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夺高考状元不是一个好的励志故事

2014年06月25日10:02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去年辽宁高考[微博]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微博]一个月后,选择退学复读,希望圆梦北大中文。今年,她再次拿到辽宁省文科状元,报考了北京大学[微博]中文系。    

  作为个体,小刘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如果有好的制度,如果高考成绩不只管一年,她根本不需要再花一年时间复读,来证明自己。

  我国高考实行集中录取制度,完成这一年的高考录取,高考成绩就作废。这制造了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和整个社会的高考焦虑。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一再提出要推行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但是,由于集中录取制度没有实质性改革,整个社会还是只盯住一次集中高考,大学还是把一次集中高考的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每年有一两百万的复读大军,还有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复读学校,都与这一考试制度有关,如果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只有选择复读。

  如果一年可以有多次考试,每次考试成绩都有效,考生可用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这一局面将大为改观。美国SAT一年考7次,考生缴一次费,可以考3次,选择最好一次成绩去申请大学,SAT成绩两年有效。我国内地学生报考TOEFL、GRE,成绩也可管用多年。

  我国也在尝试推进多次考试改革,但多次考试与国外对应多次录取不同,还是对应一次集中录取,而且,由于只有少数科目(比如英语口语)尝试多次考试,高考核心科目还是一次考试,要参加下一年的高考录取,必须重新高考。

  复读一年,对于考生来说,可以提高成绩,获得更好的录取机会,但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大多是应试耗费。像刘丁宁同学,去年已经考出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再复读一年,仍考第一,令人尊敬,也很励志,可是,从考试评价制度,这却折射出制度的弊端——舆论不能以个人的励志,而忽视对制度弊端的审视。

  我国大学录取应该改变单一的评价和录取方式了。要打破原有录取框架,积极探索自由申请大学和自主转学制度,事实上,如果有自由转学制度,刘丁宁完全可以从港大申请转入北京大学。在美国,一名学生从哈佛申请转学到耶鲁,是十分正常的事,大学不会认为这是学生抛弃自己,社会也不会认为从一所学校退学,就说明学校或学生不好,自由申请转学制度,是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继续,有利于促进大学提高办学质量,以及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熊丙奇[微博](上海 学者)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