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办负责人解读:报志愿怎么选专业才靠谱

2015年11月21日 13:59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专业在高志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要深入了解专业的方方面面,如专业培养、专业内容、专业就业等方面。高校招办负责人以他们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经验,来对一些专业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您专业选择的建议。

  成绩与专业:是“≈”,不是“=”

  每年录取结束后,高校会将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公布于众,以备下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录取分数,有些考生就将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这种对应能联结起来吗?此外,高分考生是不是一定要去所选大学的优势专业,这样才能使一分都不浪费?

  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一方面与该专业受关注程度高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也与开设院校的专业实力强有关。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比如当下财经类专业在各所院校录取分都较高,但某些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实力却一般。

  由于目前大部分省(区、市)采取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因此现在考生和家长(微博)在专业选择时,有一些较为功利的心态,其中就包括高分一定要选学校的优势专业这种倾向。但实际上,选择专业更应该参考自身是否适合某专业,对某专业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学习某专业的能力等因素。要不然,就算进入某高校的优势专业,但考生一点兴趣都没有,或者学不走,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大学的优势专业一般录取分数较高,如果不是拥有绝对的高分,在学校分专业录取时有级差的情况下,有可能冲不进优势专业,甚至连后续的志愿专业都选不上。

  当下,录取分数一直被炒作,似乎成为了公众感知大学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学生培养质量、专业优劣的指标,因此诸多名牌大学的优质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

  客观地讲,录取分数只代表了一些专业的优劣。录取分数高,可能是学校相对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层次高的专业。但并不绝对,比如长安大学的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交通信息等专业学科实力很强,但却因为考生对这些专业了解较少,而导致录取分数在全校专业排行中处中下。

  “高分考生选优势专业,才是一分不浪费”,这个说法很流行,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潜意识挑大学、选专业的方法。在分数决定志愿的模式下,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但是高考(微博)志愿填报和录取每年都会出现诸多不确定性,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报考规则和录取方式,视野更加开阔,着眼一分得失则更容易失误。

  现在存在一种“唯分数论”的现象,如果考生被录取时,自己的分数刚好达到所报考学校的优势专业,就觉得不浪费,而如果自己的分数超过所录取专业分数线较多,就觉得亏了。尤其现在大部分省份都实行“平行志愿、知分报考”的政策,这种现象就更严重了,也直接导致高校录取学生的分数呈现出明显的扁平化趋势,录取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越来越小,这对于大学的人才培养是不利的。所以,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还是以兴趣为首要原则。

  专业与就业:并非直线距离

  对某个行业感兴趣,是不是一定要去该行业对口的专业学习才能获得进入该行业就业的机会?许多媒体以“适合男生/女生就读的专业”来介绍专业,是不是有些专业只适合男生,有些专业只适合女生?

  当然,专业对口,进入某行业的机会要大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首先,一个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有多种,比如专业类人才、管理类人才、财经类人才,那么不是本行业对应的专业,也就机会进入该行业。其次,从就业看,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再次,选择专业的前提是适合自己,如果对某行业感兴趣,但不具备学习所对口专业的能力,有可能会导致学习跟不上,专业素质不强。

  对专业是否适合男生或女生读这个问题要从就读和就业两个方面看。从就读来看,其实大部分专业适合男生,同样也适合女生就读,甚至人们传统中认为不适合女生就读的工科专业,也有女生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的现象。但从就业情况看,有一些单位在招聘时,会更青睐男生,用人单位的选择、倾向性导致了人们认为该专业不适合女生的判断。但也有一些专业,由于是为某些岗位量身培养,明确标明只招收男生,比如国防生。还有一些专业就业环境比较艰苦,对身体素质要求高,也只招男生,比如采矿工程等。

  当下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按照专业岗位招聘,原则上都要求专业对口。从这个角度讲,专业是进入职业、行业的起点,非对口专业进入相应职位的机会较少,因此很多考生会认为只有读某专业,才能进某行业的看法有一定道理。

  从专业设置角度讲,有少量专业是有性别取向的。比如地矿油与野外工程类特殊专业,不太适合女生,而护理等专业则多只招女生。目前,对专业设置和就业推荐方面强调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些原来限定性别的专业已经逐步变更为性别慎报的建议。考虑到未来就业等情况,还是建议考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

   客观辨专业“冷”“热”

  一提到专业,相信许多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反应就是专业的“冷”“热”,那么,专业的“冷”“热”是怎样造成的,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考生该如何选择?

  招生中专业的“热”或“冷”并不是某个专业实力高低的划分,只取决于填报的人数,不能完全代表专业的好坏。

  近几年来本科毕业生人数排在前10位的专业几乎未发生变化,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临床医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而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中,有些专业因为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市场需求,因此近几年就业不如考生和家长想象中那么好。

  许多“热门”专业,像前两年的经济和计算机类,报考人数非常多,但招生人数有限,便造成了许多考生落榜。同时,有许多学校、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较多,报考人数却非常少。过去如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石油和师范类便属于这种情况。从长远来看,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某几个专业的人才,所以,一些高校专门做就业指导的老师认为某些专业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方向,高校也不会因为就业的原因停招这些专业。对于考生来说,就要理性判断,了解今后这些专业的具体发展方向。所以说,专业的“冷”“热”是有时效性的,要着眼长远,不要仅凭目前某些专业受当时特殊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而放弃填报。更不要赶时髦选择目前“大家都说还不错”的专业,因为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就是4年后的冷门专业,反过来也是有可能的。

  大学专业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设置的,专业的冷、热是国家发展对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一种表现,那些需求量大、就业环境好、就业待遇高行业所对应的专业由于社会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高而“热”,反之则“冷”。但专业的“冷”与“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交替出现。所以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紧盯专业的“冷”“热”,而要冷静分析,带有前瞻性去选择。因为目前社会更青睐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学生要经过4~7年才会走向就业,入学时选择的“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在就业时同样热门。我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而不是按着当下的“冷”“热”选择。

  社会上用“冷”和“热”分析高校专业的做法由来已久,但并无定论。一些说法缺乏足够的调查和理论依据,有失偏颇,反而误导大家。“冷”和“热”既可以立足于社会需求,也可以结合国家经济产业调整的大方向,也可以是社会关注度高,公众认可度高的专业等。

  总的来说,“热门专业”一方面是高校特色专业,代表学校的学科优势,比如长安大学的公路交通类专业从50年代建校初期设立至今一直保持完整独立的体系和特色,可谓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长安大学因此成为公认公路交通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综合实力较强高校,涵盖公路、汽车、筑路机械、交通运输管理、交通信息等相关专业。从另一个侧面讲,“热门专业”又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温度计,能很好地代表当下行业、职业、专业的热度,比如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以公路交通先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使得公路交通类毕业生更加供不应求,成为炙手可热翘楚的热门专业。

  不管专业“冷”“热”如何,考生选择专业,应当以“兴趣优先、结合分数、综合选择”来选择。如果只参考社会舆论对专业进行的“冷”“热”划分,抛开职业兴趣,简单按选“热”弃“冷”方式选择专业其功利性太强,反而不利于考生的长远发展。

  理性选择“新兴”专业

  专业的设置与国家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因此,随着新行业的发展,大学会适时开设一些新兴专业。但是对于新兴专业,考生既对其充满了兴趣,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又担心新兴专业对口的行业不能顺利发展,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对于新兴专业,考生应该如何选择?

  对于新增专业,由于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一般来说,一所学校新增一个专业,都应该有相关的办学基础,换句话说,这一新增专业,是在以前办学基础上调整、发展而来。因此,判断专业办学实力,可以分析这所学校与之相近的专业或者专业类。从这一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校新增的专业,有时马上就会成为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很高;而有的学校新增的专业,录取分数却比较低。

  在选择中,对于有的学校新增的专业,还可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这一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来进行判断。如果新增的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就相对较强,并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如果新增的专业,为学校拓宽学科面而新尝试设立的专业,那么由于专业发展缺乏历史积淀,报考时要多关注学校发展这一专业的举措,以及这一专业所对应的社会需求变化趋势。

  新增设的专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而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之前有些专业虽然会涉及,却较为笼统,达不到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才开设。一般来说,新增设的专业前景应该是看好的,因为该专业的人才少、社会需求多。

  对于新增设的专业,有一些考生或家长会担心如果该行业发展不起来,那么就读这些新专业会不会毕业后不利于就业?的确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的时期,如果就读新增设的专业,毕业时这个行业还未成熟,那么学习该专业的人才更有发展空间。就算该行业一度搁浅,但基础学科与相近专业却较为接近,如西安交通大学(微博)2011年新增设的新能源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与能源动力、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在主体学科和学习内容上较为接近,毕业后也可到需要这些专业的行业工作。总之,考生和家长还是应对新专业持乐观的态度,比如电子商务专业所对应的电子商务这一行业在该专业开设时发展并不乐观,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好。

  转专业:把握第二次机会

  为了让更多的考生进入自己中意感兴趣的专业就读,许多大学允许学生入校后转专业,但转专业的要求却较为苛刻。转专业是不是只是一个美好但却不真实的愿望,考生成功转专业的可能性大不大?

  应该说,进入大学后转专业的机会还是有的。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在转专业方面我们有三种不同的途径。其一是入学后,如果想转入或转出建筑学、工业设计、软件工程专业,可直接向学院报名申请。其二是在大一第二学期,按10%转入转出的比例,学分成绩不低于70分的学生都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如果一个专业只能转出10名考生,但有15名考生拟转专业,则会选择15名考生中成绩位于前十的学生。其三是针对一些成绩未达到转专业标准,但有特殊因素,比如对专业完全没兴趣,也学不走,在其他专业有特长等,可以转专业,但这一类控制得较紧。

  转专业是给高考专业录取模式的一个有益补充,比较人性化,但期待二次换专业完全放开在制度层面、管理层面都存在一定困难,做到“谁举手给谁换”还并不现实,所以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条条框框加以限定,目的在于激励,让品学兼优学生有满足转换专业愿望的机会。很多大学的转专业比例多在5%左右,希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要放松学业。

  目前确实很多大学都有入学后转专业的政策,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学校的转专业政策都有着极为严格的条件,一般也会有一定比例的限制,而这个比例往往也都很小,所以在选择专业之初,就要慎重考虑各方面因素。当然,如果被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也并不等于判了“死刑”。很多高校也都有辅修专业或者第二学位可供选择,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弱化专业间差距,很多高校在本科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所以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区别不大,通过自学相关课程,也可以弥补专业间的差距。

  本文选自《全国高考志愿与就业研究中心 》的博客,点击查看更多。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往年录取数据

扫描二维码关注“高考家长圈”公众号,随手掌握高考新政、志愿填报技巧。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