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北大新生报到。据悉,北大今年录取本科新生4006人。约有5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两名孤儿新生每年获2万元资助。值得关注的是,北大今年首次提出为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精神支持。(《北京晨报》9月6日)
北大强调说,现在的贫困生和以往的贫困生理解是不同的,也许他们的物质没有那么匮乏,但精神层面相对闭塞些。这个说法比较贴切。正如有网友所指出的,由于缺 乏更多的财力支持,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未必有机会多读书扩大知识面,也不见得能够行万里路开阔视野,没机会去听音乐会看画展陶冶情操,没机会去学琴练字 做陶艺,没机会去美食节、文化沙龙、自排演出、公共体育、参加义工、捐款助人……相对于那些有着较多机会接触社会的同学而言,他们在精神层面确实会相对闭 塞一些,因此,当他们进入大学尤其像北大这种全国一流学府的时候,他们在精神方面上的闭塞,可能更会让他们感到迷茫、无助和自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尤其 需要得到学校的精神支持。
对包括经济困难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提供精神支持,教化他们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操,这原本就是大 学的使命,也是大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据悉,北大专门给贫困学生准备了一套书籍,其中包括由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微博]轩撰写的抗战题材文学《火印》、韩毓海教授的 《伟大也要有人懂》,他们作为人生导师现场与经济困难学生交流。韩毓海教授表示,要引导他们往远处看,不要时时刻刻都想出人头地,作为北大人,姿态要放低 一点,甘当人尾,少想个人多想集体。
北大对经济困难新生提出的“精神支持”概念,以及所采取的做法,给其他高校提供了这样的启示:高校关注贫困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还应体现在精神层面。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