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复旦自招:老想正确答案考生难拿高分

2013年03月11日14:05  东方网-文汇报    

  昨天,复旦大学[微博]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试验面试结束了,1000多名上海考生和500多名江浙考生在过去的3天中参加了此次面试。“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性是我们面试时的重点。在每轮15分钟的5位面试官的分别面试时,每个考生大约会被问到15到30个问题。今年时政题目增加也是为了考核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昨天下午面试结束后,来自复旦大学文科、理科和医科的面试官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解密面试。“老是想着正确答案是什么的考生很难考到高分,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问,让考生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关键不是回答了什么,而是你的答案是如何思考得出的。”

  最“怕”那种死活不亮答案的考生

  “面试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断追问,有时是因为学生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继续给学生机会,有时则是通过追问考察学生有没有能力思考得更深一点、更远一点。最怕的是那种为了防面试官,死活不亮答案的考生。”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面试官都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那些一味迎合考官的做法,或者是不断揣摩考官的想法而调整自己答案的考生并不会因此加分,反而会因此失分。

  一位医科的面试官举了个例子:他问学生对于现在西方国家抱怨中国的PM2.5排放量太大有什么看法。考生第一次回答时表示,发达国家有过环境污染的教训,他们对于中国的看法是正确的,当然值得重视。但是当面试官表示,中国政府并不这么认为的时候,考生立刻改变答案:“那这些发达国家的看法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对于为什么,考生却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样的考生我没有办法给他高分,因为我想知道的不是正确答案,而是他如何思考的。”

  而另有位文科的考官说:“有些考生,我连问15个问题,他连一个问题都没有正面回答我。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我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什么’,像这样的考生,虽然他的考分比较高,但我还是在面试意见上写了不推荐录取。”其实对于大多数考官来说,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不断回答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思考过程。医科面试官称:“学生的答案首先必须真诚,其次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够根据已经了解的知识归纳,这样即便答案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

  时政问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和宽容度

  今年的时政热点问题在学生的面试中出现很多。从长春婴儿事件到PM2.5;从两会热点问题,再到上海的车牌价格太高……“时政问题考核的是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学生的宽容度。只从一个角度看时政问题的学生肯定要弱于能从多个视角看问题的学生,而有尖锐观点的学生要优于没有观点的学生。”

  一位医科的考官在面试学生时,问了关于医患矛盾的问题和教育公平的问题。大多数考生听到这两个问题,首先就设身处地地“代入”,从患者和一个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回答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少数很优秀的考生却能从医生、患者和国家的角度思考,回答显然就会更加分。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如果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教育公平的状况谈到他们如何思考对教育不公平的解决方法,就显然比只谈从报纸上看到的那些争论要更受到考官的青睐。”

  另一位考官问了学生航母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中国的航母,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航母,也都能谈到国家安全问题。但对于“其他不发展航母的国家是不是就不安全?”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了。其实,这题考的是国际问题中的“安全两难”。对中学生来说,当然不可能知道这样的专业问题,但最简单的思考就是“大家都有航母和大家都没有航母,是一样的不安全的”。在回答时,看的就是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可以答不出,但一定要有思考。

  在面试中,考官们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学生对时政并不那么关注。有一位考官说,他在同一天面试的10名考生中,有5名考生不知道钟南山院士是谁,也有报考医科的学生不了解乙肝疫苗和肝癌的关系。

  面试也考学生的独立性

  “这次来面试的学生有80%以上都是家长[微博]陪同的。大学是要培养具备独立人格的学生,独立性也是我们面试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面试下来发现学生比往年更有对未来的规划了,但不放手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一位文科面试官告诉记者,一个到了成年还没有独立人格的学生,很难指望他以后能独立思考,或者具备创造知识的能力。

  这位面试官称,这两年来面试紧张的考生越来越少了,但仍有不少父母不愿意放手,这并不能给孩子加分。有一位考生面试时,第一句话就是跟面试官说:“我的面试材料中两封推荐信写得一模一样,是因为我爸爸一定要推荐的老师照着他拟的草稿写,我也没办法,是不是可以不要在意这两封推荐信。”

  一位理科面试官发现,今年来面试的学生填报的志愿出现了很多奇怪的格局,相对冷门的历史、社会学、物理等专业常常被填写在第一志愿,而经济学、金融学等热门专业反而被填写在不太可能被录取的第三、第四志愿。每次他询问考生为何如此填志愿时,往往会得到相似的答案:“后面的志愿是出于对父母的尊重,前面的志愿是我自己真正想读的。”这位考官说:“面试时,发现学生对自己要从事的事业常常有很好的设想,但父母往往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

  这位考官会问学生说:“如果一个学生从上学起到自主招生面试,完全是自己独立进行的,你觉得他比你强吗?”学生的回答往往承认这一点,父母的包办令他们缺少了比别人更强一点的机会。

  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