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高考改革须破“挤公交思维”

2012年12月11日08:32  新华日报    

  眼前开来了一趟公交,在车下的时候,说“再往里面挤一下”,而一旦挤了上去,则高喊“不要再挤了,等下趟吧”——生活中常见的“挤公交心态”,最近又现于“异地高考[微博]政策调整”讨论:15岁的九江籍女生占海特,为了争取在上海参加高考的权利,网上约辩沪籍青年,而部分沪籍人士斥之为“蝗虫”,并称“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虫”。

  同样是中国公民,只因为户籍不在上海就成了“蝗虫”?盖因有些人已然挤在了利益“公交车”上,如若调整高考政策,允许异地考生参考,就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让既有利益缩水。而这一心态告诉人们:放大改革红利,必须直面“挤公交思维”这道考题。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推进异地高考政策的调整,让本地考生和外地考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参加高考,既方便外地务工人员,让他们的子女免去两地分居、奔波苦楚,又维护了权利、机会、规则的公平,此为红利之一。在本地考生与非本地考生中间围一道栅栏,固然可以让本地考生以较低分数考进大学,但在保护本地考生的同时却也抑制了竞争,降低整体效率。而放开限制之后,报考大学的竞争更为激烈,录取的分数线也比过去有所抬高,这虽会让本地考生觉得考大学更难,自身利益受损,而从国家的角度看,外地考生参与,“鲶鱼效应”将激励本地考生奋斗;分数线更高,竞争将让优者胜出——高考的整体效益在改革中得以提升,这是改革带来的又一更大的红利。

  改革推进至今日,越深入便越会遭遇“挤公交现象”。而如果改革是一部全空的公交车,那么,站台上的乘客都会高呼改革——基于扩大利益增量的改革,会让每一个人受益;但是,公交车上挤满了乘客,会让已在车上的乘客利益受损,改革就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拦。

  在新的形势下,只有推进改革才能收获并放大红利。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一方面固然要尽可能做“增量文章”,在不损害原有利益格局的情况下实现整体利益优化,通过“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等策略推进改革;而另一方面,在不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就难以获取改革红利的情况下,更要着眼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旗帜鲜明地反对“挤公交思维”,防止局部利益妨碍整体利益。比如,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要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显然,如果不坚决破除过高收入者的“挤公交思维”,收入分配改革就难以推进。

  现在,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已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共识。但是,说起改革来头头是道,一旦面临利益问题又很快转换成“挤公交思维”,这种叶公好龙式的改革观,只会成为改革路上的拦路虎。

  推进改革,既得利益者要主动克服“挤公交思维”。为了国家这趟“大公交”的利益,接受更多人“挤公交”以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最优,这是车行千里的必然趋势。对此,人们应当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