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异地高考(微博),需要进一步督促各地执行开放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亮起绿灯,而不是制造障碍。
■ 熊丙奇(微博)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政策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从2013年开始,我国异地高考“破冰”。当年,有4500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获得在流入地高考、参加录取的机会。发展到2015年,29个省的异地高考人数达7万人。今年广东全面开放异地高考,一省就将有9000多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获得异地高考机会。
开放异地高考,是促进高考公平的重大举措,但是在现实中还遭遇不小的阻力。一方面,全国瞩目的北京地区,到现在还没有开放本科层次的异地高考;另一方面, 一些已经开放异地高考的省区,随着异地高考人数增多,在审核资料时设置各种障碍,而且有调高开放异地高考门槛条件的趋势。因此,开放异地高考,需要进一步 督促各地执行开放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亮起绿灯,而不是制造障碍。
随着异地高考推进,各地普遍担心催生高考移民(微博),为此加强了对户籍、学籍、居住证等的审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掌握不当,严格审查随迁子女的学籍, 就可能带来注册学籍难。其实,区分是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还是高考移民,是很容易的,只要有连续三年高中学籍即可。防患高考移民,主要应打击人籍分离、学籍空 挂和学籍造假。不能因打击高考移民,而误伤随迁子女。这也是教育部要求各省要“确保”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开放异地高考的原则意见,各地有权制订本省的开放政策;包括教育部的规定,也只是说“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考。但究竟是怎样的“条 件”,各地情况不一。从好的角度看,这是因地制宜;而从不好的角度看,这给了一些地方随意调整开放门槛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给异地高考设置较高 的门槛的原因,主要在于开放异地高考可能侵犯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这不能简单指责为地方保护主义,而需要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周全考量。
我国目前实行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高校的录取指标划到各省,这就使高考录取指标成为各地考生的盘中“蛋糕”。与之对应,高考实行按户籍报名的制度,而 开放异地高考则在原来基础上打开一条口子,这条口子打开得多大,取决于如何平衡异地高考生和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国家层面来确定开 放条件,而不是任由地方确定。同时,国家应该根据各省开放异地高考带来的考生变化情况,相应调整高考录取指标,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录取指标。只有这样,才能 形成全国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