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著名作家巴金在《和读者谈〈家〉》中说道:“我可以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19年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巴金先生的这段话说明: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本期编选的作文主题,即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为写作素材,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然而,也有一种倾向,认为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材料,作文便显得有文化、上档次。这样的作文往往失去的是生活,失去的是真实,失去的是作文的灵魂。以亲身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用一双审美的、睿智的眼光从或习以为常、或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形成有价值的思考,这即是选刊本期作文的初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刘宇新)
作品:
从细节看日本 ——日本考察记
北师大[微博]附属实验中学 高二年级 黄斯文
作为中国人,不得不承认,最初,日本在我脑海里的只是樱花、寿司、和服、漫画的代名词。但是,当我有机会随着学校的游学考察团真正走进日本,才切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种种小细节,为我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不同的日本。
地铁一瞥
对于东京民众来说,地铁是主要的出行工具。在这里生活的人都乘坐地铁穿梭于东京的地下。东京的地铁系统格外健全,从甲地到乙地,路线绝不止一条,有直达繁华区的大站专供快车,也有深入每个小地方的逢站必停的慢车,无论去向何方,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路线。人性化的指示牌也为当地人和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东京地铁的一条指示标语上写着:到达此条线路的入口,有,且仅有这一条。
初来乍到,东京地铁非常贴心的一个细节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里,地铁站都会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早晨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下午的音乐使人心情恬静。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让乘客的心情,在每天的不同时刻,都得到了最妥帖的呵护。
校园印象
到东京的次日,我们来到亚洲排名第一的学府——东京大学。这里曾出过七位诺贝尔奖得主,学术实力自是无可争议。然而,这里却见不到装修华丽的大楼。它的工学部,只是一所破旧的小黄楼,上面加盖了两层新式楼层,一点也看不出辉煌的样子。低调,内敛,只在学术上兼容并包,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这是东京大学给我的突出印象。
不仅高校如此,日本教育系统里的每个环节对于细节的要求都相当严谨。我们的考察行程中,有一项是去日本小学观摩高中生给小学生做宣讲。刚踏进教室,所有小学生都鞠30度躬,面带微笑,高声道谢:“请多关照!”那鞠躬、微笑,都不是敷衍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其间,孩子们每次离开座位,哪怕只一分钟,都会随手推回椅子。这些细节,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养,是持之以恒培养出来的。30度的鞠躬,亲切的微笑,成为我心目中日本人注重细节的标志性动作。
细微之处见精神。四天的交流,虽然短暂,但日本国民对细节的关注,对待事务精益求精、决不马虎敷衍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成就了我心目中的新的日本。由此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本次考察,真不虚此行。
评语:
聚焦生活,提升认识
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考察记。记考察,先要把所“考察”的内容交代清楚,否则“记”就无所依托,无所附丽。然而,本文没有面面俱到地作泛泛叙述,更没有俗手笔下的“流水账”,而是抓住一个让自己产生鲜明感受的“点”——日本国民注重细节——来展开:地铁线路设计的周到、背景音乐播放的妥帖,这是初来乍到的感觉;东京大学校园内建筑的低调、内敛,小学校里学生们的谦恭、教养,是作者深入考察之后的所得。这些内容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让我们竟然如身临其境。有了这样的观察,才为抒发文章的核心——“识见”,做好了铺垫,也才使得作者的这次考察由感性的印象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由日本人对“细节”的关注引发作者对国民素质的思考,这即是作者此行的最大收获,也成为本文留给读者最深的印象。文章结尾点题“不虚此行”,又将文章的写作意图落到了“实处”。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对选取的材料做加工提炼,有血肉,有筋骨,这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值得学习。瑕不掩瑜,如果作者能将东京大学里的“细节”写得再落实一点,这段叙写就更有价值。
(点评教师刘德水: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