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现状讨论 有多少人注定成为“炮灰”

2017年03月03日 10:41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山东济南一家美术培训班里有1/3的学生是复读考生,在半封闭的状态下,每天六点半起床,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觉。

  这些学生中多是“半路出家”临时拿起画笔的。有考生诉苦说,艺考这条路压力太大,最终的录取希望也很渺茫。

  每年12月,都是备战艺考的高潮季。“艺考热”频频升温,全国报考艺术类专业人数将近百万人,在拥挤“百万大军”的独木桥上,上演一幕幕惊险刺激的淘汰赛,而这“十万大军”中,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炮灰”?

  山东的情形,也是更多地方的缩影。面对竞相报考艺考“。冲刺班的学生,专家指出,艺术教育不应仅仅作为应试教育的入学手段。专家质疑,自然有理,艺招独木桥上的千军万马中,有多少真的是怀着”艺术梦“的呢?

  这些年来,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近两年,很多省市的艺考生数量都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除了把当明星视为转变命运的捷径,艺考火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艺术院校的录取分数要比普通高考低得多。而在这背后,还有另一个背景,就是许多中学的推波助澜。而各种表演培训机构也利用家长、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鼓吹出来就能演戏,浑水摸鱼大赚其钱。

  高考升学率是考核高中教育的重要指标,为自身“政绩”计,许多中学动员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学生转投艺考。有些中学甚至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低分考生强行组建新的“艺术班”。这些中学这样做,打的算盘是考上了可计入升学率,考不上则无须再在高考时为升学率而动员这些学生“弃考”--动员“差生”“弃考”本是见不得阳光的作弊,不慎曝光就会玩火自焚。而现在让“差生”报考艺术院校,则可以左右逢源。

  报考艺术院校既需专业特长,更要学生的兴趣天赋,用形象的比喻说,就是要有“艺术细胞”。而让没有“艺术细胞”的学生考艺术院校,说白了不过是为了“艺术”地提高升学率,“艺术”地获取“政绩”。本无艺术天分又不喜爱艺术却被迫参加艺考,最终是浪费了时间、钞票与精力。看看那些陪着孩子辗转各地应考,大把花钱的家长,想想那僧多粥少的录取率,不由得扼惋长叹:那些软硬兼施让学生转投艺考的中学,都做了些什么?在背离了审美目的的艺术教育中,即使一些考生走进了艺术院校,又能走多远--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热爱过艺术,把艺术当成自己的生命。

  艺考中的种种弊端,其实都来自一个病根,这就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志在“育人”。以人为本,应试教育只管“育分”。以分为本,在过于功利化的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素质教育只能是个另类,具体到艺术教育,自然也只能有形无神,徒有躯壳。

  (来源:艺考家长圈 田泽骄整理)

  ———————————————————————

  新浪艺考——专业助力艺考生圆梦

  微博关注:@艺考老司机

  微信搜索:艺考家长圈(sinayikao)

  合作投稿:xinlangyikao@sina.com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85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89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