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东高考阅卷拒媒体入现场 多法确保零误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6日 13:18   大众网

  高考(微博)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微博)接下来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阅卷工作和成绩公布事宜。今年的阅卷工作何时结束?阅卷老师能否确保公平公正打分?标准答案里说的“意思对即可”怎么把握?解题方法和标准答案有出入,结果却一样该怎么处理?……15日,山东省2012年高考阅卷点对媒体开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王富晓

  ■最严“开放日”: 拒绝媒体进入阅卷现场

  15日早晨8点多钟,记者来到山东大学(微博)中心校区的知新楼,这里是理综科目的阅卷点。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这一天是高考阅卷点的媒体开放日,不过,与往年的开放程度不同,今年的开放日拒绝媒体记者进入阅卷现场,这在近年来是非常罕见的一次。

  在这座大楼的各个出口,都有保安人员守卫,特别是通往阅卷点的入口,值班人员都会严格检查证件,包括记者在内的各家媒体记者都被值班人员拦在了门外。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就算侥幸闯过了第一关,在三楼阅卷的场所外面,还设置了一些保安人员。

  山东大学副校长、评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炎介绍说,学校对评卷场地实行24小时的实时监控,保卫人员日夜轮流值班,评卷场地严格实行持证出入管理制度。

  就这样,所有媒体记者被邀请到了一间会议室,等候评卷点负责人和教育部门负责人通报阅卷情况,媒体“开放日”却没能进入阅卷现场,这在近几年还是首次。

  ■最稳“零误差”: 语文卷知识题首次实现双评

  和往年一样,山东大学今年承担的仍然是语文、数学和理综科目的评卷工作。其中,理综是在中心校区,数学是在兴隆山校区,语文在软件园校区。

  据介绍,在阅卷正式开始前,阅卷领导小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订评分细则。特别像语文科目,由于一些知识题的主观性较强,在评分标准中就会有“意思对即可”的说明,但是,“什么情况是意思对”,这些都需要具体补充和细化得分点。

  往年,语文的主观题部分只有作文卷严格执行一卷两评,两个老师看,如果两者给分的差额超过规定差额,马上投入三评,终审为第四评。

  山东大学副校长、评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炎介绍说,今年,为了确保“零误差”,语文卷所有的知识题首次实现了双评,如果两个评卷老师给出的分数有差别,就会进入三评,确保实现零误差。

  ■最准“得分点”: 理综卷老师先“考”一遍试题

  和语文不同,数理化等科目的计算题部分,通常既要看结果是否正确,还要看演算步骤是否合理,那么,如果考生的答题思路和参考答案有出入,演算结果确实正确的,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呢?

  记者采访中得知,以物理为例,负责每道题的题组长报到之后,不领答案,都先要把自己负责的题做一遍。做了之后再来看省里发的标准答案,这样各种做法就都有了。“比如说一个力学问题,虽然有标准答案,但毕竟考试时考生做得五花八门,各种解法都有,可以用牛顿定律来解决,也可以用守恒定律来解决,还可以用功能原理来解。这么多做法,一个标准答案肯定涵盖不过来。”

  陈炎告诉记者,在理综科目的阅卷现场,评卷老师们经过讨论研究,其中一道物理题得出了多种解题途径,参考答案足足写满了两页纸,几种不同答题方法都能得分。

  ■最忙阅卷者: 连续9天中午只休一个半小时

  在山东大学评卷点,今年需要评阅的高考试卷一共有1322222份,其中语文、数学科目各为509586份,理科综合为303050份,聘请的评卷老师1635人,其中语文567人,数学513人,理综555人。

  陈炎介绍说,今年山东高考所有科目试卷都将实行网上阅卷,阅卷人员既有来自一线的高中教师,也有省内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没有出现本科生阅卷的情况。记者采访中得知,以作文阅卷老师为例,来自全省高三一线的语文老师仍是阅卷的主力,占到80%以上。

  据介绍,山大评卷点今年的阅卷时间为6月13日至21日,历时9天,每天的阅卷时间都为8个小时,中午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一共只有一个半小时,工作强度极大。

  15日下午,记者从山东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承担的英语和文科综合评卷工作大约将在23日左右结束。按照高考日程安排,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前以原始分形式对外公布。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