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是关键

2014年04月09日11:00  南方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丁建庭

  “上小学的时候就在想上个好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在想考个好高中,高中的时候就在想考个好大学,大学的时候就在想考个研读个博……”这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微博]选择的学业路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局面。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而作为教改指挥棒的高考[微博]改革更是首当其冲。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了即将出台的“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方案——“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不管是从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来看,这样的高考模式改革不仅方向正确,而且很有必要。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现代社会,“学术型”显然不应是唯一的人才类型,“技能型”不仅同样不可或缺,更是最主要的人才类型。在失业率较低的德国和瑞士,一个职业教育占比78%,一个职业教育占比82%。但是在我国,“技能型人才”数量奇缺、缺口巨大,中国需要数以亿计的站在生产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

  高考模式改革的指向非常鲜明,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畸形倚重“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从根源上解决“学术型”剩余和“技能型”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单从改革设计上判断,这一高考模式改革几无缺憾,但要让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真正接受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观念能否及时更新,简言之,就是社会对两类人才的评价是否同等待遇。当前,学生和家长最大的担忧就是两类人才的“含金量”不同。一方面,在现行社会评价体系里,“学术型”普遍优于“技能型”,这从就业市场中人为竖起的“211”和“985”学历门槛中就足可以看得出来;另一方面,在考生的高考志愿选择上,高等职业教育往往是普通本科教育求之不得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从心理上还没有真正认同“技能型”教育模式。

  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首先,我国并不缺乏专司培养的高职院校,其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数量超过半数;其次,教育部一直在进行“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改革试点”,许多省市已将其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这可以说是“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的雏形,虽已推行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对两类人才和两类教育的评价迥异。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的末端,一些学校甚至处于“不管你考多少分,想来就能来”的窘境,这导致高职院校在公众心目中形同鸡肋。与此同时,社会对“技能型人才”也充满偏见,“蓝领工人”的受欢迎度远不及“都市白领”,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高职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倘若不解决职业技能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单纯的“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充其量只能算是“穿新鞋走老路”。

  高考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要顺利推进“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首先要让两类人才、两类教育同等重要起来。引用网友的话说,就是考上“蓝翔”跟考上“北大”喜悦应该是一样的。这就需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更多的院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要扭转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传统偏见,尤其是在待遇和社会地位上。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