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高考热门专业冷观察(图)(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1日 10:36   新文化网-新文化报微博

  隐忧:70所高校办物联网专业

  物联网专业开办处于“无师资、无设备、无教材”的“三无”局面

  很难想象,刚刚火起来几年的动画专业,已成为2012年就业红牌榜第一名。而本省一所大学的动画专业2009年刚刚批准开办,学生刚上大三,这个专业就成了就业第一冷门。

  近两年,全国高校又兴起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热潮。在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带动下,去年,就有30余所高校获批开办,我省的吉林大学(微博)、长春大学都已经开始招生。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全国各高校申请最多的专业,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本报记者检索今年高校全国专业审批名单统计发现,有70所高校获批开办这一专业。北到黑龙江黑河学院(微博),西到新疆农业大学(微博),南到海南大学,东到山东农业大学,近到本省的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微博)光电信息学院。全国各省份,仅仅宁夏、青海、贵州属于空白。

  高校开办专业“注水”早已饱受批评,今天如火如荼获批开办的物联网专业,会不会重蹈覆辙,由热变冷?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作为全新专业,物联网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不明朗,专业开办处于“无师资、无设备、无教材”的“三无”局面。物联网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通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高校科研人才匮乏,如此一拥而上,后果堪忧。已有的新编物联网专业教材,还处于教学实践检验过程,而开办专业的核心部件——RFID,国内较少有高校具备。

  事实上,在获批开办专业第一年,北京邮电大学(微博)等高校并未招生,因为专业还没成立,物联网实验室也不具备,师资还没有引入。从电子、计算机、通信专业借调教师,成为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首选动作。

  对于这个可能更适合研究生教育的专业,一位高校教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作为一门课程可以,但作为一个专业太草率了。”

  以国家政策导向为出发点,高校大幅度跟进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是否能在几年后的就业上应验,还是一个问题。北京大学(微博)教授周其仁认为,政府实际上难于决断产业发展方向,因为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决定的。

  动力:增专业 扩招生 要经费

  从新办专业补贴、科研经费到生均经费,都是高校发展的经济驱动力

  哄抢式的开办专业,对于高校而言,并不只是发展教学科研实力,扩大学校品牌声誉。更重要的原因或在于新办专业的招生“钱景”,从新办专业补贴、科研经费到生均经费,都是高校发展的经济驱动力。

  对于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海军的评价是8个字: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一方面政府严格管制,高校办学自主权不足,全国仅有7家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另一方面是管制失灵、竞争失序。袁海军认为,高校扩招后,招生指标松动,“高校都到教育厅跑指标,为的是规模效应。”

  高校只有增设专业,扩大招生,才能拿到政府更多的生均经费投入。一个数据显示,一些中西部的省份,生均经费才3000多元,而北京、上海生均已达3万元左右。

  高校大扩招13年来,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但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特别预算内教育经费没有同步增长。一步步让扩招中的高校陷入债务泥潭。

  此外,大学的综合化、多学科化发展趋同的路径,让高校走向求大求全,导致高校同质化竞争趋势加大,互相攀比、盲目扩张,争相开办雷同的专业,特别是办学成本低的文科专业、计算机专业泛滥成灾。

  一位高校学者介绍,《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但很多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早已突破这个规定,有的已经超过50%。

  这意味着,多招一个学生,多一个财源。如此逻辑就形成了链条,扩招、收学费,要经费,还债务——这圈子越推越大,身不由己。而是否能够办出有水平、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2006年,中央政府就提出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但高校扩招已成惯性,至今似乎没有回头路。透析这个道理,才可明白为何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招生大战却愈加激烈。

  近年,特别是今年,全国各地均在加大教育投入,以实现本届政府教育投入实现占GDP4%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省、吉林省均提出今年将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生均公用经费要达到1.2万元。如此,才可能逐渐遏制住高校随意申办专业、招生圈钱的冲动,逐步调整缩减撤销没有发展前途的“鸡肋”专业。

  今年,延边大学撤销了制药工程专业,通化师范学院撤销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撤销了通信工程专业。而长春理工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停止招生数年。

  教育部也使出了直接干预专业生死的利器。去年11月,教育部首次下发专业就业率与招生挂钩的具体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但一种说法是,这只是个指导性意见,并不是刚性规定。而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涉及国家科学基础,完全按照就业率是否热门决定取舍,也饱受争议。

  将就业率与专业调整挂钩,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就业率造假。省高等教育学会就业征信研究与信用核验中心主任陈振江介绍,有的专业就业率仅为40%左右,还不到高校对外宣传的一半。

  转轨:

  专业教育

  转向通识教育

  向买方市场转向的高等教育,实际上已经被倒逼进行自行调整

  6月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人,比去年减少2%。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为685万人,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已经连续4年下滑,累计下降人数达到135万,接近13%。

  在高等教育几乎是全国自由竞争的情况下,向买方市场转向的高等教育,实际上已经被倒逼进行自行调整。

  高校有了自主调整的意愿,直到停招一些难以为继的专业,更多的高校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微博)、东北师范大学(微博),开始尝试招生时不设置专业,考生入学后再选专业,学生在一年、二年甚至是三年后还可重新选专业。更多的学校直接提出转专业的比例,根据分数,优秀的学生可以自主申请转专业。吉林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均有相关制度。

  这样的调整固然是适应学生需求,也把本科教育从前苏联沿袭下来的专业教育,转向更主流的通识教育。

  据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调查,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愿意重新选择专业。

  据了解,在英国、美国,很多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实施通识教育,学生拿到的学位是按大文、大理分类的,即文学或理学学士,因此不存在本科生转专业问题。即使一些比较崇尚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转专业、转校规定,学生具有高度的选择权,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学习的专业。

  ■延伸阅读

  人文社科之忧

  我们为什么不爱文科?

  今年年初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11届本科生中,教育学、法学、历史学位列低就业前三甲,分别有从事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专业或半职工作。

  记者在吉大了解到,总体而言,在高等院校,文史哲、传媒、法律等一些传统文科专业,处于就业弱势。这种情况和欧美恰恰相反。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历史、文学、社会学、哲学都是流行热门专业,而排名比较低的学校,专业的就业导向更强。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耶鲁大学本科学历史,后来读了哈佛大学MBA(微博)。在美国,有历史学科思维素养的学生,考研(微博)究生,读法律、读MBA,非常受欢迎。

  这只能说明,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更能从实际利益或需要出发选择职业。

  而中国的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数远大于文科类学生数,欧美国家大学则相反,甚至导致欧美大学需要不断地吸纳国外优秀的理工类学生就读,结果是中国、印度的理工科学生出国相对比较容易。

  在高中阶段,文科生甚至被理科生看不上。“分文理科的时候,在年级总体排名中一看,大家都认为最差的去学文了,尽管不都是这样。”东北师大(微博)附中校长助理姜远才说。

  “文史哲方面的基础学科,社会需求量少,因为人才一进入这个领域,就长期发展几十年。历史这种专业要想发展,最大的需要是深层次的。”姜远才说,“但再过几十年、几百年,这些基础学科也不会没了。”

  “现在社科领域,还包括纯理科,纯数学、纯物理,现在培养精专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更多倾向热点,但实际上,热点专业上,并不一定需要那些人才。比如说金融,大家都认为挺热,但在美国,几乎本科不可以选金融、债券类专业,要学的是数学。中国北大、清华(微博)的数学专业学生,到美国学金融专业最受欢迎,因为基础打得最好。”姜远才说。

  南京大学(微博)哲学系副教授张传平作为该校吉林省招生组组长来到长春招生宣传现场,他介绍,他的一个研究生,本科学教育技术,后来转到哲学系,之后又考上复旦大学(微博)的力学研究生,并且称将来还要回到哲学。他的两个研究生,一个去了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一个去了另一家大型企业,都是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钟新的看法是,“管理类的,人文社科类的,包括哲学,从吉大看,是逐渐向好。”目前的用人单位,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需求,“比如制造业的大企业,像富士康那样的,大量需要工科人才,但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企业一定需要比如心理学、哲学、政治学、包括社会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报考实用信息查询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选大学:  
试题查询: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