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状元热欲罢不能?网友称希望名校不抢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2日 11:29   北京晚报

  栏目主持:李莉

  本周六,全市6万余名考生的高考(微博)成绩将揭晓,今年高考状元花落谁家又将成为包括媒体在内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北大、清华各自公布的录取状元数曾经出现过“打架”的现象,在饱受社会诟病后去年两校选择了低调,却引来港校的“高调宣传”,再加上中学和社会辅导机构纷纷把状元当做自己的“金字招牌”,使得“状元热”欲罢不能。

  一辩:状元就是所在中学的“金字招牌”?

  正方:状元体现中学教育实力

  徐志东(化名,西城区某中学校长):这几年社会一直在说要给“状元热”降温,每年高考上级有关部门也一直跟我们说,要我们不透露状元的相关信息,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很难。姑且不说有老师私底下会透露给相熟的媒体,其实作为我们中学本身,如果状元真出在我们学校,也是恨不得能立即周知天下。

  目前我国的中、高考体制下,“崇尚分数”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无论是区状元,还是市状元,所在的中学都能受到区县教委高度赞誉,区教委领导甚至区领导都会接见状元所在学校领导、班主任等,这对校领导和教师的升迁及提高待遇都有巨大帮助。更重要的是,状元是一所中学教育水平和实力的体现,出了状元的学校在招生中有着巨大优势,一大批初中尖子生都会往这里挤。

  反方:热捧状元太过功利

  王先生(101中学教师):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大肆宣扬状元的,每年媒体热捧高考状元让我觉得功利得有些卑鄙:这是对中学教育意义的否定,中学不是只为了培养状元的,否则那就是古代的私塾。

  我认为中学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所在,并为进入更高等级学府打下一个坚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学会担当,这是中学老师应该一生为之奉献的目标。许多老师可能一辈子教不出一个状元,但如果他所教班级的学生以后能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奉献,我想他绝对会比单纯培养出一个状元要有成就感。

  二辩:高校炒状元可以吸引更多高分考生?

  正方:状元越多生源质量越好

  徐老师(香港某高校招生组老师):这几年我们学校录取的内地状元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已经在向北大、清华逼近。我们深深懂得,状元数量对一个学校在高招录取时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在填报志愿招揽学生时,我们都会对学生宣传我们过去曾录过哪些状元。一般来说,状元都会去一个学校的最优势学科,我们把录取状元这一信息告诉那些成绩拔尖的考生,就是用有力的证据告诉他们,我们也有全国最顶尖的学科,学生在清华、北大发展也不见得有我们这里好。

  实践证明,状元的榜样作用非常强大。当然面对当年的状元,我们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包括许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最高额度奖学金。

  反方:炒作状元对基础教育风气有不良导向

  于涵(清华大学(微博)招办主任):我们是坚决反对炒作状元的。跟去年一样,我们今年继续不公布录取的状元人数。但一些香港高校去年仍在公布状元数据,因为内地高校与港校的游戏规则、竞争条件和平台不一样,招录考生的方法不一样,但无论怎样招生也不是“赤膊打架”。

  高校争夺状元、炒作状元,特别是在出分填报志愿的省份,招选人才就变味了,这破坏了招生环境,给考生和家长(微博)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对基础教育和社会风气也会产生不良导向作用。

  刘相(化名,北京大学(微博)招生组老师):几年所谓的状元竞争下来,我们发现最后让香港和海外的高校得了利,我们就觉得比状元人数这种做法不行了。生源要竞争,但是得从大的群体上竞争,提高总体上的质量,于是我们加大了自主选拔的力度,开展学院层面的自主招生,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北大。另外据我对入校后新生的了解,许多省份的状元经过一年学习后在北大并不是最拔尖的,很多时候不如通过自主选拔入校的学生。

  三辩:为“状元热”降温政府部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正方:制度上下工夫才是根本

  侯正方(教育学博士):最近10年来,高校、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愈演愈烈,到2010年甚至出现“清华、北大状元人数打架”的近似荒谬的局面。炒作状元之风确实是该停一停了。在降温“状元热”中,我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责无旁贷。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制定相关政策,在制度上明确为“状元热”降温。如在美国,SAT高考的分数只是许多大学录取的极小一个参考值,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也制定相关制度,扩大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空间,那么还有多少学校会去苦苦追求一个仅仅是高考分数第一的学生?社会舆论的关注度也会相应下降,教育才能回归培养学生成才的本体。

  此外,对于民办机构炒作状元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也能发挥监管责任,肃清不良风气,还教育一个洁净的环境。

  反方:高校首先要消除状元待遇

  漆永祥(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副组长):现在有各省的状元、各市各县的状元,有加分后的状元、也有裸分的状元,可谓五花八门。这两年北大清华都已经不再宣传状元了,香港那边的高校现在还在说状元,媒体、社会也在炒作。但是事实上,30年来没见过状元在之后的发展中有特别出色的成绩,说明争状元其实没什么意义。

  我认为要使“状元热”降温,重要的措施是高校录取时消除状元的特殊待遇,不给状元以优惠,不给奖学金,不给各种政策条件,状元就不会争夺了。现在许多学校许以状元各种优惠条件,状元这个纯属偶尔得来的头衔就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许多状元就拿这个头衔来要挟高校,各学校一答应,就会形成竞争,也就给社会和媒体以炒作的空间。

  至于香港的高校要争夺状元就让他争夺吧。说实话,前几年去香港读书的状元很多已经回来了,毕竟一些学科尤其是人文类学科,香港高校总体是没有内地有优势的。

  专家观点

  摆脱“现实纠结”

  先要改变评价体系

  熊丙奇(微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有关“状元”的话题又将热起来。一边是对状元能力的质疑,一边是花重金去求“状元符”。这生动反映了近年来社会舆论对状元纠结的心态。这种纠结心态,源于“育人”和“选拔”功能的脱节。

  其实大家明白,状元只能说明学生一次考试的成功,只能一定程度反映出知识教育的成果,只是对学生一方面的评价。但是每到高考,商家都围绕状元大做文章,而家长也期待孩子能考中状元。因为在我国当前的高考制度中,分数是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据,排在第一名的学生显然是这次考试的最优秀者,是高考竞技场上的表率,不管他的未来发展如何。哪怕某个状元,在大学里求学并不理想,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可是他依旧被高中母校作为“最杰出”的校友。

  只要存在按照分数高低录取的制度,就必然有第一名,也就必然有状元,并将其作为鼓励学生争做“第一名”的榜样。要让社会不关注状元,就必须改变这种评价体系。

  高中升大学考试应该具有双重功能——选拔和育人,既要把人才公平地选拔出来,又要起到育人作用。所以,要摆脱状元引发的现实纠结,必须增加升学考试制度的育人功能,从育人角度来推进制度改革。

  众说纷纭

  不再公布状元

  不如不争抢状元

  流畅在海洋:不再公布状元,不如不争抢状元。如果名校能够果敢地表示不再争抢状元,不仅能够赢得人们尊重,也许更能给状元热真正降温。

  翅膀翅膀飞:当“状元热”勾画出人们的功利化追求,让其坠入一场争名夺利的癫狂游戏中,谁能说,它只是寄寓了一种美好期许?时至今日,状元还如此受宠,这不能不让人感慨,时下成功观的逼仄,都掉进了病态的泥坑。

  关心一下:状元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也都明白,不要低估人们的智商,“状元热”只是大众娱乐一下自己,就像看大片一样,请不要剥夺人们的权利,这种娱乐总比赵本山小品要好得多。只是状元们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别“捧杀”状元也别“棒杀”状元。

  梦想在飞:每年高考,都会引发“状元热”,在精英导向的教育氛围下,高考成了一个产业,许多中学盲目投身这一产业,为单纯的状元不计投入,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许多最为宝贵的东西,比如说人格的培养,值得警惕。

  本报记者 张航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报考实用信息查询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选大学:  
试题查询: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状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