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亲述:高三家长如何消解孩子考后负面情绪

2015年11月04日 14:06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自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后,考试就成了家常便饭。在我们读书时,考试的概念不外乎期中考(微博)试与期末考试,而现在学校“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考试方式,比如:周三数学考、每日英语一考、月考、期初考、假后首日考、一模、二模,以及“三模模”(即对“第三次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

  考试的频繁,给每个家庭都会带来一个问题,即考试后,孩子考得不好的“负面情绪”如何消解?

  本文是新浪高考(微博)栏目来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微博)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祖云

  在我的“高考家庭日记”中,关于考后“负面情绪”的消解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也在积累这方面的经验。2013年1月16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消解过程。

  日记记录与整理如下:(注:“他”指学生,“我”是父亲角色,也是记录者,“她”指母亲。)

  今天是他“数学周三考”的日子,即在下午的最后两节课上,在教室里考数学。

  考试后的日子,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不太安静的日子。当他考得感觉好的时候,他心情会特别好,家庭气氛也非常好。当他考得不好时,他就不高兴,这样,家庭气氛就比较紧张。一般情况,他会把气撒在她身上,只要她说到与他有关的话,不管对与错,都会遭到他的一顿痛批,之后,我就开始与他交谈,以期疏解他心中的不快。

  这一过程,在我们这样的“高考家庭”已重复了N次。

  今天的过程,就像一出戏,分为以下四幕。

  第一幕:他向我发难——“负面情绪”窗口打口!

  晚上,我把他接回家,在车库下车后,照例,他把“沉重的书包”扔给了我,我假装着把书包再扔给他(有时,也真扔给他),这样,我们俩在做着平时经常做的“扔书包游戏”。进入电梯后,我们俩也会在里面打打闹闹。这时,我没有意识到今天是数学周三考试,数学周考好象停了一周了,因为,这个月有“月考”。为了准备月考,“数学周三考”停了一周了。

  一打开家门,我们俩还站在门口准备换鞋。……

  她开门见山地问:“今天数学考得怎样?”(显然,数学周三考,她是记得清楚的)

  他有点沮丧地说:“感觉不好,都算错了。”

  听了这个对话,我没有说话,只是显露出“惊愕”的表情,因为,我根本就忘了今天是周三数学考。

  他看了我的表情后,开始向我发难,“干什么?你什么意思?不就是没考好吗!你这种表情什么意思?显然,你是在用表情表达对我的不满。……”(我常常把它的这种行为看作是一种“情绪宣泄”。)

  我一脸无辜地说:“不是,我是想起了今天是数学周三考,我早就忘了。”

  另外,他考得不好,一般不对我发难,而是对她发难。因为,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她喜欢在这时候批评他、责怪他,(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他们俩人之间的磨合,她的讲话方式也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平和了);另一方面,在他考得不好时,心情的调整还是要通过与我的谈话得以解决。因此,像今天这样,直接“向我发难”还是不多见的。

  在我们家庭的长期磨合中,我认识到,每次考试结束后,当考得不理想时,小孩子需要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我们的家庭经验是不让这一负面情绪“过夜”,即争取不让他带着负面情绪去睡觉。有时,为了消解这一负面情绪,我们会谈到很晚,超过12点的都有。

  本着这样的想法,每次考试结束后,当我去接他时,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得怎么样?”这就是我的开门见山的方式,不躲不闪,直接面对问题。而今天,我竟忘了考试这档子事。

  第二幕:他与她冲突——“负面情绪”完全爆发!

  当我在洗漱时,他已洗漱好回到自己房间了。

  他一边整理书桌,一边自言自语道:“怎么会有那么多算错呢?可能不仅仅是计算问题。……”

  说到这儿,她就忍不住接话了:“那你计算是不是太粗心了?对于计算不用心!……”

  这一下,他逮着反驳的机会了,对她进行了一顿猛批,“我说了我不用心吗?你是怎么知道我粗心了?你这是小农意识,就只看到这一点。……”(注:“小农意识”这个词还是第一次说)摆出一种“谁让你撞我枪口”的吵架姿态。

  停顿了一会,他又接着猛批,一副狠狠的口气:“算错了有多大关系,你就看不到别的吗?小农意识!……”

  像这种情况,在我们家的经验里,已是常态。他必须找一个情绪的“爆发口”,而她常常因为喜欢多嘴,而自动“撞到枪口上”。

  这样,两个人争执不下,吵吵嚷嚷地就来找我说理。每当这时,一般情况,我只是听听,先不作支持哪一方的表态。如果我发现他的情绪非常糟糕时,我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以帮助他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即通过吵架的方式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第三幕:我与他谈心——“负面情绪”开始释放!

  当他的情绪渐渐稳定时,我开始与他谈心,以帮助他进行自我调整。因为,外在的帮助必须通过他自己的调整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前提就是要讲“合理、且让他能听进去的话”。

  在这里,我用了“谈心”一个词,即真诚的沟通、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家长(微博)高高在上的诉情与说理。

  对于家长的话,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讲的话是不是合理的,这里面就分出两种情况,即“合理”与“不合理”。二是,讲的话是不是让孩子听得进去,这里面又分出两种情况,即“听得进”与“听不进”。因此,家长的话就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组合。

   第一种组合:不合理,且听不进

主要表现:讲话方式粗暴,以质疑、指责、批评为主,唠唠叨叨讲个不停。

   第二种组合:不合理、且听得进

这种组合,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第三种组合:合理,且听不进

主要表现:能心平气和地谈事,但是,总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孩子的不足、缺点,像粗心、大意、不认真等。这时,孩子口服而心不服,孩子的情绪是压抑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四种组合:合理,且听得进

这是一种最好的组合,主要表现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讲话,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与孩子产生情绪共鸣,然后,一步一步带着他走出当时的情绪困境,以达到解决问题。

  一般地,我与他谈话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四个要点:

  (1)家长很关心你的成绩,说不关心、不在乎,那是假的;老师与学校都一样。

  (2)当你考得好时,你很开心,我们家长也很开心。说不开心,那是假的。

  (3)当你考得不好时,你心情不好,这肯定是事实,这是你的真实感受。不可能出现,你考得不好时,你还很开心。我们家长理解你这时的感受。

  (4)当你考得不好时,家长也会不开心,我们家长也不会因为你考得不好而开心。但是,我们家长除了看成绩外,还会看一些其它的问题与事情,比如,我们不会把成绩看得很重要;不把成绩看成是唯一的因素;我们会以一个更长的时段来看你的成长。……

  以上的四个要点,我认为属于“最优组合”,即合情合理,且孩子能听得进去。

  现在回想起来,这四个要点,我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反正当孩子遇到考后“负面情绪”时,我都会按照这个思路与他谈心。在我的印象里,当把这四个要点慢慢说完后,孩子的情绪就进入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即他进入到一个能与家长分析问题的情境下,他的抗拒、排斥情绪基本上消解了。

  记得有一次,我与他谈这四个要点时,他“卟哧”一声笑了,我问他笑什么。结果,他把这“四个要点”给我复述了一遍。……

  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谈“成绩”,因为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所有的症结就在这儿。

  这一环节,我向他传递的核心观点是:“考得好”属于正常,“考得不好”也属于正常。这是一种理性认识的结果。从家长的意愿出发,每次都希望孩子考90分以上,孩子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能做到吗?

  我认为,做不到,一是考试这么频繁,二是竞争那么激烈。除非是“学霸”,而我的孩子不属于“学霸”。

  在与孩子的长期磨合中,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必须认可“考得不好也是正常的”这一事实。而且,通过对他考试成绩的记录(注:高中阶段的所有考试成绩,我们家庭都保留着,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一问题,以后会写出来)。我发现,他的成绩基本上保持在70-90之间。

  因此,在今天,针对考试成绩,我又与他讨论关于考试成绩的“三段论”,即“可接受”、“满意”与“很高兴”。我与他早就有约定,即(1)可接受的成绩在70-80之间,(2)满意的成绩在80-90之间,(3)很高兴的成绩在90以上。

  谈话如下:

  我:“你感觉今天考得不好,70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吧?”

  他:“这应该没有问题!”

  我:“那不就得了吗!那你今天情绪这么大干什么?我们有要求你每次都考90以上吗?”

  他低着头:“没有。”

  我:“你考70多分,也是正常的吗?是我们可以想见的吗。大多数情况你都能在80分以上,但是,你能保证这样吗?”

  他:“不能。”

  我接着:“为什么不能?”

  他看着我:“不知道!”

  我:“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客观原因,考试太频繁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这个道理你懂吗?”

  他:“这个我懂,不!现在好象有点懂了!你接着说!”

  我:“在客观原因里,还有一个就是考试竞争太激烈了,我们不能保证每次都是胜利者,这对于我们大人也一样,更何况你们未成年人呢。”

  他:“嗯,……”

  我:“好,接下来,我再说主观原因,从主观上,我们没有把你当‘学霸’看。”

  他插话:“我不想做‘学霸’。”

  我:“那不就得了吗!你每天晚上10:30就上床睡觉,在你们班上不多吧?”

  他:“不多,肯定不多。”

  我:“这样分析下来,你能考70分成绩,不是很正常吗?这一次考70,不等于下一次70呀,这一次90也不等于下一次90呀?对不对?”

  他:“对!”这时,他的面部表情明显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我认为,他的负面情绪已基本释放了。

  为了强化,接下来,我又举了三个例子来验证,“考得不好也属于正常”这一观念。

  第一,体育比赛的激烈性,尤其是高端比赛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

  第二,一个同事说他的儿子,在高三时,成绩波动很大,有时在班级考到倒数,在高考时,却考了一本成绩。

  第三,最近与我的一个博士生交流,其中,他的太太就说她儿子(南京某著名外校)成绩波动特别大,一会上天,一会下地。

  尤其是后面两个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实,真真切切,很有说服力。

  最后,我总结:“男孩子成绩波动大是正常现象,没有关系,不要太在意。”

  这时,他补了一句:“还是我对吧!她就是小农意识,只看这一点。”

  她:“你们一遇到问题与麻烦就怪我,我只是说说而已,就冲着我来,以后,你的事情我不管了。……”

  他没架找架地说:“不管不行,非得要你说,非得就要批你。……”

  这时,对话的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

  第四幕:他自我调整——“负面情绪”基本排解!

  我:“好了好了,我们还要回到考试这件事上来,继续听我说,考不好,不要紧,但是要了解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的,也是关键的!”

  他:“我每次都这么去做。”

  我:“那你就对了。分析错在什么地方,有两个好处,一是,知道自己真正错在什么地方;二是,纠正错误也是一种心理调适。”

  他听到我这句话时,瞪着眼睛不解地看着我:“?”

  我:“我给你分析一下,因为当你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时,你心里就踏实了一些;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时,你心里才不踏实。对不对?”

  他略作思考:“好象有道理。”

  我:“我再给你总结一下,纠错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技术价值,即知道错在哪儿;二是心理价值,即纠错后,你心里面会很踏实!”

  他:“有道理。”

  我:“今晚就不做作业了,你自己再想想我今天讲的话,睡觉吧,明天再找错误的地方,今晚已经不早了。”

  这样,他把明天的书包整理整理,就开始睡觉了。……

  我感觉,他的负面情绪已基本消解了。睡一晚好觉,做一个好梦!

  当他俩都睡下时,我开始记录今晚的事情经过,……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1)负面情绪必须宣泄出来,因为它是一种“毒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能累积;(2)通过谈心,引导他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因此,一定要讲他“听得进去”的话;(3)最后,还必须强调,一定要对于试卷进行分析,以找出错在什么地方。(根据2013年1月16日《高考家庭日记》整理而成)  ——————————————————————————————————————

  新浪高考家长圈现面向广大高考家长及专家诚征稿件。欢迎分享高三家庭教育经验、孩子成长故事、陪考中的困惑;以及高考志愿填报方法等内容。

  稿件一经采用将在新浪高考频道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微信中同步发表,优秀稿件将获得重点推荐,优秀作者将获邀开通新浪专栏并得到重点推荐。  

  投稿邮箱:  

  quanying3@staff.sina.com.cn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话:010-82628888-3871  

  微信:高考家长圈(公众号:sinagkjzq)  

  新浪高考家长圈期待您的投稿!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往年录取数据 高考报名

扫描二维码关注“高考家长圈”公众号,随手掌握高考新政、志愿填报技巧。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