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博弈之下门槛有高有低,“北上广”申请条件被指“依旧严苛”
■今日关注·高考[微博]进行时
2013年,异地高考政策“破冰”出世,12个省份共安排了4400名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今年,共有28个省份启动实施,比上年增加16个;5.6万名学生将在居住地参考,同比增长约11倍。两组数字的显著变化,被有些人视为异地高考政策“遇冷后的回暖”。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衡量教育公平实现程度的一道“门槛”,“异地高考”在各地的实施条件和限定规则依然不尽相同、门槛仍然有高有低。
有松有紧:各地政策“形态各异”
沈阳五中学生龚笔文从初中开始就从浙江转到辽宁就读,今年顺利申请在辽宁参考。“我和其他同学都一样,学校给予证明就能报考,然后由学校统一报名。”
“辽宁基本只有高中3年学籍这一项限定条件,虽然还要求考生家长[微博]有‘固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但因为难以查验,基本上是采取加强公示监督的做法。”辽宁省招考办普招处处长邓玉波介绍。
然而,在上海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对“异地高考”的感受却没这么轻松。安徽籍来沪务工人员王先生说:“这个政策(异地高考)要达到各种条件很不容易。”
上海规定:来沪人员须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父母连续持居住证3年及以上,且子女在沪高中毕业。
据此标准,上海普陀区某学校现有的2000余名随迁子女,真正能攀上“异地高考”门槛的“凤毛麟角”。
通过对28个省份公布的异地高考方案的比较,不难看出各地异地高考的准入条件、推进方式和政策时间表均不一致。如:河北规定,学生有两年以上高中学籍,家长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居住证就可报名;浙江要求随迁子女凡有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并具有在浙高中学籍。
与这些地方的政策相对照,“北上广”等超大城市的申请条件被指“依旧严苛”:
——北京目前只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且需要满足在京缴纳社保满6年、子女在京连续就读高中3年等五项条件。
——广东到2016年才放开异地高考,且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具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含3年)持有广东省居住证、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中考[微博]且具3年完整高中学籍。
华东师范大学[微博]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金忠明指出,放开异地高考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方案必须既顺应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这一重要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又要考虑到城市承载力,考虑到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客观现实,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相互统一。
利益博弈:社会管理压力巨大
异地高考的问题自2008年由人大[微博]代表提出后,一直是个备受瞩目、极其敏感的焦点话题。而关于异地高考的争议背后折射着社会有关群体的利益博弈。
数据统计显示,北京、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学生中,随迁子女占比均超过40%,在广东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更是居全国之首。
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张涛认为,北上广的异地高考门槛高也有其合理性。如果放宽势必导致更多外来人口涌入,加大城市管理难度,加剧教育医疗压力,带来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更多社会管理难题。
陕西师范大学[微博]教育评价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天才说,异地高考虽然是教育现象,但必须清晰认识到教育必然受制于社会的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因素。
“教育行政部门在坚决推进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利益冲撞进行协调,要成为矛盾的稀释剂和缓冲剂,让老百姓心平气和地共同面对和推动改革。”金忠明说。
教育公平:改革任务艰巨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异地高考,被认为是近年来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一大举措。
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一旦打破户籍限制,又可能带来“高考移民[微博]”等新的不公。
面对新的挑战,有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各地方案,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标准和技术保障。2013年秋季开学,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启动实施,配套启动的电子学籍系统也在当年内实现全国联网。
“通过‘一生一号’来跟踪每个学生的求学情况,可以保障每个学生公平求学权利。”殷飞说。
一些专家认为,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前提下,仅允许学生就地考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还要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学校招生自主权等问题统筹考虑。
“如果打破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全国所有考生可在任何地方报名,以高考成绩去申请大学,这就根本不存在异地高考一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说。
(执笔记者刘奕湛、吴晶 参与采写:许祖华、凌军辉、王莹[微博]、吴振东、俞菀、郑天虹、丁静、杨玉华、吴晓颖、余靖静)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