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2日专电(记者郑天虹 王莹[微博] 仇逸)近年来,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教育部门和高校,适应科学选拔人才的社会需求,率先举起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大旗”,通过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降低统考成绩比重,突破“唯分数论”,实施不同层次学生分类考试,取得良好效果,为新一轮高考[微博]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
降低统考成绩比重:从“一锤定音”到“多元评价”
一直以来,高考统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省级招办按考生成绩和志愿从高到低排序、投档,考生命运完全取决于总分。这种“见分不见人”的录取模式,已在浙江省被打破。
2011年,浙江省探索改变高考成绩“一锤定音”,选择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试点推行“三位一体”自主选拔模式:统考成绩仅占录取依据50%,高校面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占20%。
适应“三位一体”需求,浙江省教育部门把原先的高中“会考”升格为比较规范的学业水平考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孙恒介绍,“学考”由省级组织,采用与高考同等的标准化考点,一年两考,每次全科开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取最好成绩。今年1月浙江省组织了完整“学考”,11门科目参加人次63万多人,最高一科14多万人参加。
孙恒说,根据可信、可用的“学考”成绩,再加上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平时成绩、兴趣特长、个人陈述等书面材料,试点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对报名考生进行选择,按不超过计划数1:5的名额进行面试。
浙江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金晓明说,通过面试被“预录取”学生,只要后来统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便可被录取。最终学生的成绩由统考成绩、“学考”成绩、面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3年来,浙江“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已从2所高校扩大到34所高校,招生数量控制在学校招生总量的3%以内。通过这种模式被录取的学生数量从2011年的260人,增加到了去年的2062人,今年计划招生3470人,已吸引2万学生报名。
“与传统模式相比,‘三位一体’选拔的学生与专业实现了较高的匹配度。”浙江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金晓明说:“这些学生虽然统考成绩不一定最顶尖,但在学习研究、社团活动、创新创造等多个方面显示出比统招生更强的活力。比如工商管理专业2011级一名学生入学时统考成绩低于传统招生录取线20分,列倒数第一,但入校后表现优异,大二时专业成绩已居第一。”
打破“唯分数论”,从“分分计较”到“素质引领”
真正考出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是机械训练的做题能力和死记硬背水平,这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被称为“中国教改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从5年前创立之初就意图打破高考“应试”的弊端,选拔和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完全脱离现行高考的自主招生模式,曾是南科大的愿望。
受限于组织能力和公平性质疑,南科大在2012年正式开始的招生中选择了“六三一”模式:统考成绩占60%,学校笔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和素质占10%。截至目前,已有600多名学生通过这种招考模式进入南科大。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说,“六三一”模式的重心在“三”,“我们希望通过学校自主命题组织的笔试,考察高考难以触及的方面,包括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命题内容和方式,南科大借鉴了美国SAT考试等国际化试题的做法,比如“一支铅笔可以做什么事”是南科大自主测试的一道典型题目,想象力越丰富的学生会有越多答案。
南科大大一学生张天琦告诉记者:“2013年南科大在湖北省的能力测试中,我排前30名。虽然后来我高考成绩在湖北排到7000多名,报考南科大并不占优势,仍然顺利被录取。”
复旦大学[微博]“水平测试+入学申请+面试选拔”自主招生探索已走过8年,已累计从上海、江苏、浙江选拔学生5000多名。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这些学生分数不一定最高,但经过了各专业教授的学术面试,表现出更高的学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上海某重点中学每年可推荐10名学生直接进入复旦大学面试环节。2012年,这所中学一名理科成绩排在第一的学生没有通过面试,而另一名成绩并不太高,但写过两本网络小说、对日本文学有大量研究的文科生却被录取。学校老师说:“在上海,只会考试的学生进不了复旦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拓宽“独木桥”,从“万人陪考”到“因材分流”
每年高考中,大约一半学生会考取专科,走职业教育之路。但在现行“一张卷子考所有学生”的模式下,最终走进高职大门的学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为上本科的学生“陪考”。在“产业工人需求旺盛、职业教育基础良好”的广东省,为此正在探索建立“两种模式”的招考:除了选拔学术型人才的现行高考,也建立了选拔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高考。
从2008年开始,广东省加大高校招生考前分流,构建“立交桥”的模式逐步显现雏形:一是在部分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无论是中职还是普通高中学生,都可以报考,主要进行技能测试,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二是建立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生的单独考试,即“3+专业技能证书”考试;三是部分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三二分段”培养,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后两年到高职院校,以及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班。
“2013年,全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达到4万人。”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说,“这些学生提前被高职院校录取,不再参加高考,为自身更加合理的专业发展、人生定位做出了选择。”
作为广东22所开展自主招生的高职学校之一,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微博]2013年共有2个专业,自主招生150多名。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曾看到,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黄梦斐正在学校“创业屋”站柜台、卖食品。
黄梦斐告诉记者,她的职业规划是做一名建筑师或工程造价师,根据自己的成绩没有想过念本科。谈起未来,黄梦斐说:“我的专业培养是‘2+1’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后一年去企业实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学校就业很好,我相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