高考(微博)结束了,阅卷成为最牵动考生和家长(微博)的大事。
今年,随着山西和内蒙古启用了网上评卷,教育部推行了10年的网上评卷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实施。这意味着全国915万名考生的高考分数都将通过网上阅卷的方式评出。
经10年应用,网上阅卷的科学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所了解并认可。但是,“分数毕竟是人给出的”,尤其是对非选择题的评分时,不少考生和家长还会有疑问,怎么保证阅卷老师能客观评分?怎么减少评分中的主观误差?会不会出现网上盛传的“秒杀”?网络出现突发情况会不会影响阅卷?
带着种种考生关心的问题,6月13日,本报记者跟随教育部相关人员来到了安徽省高考阅卷点,探寻考生的分数到底是如何评出的。
非选择题全部实施“双评”
“我们会把所有的试卷集中到考试院进行扫描,然后再通过服务器分发到4个阅卷点。”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郑大明说。所有科目选择题的评卷任务由省考试院完成,非选择题的评卷分别由其他4个阅卷点完成,“所有科目非选择题全部实施双评,哪怕是填空题也要双评”。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沈滔介绍,所谓双评就是,系统会把学生的一道题随机地发放给两名阅卷教师,因为是随机发放,因此阅卷教师在给一名考生的一道题进行评分时,即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一评”还是“二评”,也不知道哪位教师跟自己同评的一道题。如果两位老师所给的分数差距在规定范围内,最终这道题的分数就是两位老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如果超过了规定范围,系统就会随机把该道题发放给第三位阅卷老师,若“三评”老师所给的分数与一二评中一位老师所给分数的差值在规定范围内,就取这两位老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值为考生这道题的分数,若“三评”的分数仍然与“一评”、“二评”分数差距较大,这道题就会提交仲裁组,由仲裁组商讨进行打分。
这样每名考生的试卷,其实是经过了若干位老师的评判,才最终得出分数。“就以今年的文综为例,”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屹松说:“考生一共要答15道非选择题,那么就至少要30双眼睛看过之后,才能得出学生的最终分数。”
这种阅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偶然因素对考生分数的影响。
作文评分不可能出现“秒杀”
其实,高考评分中难度最大、也是争议最多的就是作文,因为自古以来“文无定法”,作文的评分主观性太强,要做到客观、公正就需要更加科学的评分流程。
“正式阅卷之前,我们先随机抽选了6万份进行了试评。”安徽大学(微博)语文评分组的组长鲍恒说。通过试评,专家组对作文的评分作出了详细的评分细则,给每类作文作了样卷,并对阅卷教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不少考生担心阅卷老师不能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网上甚至流传着高考作文“秒杀”和“草菅人命”。
“这样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在阅卷系统会对作文阅卷设定一个最低阅卷时间,”鲍恒说,这段时间足够阅卷老师浏览一遍作文,阅卷老师即使想快点评分,没有达到那个时间,系统根本不会给出下一份作文。
而且,阅卷老师在评分的同时,中心组的专家们也在对整个阅卷过程进行监控。
在安徽大学阅卷点的中心组,记者看到来自安徽一中的特级教师王老师正在打开面前的电脑,在她的眼前能看到每位教师的打分曲线,能看出老师打分的习惯,比如,一位老师的曲线图上,44分的点上高出了很多,这就说明这位老师很喜欢给这个分数,同时也能看出每位老师与其他阅卷老师打分的不同,比如,一位老师的打分曲线若是在所有老师打分曲线的下方,就意味着这位老师的打分总体偏低了。
发现了特殊的情况,中心组的专家就会进行分析,比如,王老师就给一位阅卷老师发送了这样的信息:你打出的“保险分”(不高不低、拉不开考生距离的分数)太多了,以示提醒,如果遇到“恶意评分”(极端分数)的情况就会引起专家和组长的更多关注,大家及时分析情况,并有可能找这位阅卷老师谈话。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共有2965人,其中高中教师1357人,占评卷教师总量的45%,高校本学科老师占55%。
突发情况发生也会保证评分顺利进行
由于所有试卷都在网上评分,网络硬件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安徽省的一个阅卷点在芜湖,离省考试院较远,“这个点与省考试院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有150公里。”郑大明院长说。
为了保证网络传输的畅通,评卷数据使用的是专线传输,同时,任何一条传输线路都使用的是双线传输,并且每条线路选择不同的服务商。
“即使出现了突发事件,某条线路出现了问题,我们也会第一时间把考试中心的备用服务器移到阅卷现场,保证数据顺利传送与保存。”
“与人工评卷相比,网上评卷是一场变革。”郑大明说,它使得高考评分过程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阳光。
在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安徽大学阅卷点,所有人员都得佩戴专用证件才能进入,若进入机房等特殊地方还需要持有专门的证件。现场工作人员也可以从衣服的颜色上清楚地分清哪些是技术人员,哪些是阅卷教师。所有阅卷老师在工作之前还要把随身携带的书包、手机等物品留在外面。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评卷过程的绝对安全,为了使高考更加公正、公平、公开。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