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7月8日电(记者张颖 刘硕)“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让我很焦虑,做事情很难静下心来。”今年参加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长春市考生王琳璇说。
王琳璇今年取得了高出吉林省重点院校录取控制线80多分的好成绩,在填报高考[微博]志愿时他选择了自己一直比较中意的学校,被录取应该不成问题,但王琳璇觉得,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十分痛苦。
对于像王琳璇一样的中国高考考生来说,由高考带来的忧虑、紧张等情绪,往往会从高考前一直持续到高考录取结束。心理学专家把这样的症状称之为“高考后综合症”。
据了解,有些考生因为担心考试而表现出紧张、烦躁、易怒、坐立不安等,有些考生则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抑郁,甚至有些人已经从大学毕业很多年,依然会被这种紧张的情绪困扰。
在“高考后综合症”面前,一些考生家长[微博]也未能幸免。“公布成绩后,女儿发现自己的成绩与平时相差30分,吃不好、睡不好,一直自责,还把自己关进房间不出来。我也一夜急白了头发,不知道上哪所学校更合适。”45岁的张光明指着自己发白的鬓角说。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把高考比作“独木桥”,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关卡。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流露出的期待给考生带来了不少压力。
吉林大学[微博]心理系教授胡远超表示,高考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应激(压力)源,在很多时候超越了应试本身,成为学生家长寄托自己人生价值、希望,以及尊严的一个点。这也是很多考生在高考后担忧考试成绩、录取结果,进而患上“高考后综合症”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有人因为考后过于兴奋和放纵而患上“高考后综合症”。“我和同学白天打游戏,晚上喝酒看世界杯,由于作息不规律,导致胃肠不适应,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高考生房奕鹏说。
“‘高考后综合症’的出现,社会有一定责任,应该尽可能淡化高考的决定性作用。”长春市二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康成认为,社会各方面对于高考的意义过分关注甚至渲染,这种情况应该被重视并改善。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治愈“高考后综合症”,教育经验丰富的长春市中学教师孙玉范表示,社会、学校、家长都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轻松的环境,不要过多强调高考的重要性、紧迫性,而是多与学生们畅谈理想和未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希望的存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