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对“撕书吼楼”不应简单以道德批判

2016年05月30日 17:31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厦门市教育局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高三年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通知》称,“高考(微博)临近,近日个别高中校组织学生以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考前压力,并上传视频,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要弘扬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营造良好的备考环境,防止类似问题发生,做好高三年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5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高考压力大,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采取一些属于他们的方式进行减压,比如,撕书、吼楼,甚至是采取更过分一点的行为也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些都是特殊情境下的特定行为,与一些舆论指责的“不尊重知识”、“文化暴力”等行为完全风牛马不相及,舆论界大不必急着上纲上线,并进行道德批判。

  然而问题就在于,可以理解的行为并非就是对的,减压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学校,对青年学生这种行为理应加以引导,把此作为教育的良机,培养他们更好、更有纪念意义的减压替代方式,而不是任凭学生情绪的泛滥,更不该参与组织,成为助推者。

  撕书吼楼这种“毕业仪式”几乎年年都在高考前后上演,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们常年处于升学高压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日常教育变形和毕业教育缺失有关。前者,作为大环境一时半时难以改变,近年来整体高考录取率虽有所提升,但重点大学的竞争力仍然相对激烈。有人统计,除个别地方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本线录取率仍只在20%左右,学生要想考上名牌大学,压力在所难免。在此背景下,作为学校,理应在平时就提供给学生多彩多样的活动,释放他们的情绪压力。至于高考前后,也可以进行有纪念意义的“毕业仪式”,比如国外流行的化装舞会,国内不少学校近年流行的毕业礼等,这些都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情绪出口,既起到了减压的效果,又产生了教育的效能,同时也有社会正效应,这与完全被动的“撕书吼楼”的情绪宣泄,结果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我们多数高三学子的时间完全被高考占据了,即便本来就有的一些活动,也多借口高考时间紧张而被取消了。事实证明,正是我们的教育和学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的功利教育,才让我们的学生高考压力空前,同时缺少理性的渠道进行疏解。换句话说,学生们不理性的行为既是长期功利教育造成的因,又是疏通管道缺失结下的果。而并不是他们对知识不尊重,对学校没感情,只是对长期以来压抑他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一种抗议和表达罢了。而我们的教育和学校除传授给学生“今日不拼,更待何时”的艰苦拼搏精神外,理应让学生们更多感受意气风发、生命成长的快乐才好。

  对“撕书吼楼”,固然不必上纲上线进行道德批判,但也不能不加以引导。只是这种引导,不能只依靠临时抱佛脚的心理疏导,而应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常态。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 线教平(执笔:张晓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查数据报志愿 大学院校库

高考微信号

标签: 高考撕书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514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66221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