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2014年试卷分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及《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确定语文考试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2014年全国课标1卷,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命题,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注重语文能力的考查;稳中略有变化,创新契合考纲精神;关注现实生活,洋溢着时代气息;试题难易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一、总体分析
1.依标扣纲,体现课改理念。
2014年全国课标1卷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4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凸显了语文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特质。如第二大题8、9两题古代诗歌(宋词)阅读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意象、表达技巧的能力;10题名篇名句默写篇目全部出自课标推荐背诵的64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之内;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15题通过“语句衔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16题通过给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17题图文转换题,通过将“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转换成一段话,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2. 稳中有变,试题难易适中。
就全国课标卷本身而言,连续多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全国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2014年全国课标卷在保持承继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着创新。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第5题一改往年考查“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性格…的一组是”的形式,考了文言断句。而第五大题则延续了2013年的考查形式。
综观全卷,没有偏题、怪题,难易度适中,有较好的的区分度。
3. 关注现实,洋溢时代气息。
2014年全国课标1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第五大题13、16、17题句子的选择(涉及医疗质量、家庭关系、中学生暑期实践等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又如第六大题写作,今年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贴近生活,可引起学生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生活中,我们既要遵守既有规则,又要学会变通;人与人相处要学会合作共赢。可见,今年的作文材料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特质,既贴近考生生活,又暗合社会现实。这就提醒考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二、试题分析
1、试题分值
2014年新课标1卷满分150分。其中阅读类试题共70分,包括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36分)和第三四大题(选考题,可选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语言运用类试题共80分,包括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和第六大题(写作,60分)。
2、知识结构
2014年新课标1卷共分为六个大题,18各小题,具体结构见下表:
内容
项目 |
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 | 古代诗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语言文字运用 | 写作 | ||
文言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名篇名句默写 | |||||
题量 | 3(1-3题) | 4(4-7题) | 2(8-9题) | 1(10题) | 1/1(11,12题) | 5(13-17题) | 1(18题) |
分值 | 9 | 19 | 11 | 6 | 25 | 20 | 60 |
3、能力结构
2014年高考[微博]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和探究(F)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表现为:
能力
项目 |
识记A | 理解B | 分析综合C | 鉴赏评价D | 表达应用E | 探究F |
题量 | 1 | 2 | 7 | 3 | 6 | 1 |
题号 | 10 | 1、4、5、7 | 2、3、6、11(1)
(3)/12(1)(2(3) |
8、9、
11(2) |
13、14、15、16、17、18 | 11(4)
/12(4) |
分值 | 6 | 19 | 37 | 17 | 80 | 8 |
三、试卷结构与《考试说明》具体内容及要求的对应及赋分情况
内容领域 | 能力层级 | 分值 | 题型 | ||||||
A
识记 |
B
理解 |
C
分析综合 |
D
鉴赏评价 |
E
表达应用 |
F
探究 |
||||
论述文阅读 |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 | 3 | 客 |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 | 3 | 客 |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 | 3 | 客 | ||||||
文言文阅读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 | 3 | 客 | |||||
文言断句 | √ | 3 | 客 |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 | 3 | 客 |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 | 10 | 主 | ||||||
古代诗歌阅读 | 鉴赏诗歌的形象 | √ | 5 | 主 | |||||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 | 6 | 主 | ||||||
默写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 | 6 | 主 |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 √ | 5 | 客 | |||||
欣赏作品的形象 | √ | 6 | 主 | ||||||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 √ | 6 | 主 |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 | 8 | 主 |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 | √ | 5 | 客 |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 | 6 | 主 | ||||||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 | 6 | 主 | ||||||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 | 8 | 主 | ||||||
语言文字运用 |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 | 3 | 客 | |||||
辨析病句 | √ | 3 | 客 | ||||||
语言表达连贯 | √ | 3 | 客 | ||||||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 √ | 5 | 主 | ||||||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 | √ | 6 | 主 | ||||||
写作 | 写作 | √ | 60 | 主 | |||||
合计 | 150 |
四、典型试题分析
(一)容易题分析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文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属社科类文章,富有文化内涵。试题的设置均为选择不正确的选项,难度较去年试题有所降低。
[题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