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筑学院建筑系
张灵夫,来自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二时凭借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入选201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27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并夺得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至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建筑学院。
与数学的多年情缘
由于父母都是中学数学老师,张灵夫或多或少都受到家庭气氛的熏陶,从小就对数学情有独钟。
在对数学的探索上,张灵夫从不吝惜时间。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次不能解决,第二次再来,他有可能会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攻破这一道“硬骨头”。“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很容易得到一种很愉悦的感觉。”张灵夫享受的就是这样一种纯粹的乐趣。
在数学学习中,灵感对张灵夫而言尤为重要。而这种灵感从何而来,张灵夫则认为除过多做题之外,思考更加重要,需要“欣赏每一道题”。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为一些构想精妙的题目惊叹不已,并乐享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就像画家欣赏一幅画作,画作欣赏多了会影响画家的创作水平,数学也是一样。题目欣赏得多了,也会提高解题的能力。”
一进入高中,张灵夫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学习数学竞赛。白天跟班上同学一起上课,晚自习时上数学竞赛班的课程。为了兼顾竞赛与日常学习,张灵夫除了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以外,还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腾出时间来为竞赛做准备。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竞赛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然而,对于张灵夫来说,竞赛却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情:“做竞赛的时候从来不会觉得厌烦,在做充满兴趣的事情时是不会觉得特别辛苦的。”
从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2011年10月,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刚刚升入高二的张灵夫感到“非常紧张”。当时,张灵夫每天上午都要做一套模拟题。但由于过于情绪过度紧张,张灵夫在做某一套模拟题时大失水准,出现了许多错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他又再做了一套题,发现还是错误颇多。张灵夫一下慌了神,有些不知所措。
张灵夫的老师发现他面色有异,主动与张灵夫沟通,得知其压力过大,便建议张灵夫十一假期休息一周来调整心态。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试是在十一中旬,参加竞赛的学生都会抓紧国庆节的一周假期来最后冲刺复习。张灵夫听到老师这样的建议,简直“吃了一惊”,但他还是听从了老师的建议。
这一周里,张灵夫除了适当复习保持题感外,每天都出门做运动,锻炼身体,跟父母一起去散步、爬山,或者骑自行车。
最终,张灵夫在这一次数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事实证明,老师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张灵夫非常感谢老师的帮助。
竞赛班诸位同学一起奋斗的经历也让张灵夫念念不忘。竞赛班的二十来名同学,遇到困难彼此帮助,遇到瓶颈一起突破,并肩为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奋斗。每当有同学要去参加竞赛时,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搓一顿”,为即将赴考场的同伴打气、送行。
在焦虑时,父母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则尤为重要。2012年1月,张灵夫在西安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正式考试的前一天,他因为身体不适、休息欠佳,紧张感慢慢涌上他的心头。
张灵夫就给母亲打电话,表达自己的紧张和无措。母亲安慰他说:“不用紧张,随便去考嘛!你才高二,不用担心这些,无所谓的。妈妈很相信你的实力!”面对母亲信任和支持,张灵夫一下平复情绪,重燃信心,最终在这次竞赛中夺得金牌,并获得保送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资格。
从一门艺术到另一门艺术
张灵夫正在看艾拉尼·阿诺什的《没有悲伤的城市》,一本讲述一名印度孤儿追寻爱与梦想之路的小说。
自从保送之后,张灵夫多了不少时间来读书、运动,但一直没有放弃高中未完成的学业。除过在学校有选择性地补课之外,他还预先学习了高等数学和英语,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提前打好基础。
张灵夫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清华的气息,还是在多年前读小学的时候。当时,穿过刻着“清华园”三枚大字的二校门,张灵夫对清华的最初印象,就是美。后来高中时,通过和之前考上清华的学长交流,才慢慢了解到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大学的独特之处,对清华产生极大的憧憬。
张灵夫非常欣赏梁思成、林徽因、贝聿铭这样的建筑大家。高中时期,他读了梁思成先生的一本书,对建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基于对建筑更深入的了解和对美术的热爱,曾学习过三年素描的张灵夫很快便下定决心,要念清华建筑系。
一开始,张灵夫的老师、父母还是希望他能在大学里继续钻研数学,在数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但张灵夫也有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我也听说建筑系很辛苦。”张灵夫坦言,“但我觉得建筑如同数学一样,也是一门‘有气质’的艺术。我想去探寻这种美。”
对于数学这位“老朋友”,张灵夫并没有打算放弃。在规划未来的大学生活时,张灵夫打算在学好建筑专业课的同时,修读数学第二学位,过上忙碌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两条“艺术”之路上不断前行。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