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微博)今年内地招生不仅利落而且收获丰硕,该校近日向媒体发布的招生结果新闻稿中“创历史新高”几个字特别显眼。今年港大共接到逾1.2万名内地生申请,最终录取363名考生。这似乎再次传递出一种清晰的信号:内地高校面临的挑战已步步紧逼。
内地高分学子为何弃清华、北大,而选港校?为寻找一个答案,或给对港校感兴趣的学生一个参考,记者辗转联系上去年被香港科技大学(微博)高额奖学金录取的湖南学子易可欣,以图还原他的港校生活。与许多内地学子不同,易可欣整个暑假都留在学校做科研,他告诉记者,港校里大多数内地生也如此。
不敢忽视每天的任何一堂课
有人说,大学里任何一堂课都可以翘掉,唯有一堂课一定要去,那就是最后一堂划重点课。所以每到期末考试,到课率骤然上升,不是因为同学们突然“痛改前非”,而是大家开始临时抱佛脚了。
湖南师大附中毕业的易可欣是2011年第42届物理国际奥赛金牌获得者,去年他放弃北京大学(微博)保送资格,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并获得56万港币的奖学金。在香港学习了一年,他基本没翘过课,并不是因为要应对考试,而是因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仅凭听课远远不够,更别说落下课程。
“在港校每门课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取决于教授的趣味,根据平时的作业、小测,以及期中期末考试分数,生成一个最终成绩。”易可欣说,就算最后考试进行突击,取得了好成绩,也只能占一部分,所以我们都不敢忽视任何一天的课。
易可欣当时决定到香港念书主要是因为以后想出国,用他的话来说,“港科大沿用了美式的教育体制和理念,比较符合我的个人发展方向。”当时决定得十分突然,但现在他的想法是:“幸好当年一时冲动。”
看上去自由学起来“压力超大”
在香港科技大学几乎没有硬性的学习任务,学不学全靠自觉。专业分得也不是很明确,选课是自由的,换专业或申请念多个专业都很容易,但易可欣用了“压力超大的”来形容他现在的感受。
“我们学习资源极其丰富,想学什么都有机会。打个比方吧,我有很多同学现在都在做科研,接受与博士生同样的学术训练,而这些机会是靠我们主动与教授联系商议争取到的。此外学校也有官方的课题让本科生做科研。”易可欣发现这样的规模和自由度是内地许多学校无法比拟的。
易可欣为自己选了两个科研项目,是他主动向教授报名参加的。他每天8:00起床,9:00至18:00上课,18:30至22:00在图书馆,22:10至23:30在实验室,00:30睡觉。一天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
“一名本科生,做科研真的不是一般的困难啊。各种看不懂的论文,各种不会操作,各种没主意。而且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要投入进去,因为有太多东西要学。” 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是收获也特别大,“学了很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培养了分配时间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锻炼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易可欣颇有感触地说。
最头疼的是凡事要自主选择
香港高校所有科目都以英文作为教学语言(有少数的课程会以粤语进行),教授一般选用的授课教材都是英文的,极大地方便师生直接采用国际上最新的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在理、工、医、商科。而内地大学的教材,大多要经过翻译,往往会相对滞后。
在港校里,如成绩不理想,学生须参加补考或重修。连续两个学期成绩达不到校方指定的最低标准,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学生,均会被要求留级或退学。
“港校里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轻松,港校的教职人员比学生更加努力,工作时间更长,教授们几乎全年不休息。暑假里也有很多课程,满足学生修更多学分,学习更多知识。”易可欣非常佩服这些教授们。
许多刚到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还发现,最让自己头疼的不是全英文教学、不是吃不到辣椒、也不是不会讲粤语没法和本地学生交流,而是在香港要学会自主和做选择。
比如所有课程的时间都要自己安排,怎样的专业课程搭配是最适合自己的;还要争取奖学金、交流的机会,什么时候申报,要怎样做准备等。越宽松的环境,就越考验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在内地的大学一般都像中学时代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听课,但在港校因为学制的原因,在这没有“班级”的概念。有人说,内地大一学生在独立自主方面可能跟高中生差不太多,因为锻炼太少了。授课方式也更多的是知识的传输,而且动机绝大多数是以解题为目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太少了,主动学习、自发学习的能力被弱化。
相关新闻
湖南理科第一婉拒港大
在今年港大最终录取的363名学生中,有21人为全国高考(微博)省市第一名,比去年增加4位。其中,10位是省级第一名,分别来自辽宁、上海、甘肃、海南、江苏、云南以及湖南。
不过也有拒绝港校的。长沙市一中的胡亚威(微博)就是今年湖南理科第一,他的卷面分及档分均全省第一,清华大学(微博)和香港大学都向他伸出橄榄枝后,经过几番权衡,他最终选择填报了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系。胡亚威说:“香港大学以金融专业擅长,我自己对那些没什么兴趣,所以最终还是忍痛割爱了。”
据了解,今年港大的传统的热门学科如经济金融、工程、理学、法学等竞争依旧激烈。不过,正如胡亚威的理由一样,不少专家也提醒,选择内地高校还是香港高校,除了学校,专业和自我定位的契合才是最要考虑的方面。(首席记者:徐媛 实习生:刘诗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