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
今日评论
今日关键词高考[微博]加分
多元化的考生评价体系,当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最终方向,相比之下,某一加分项目的增减都只是权宜之计。
自去年9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各省份招生考试部门就开始陆续发布2014年高考相关信息。截至目前,31个省份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多地奥赛获奖者剔除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单。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加20分。
关于考试制度,人们关注的核心在于追求程序公平和实质公平,在应试教育还没有找到更好替代品之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显然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然而,唯分数论的高考制度却留了个“后门”——加分。毋庸讳言,近年来围绕着高考加分曝出不少丑闻,暗度陈仓的加分黑幕,将小部分人送进“象牙塔”的同时,阻隔了更多学子的升学之路。这样的结果自然使人感到难以接受,这既是近年来高考加分屡遭诟病的关键所在,也是此番多地高考加分大瘦身的背景。
思想品德加分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然而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样的结果其实不难理解,无论是思想政治素质还是道德品质,都属于道德的范畴,而道德显然是无法量化的。既不可能判定个人道德考多少分数,也不可能给人与人的道德之间拉开明显的档次,参与考核的老师究竟应该如何取舍?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人格,而一旦道德被加以量化并强调其实用性,功利色彩的出现就几乎不可避免,而投机主义风气也将无从回避。当学生们习惯于口是心非照本宣科地骗取高素质评价的时候,他们真实的道德素质面貌究竟如何呢?
在缺乏足够透明度的前提下,以素质考核为主的“思想品德加分”更像是在考验大学自身的道德水准。如果大学无法制定出详尽有效的举措证实“道德考试”科学可靠,如果大学不能建立起合理的人才评估任用机制保障考官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值得信赖,素质考核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就摆脱不了来自民间的质疑,而一旦此过程中出现问题,大学必然要因此而遭受更多更猛烈的拷问。
如果高考加分政策一时还无法完全取消,就有必要对此进行相应的完善,而这样的完善不应只是简单地增加或者减少某一项目,更应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从而避免以一次成败得失论英雄,其中,有些特长因素可以作为一个指标,但绝对不应该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实际上,在多数欧美国家的招录制度中,都有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各项特长表现,除此之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科研活动时的成绩表现,也作为一个衡量指标。将这些不同的考核指标汇总在一起,最终就形成了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考生评价体系,当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最终方向,相比之下,某一加分项目的增减都只是权宜之计。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