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11亿 大学如何利用有限经费“野蛮生长”?

2017年05月08日 18:54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5月3日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获得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捐赠人民币11亿元,这也是中国高校史上单笔最大捐款!5月4日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119周年校庆收到了大量的社会捐赠,总额高达5.7亿元。那么,对于中国大部分没有如此巨额捐赠的学校来说,怎样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呢?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校的经费管理方式,供国内高校借鉴。

  目前,中国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短缺、经费损失和浪费、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高校经费使用受到制度制约有关。例如,经费一年一清的预算管理模式(特别是经费拨付到位时间偏晚的情况下),导致高校为了如期完成支出,不得不突击花钱、重复投入。再例如,专项经费中对图书材料、实验设备等硬件建设支出的预算相对宽松,而教师培训、专家讲课费等人才建设支出一般不允许列入。目前更多高校需要的是加大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这种支出结构的严格限制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专业内涵发展与提升。

  随着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以及自主权限的扩大,高校经费管理能力若不能与时俱进,资金管理便会出现问题。例如,有的学校仅简单地以学生数量为标准将经费平均划分给各院系,导致重点发展项目资金保障不足,无法有力支撑规划的实施;有的学校在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可行性论证不足,花大量资金购买的仪器设备在教学和科研中使用时间很短就被淘汰;有的学校各院系自行采购仪器设备,院系之间采购重复,造成资金使用浪费。

  如何将教育经费这块“好钢”用到最需要的“刀刃”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费管理方式作为可能的改进路径。

  建立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美国,无论是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都会结合学校中期或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在确定发展目标后,通过预算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规划的完成。马里兰大学财务实行的是学校集中管理、各院系和部门按预算自主使用的分权制管理模式,设有校、院、系三级财务办公室,每年的财务预算采用自下而上的申请制,每一级需要对下级财务部门的预算进行严格审核,申请的预算事项必须是迫切需要且有利于院系发展、并会促进学校规划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才会通过审核,这种方式提高了经费分配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契合度,有利于办学经费发挥更大效益。同时,从经费资金流向上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马里兰大学自1999年起开始了目标管理的办学模式,核心是注重结果,旨在通过目标引导办学。该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明确了办学定位,即“享有世界声誉的公共研究型机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里兰大学提高了资金在科研支出的比例,如2006年,学校用于科研的专项资金和用于资助学术出版物的资金占总支出的比例就已提高到30%以上,从资金分配上就可以看出学校在发展科研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经费分配也可在高校发展规划中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山东省在2014年启动了10所试点学校拨款定额改革,要求学校将开设的专业根据是否符合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是否明显等因素划分为3类,不同类别给予不同定额经费,以促进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经费在学科专业上的资源配置作用,可以帮助部分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实现特色发展,缓解学科专业发展同质化问题,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办学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预算管理不能仅仅以年度收支平衡为目的,更应加强其对发展规划的支撑作用,通过调整资金投入方向,加强对重点发展项目、学科的扶持力度,使规划内应退出发展的项目、学科得到指导性退出。

  加强论证与绩效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经费投入前要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对投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存在的风险等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估,对预算的具体安排也要进行综合评估,寻找最高效的使用方式。以支出比例较高的仪器设备为例,高校在投入前需科学论证增加的仪器设备是否有利于教学、科研等相应目标的实现,增加的仪器设备是否为最优选择项,使用频率是否高,是通过购入还是租赁方式获取等。高校可从(1)申购原因(设备增加的必要性、预计产生效益、使用效率预测等);(2)选型原因(设备的适用性、性能、价格、技术指标等的合理性,与其他设备的比较优势,获得方式比较);(3)使用环境评估(场地、环境、维护人员配备情况等)等方面建立适合校情的评估论证指标体系。高校在论证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将经费的效益做到最大化。以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例,高校可通过第三方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一方面既可以提高评价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帮助教师将更多精力转移到优势更大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同时,高校也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作为分配经费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教育成果、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学科建设成果等各项工作的量化测评,综合评价经费使用效果。马里兰大学每年需要通过绩效考核的限制性预算占总预算的四分之一,并预留总预算2%的资金,依据绩效评估状况,作为奖励重新分配给考核指标高的学院,激励学院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科研、师资建设活动,促进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一些机构和部分高校已经启动绩效评价,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财政部已合作开展了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高校也需探寻出适合自己校情的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加强财务部门宏观管理能力

  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仍倾向于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和经费数量完成情况的监督,预算时与高校中长期发展方向有脱节现象,决算时的主要工作还是依法律法规对经费实行财务监督和会计核算,对经费使用效益的测量不足。相比之下,国外高校更强调预算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国高校仍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从组织结构来看,国外高校一般将预算的管理和具体执行工作剥离开,例如伯克利大学将涉及财务的工作分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个部门,全校预算制定、财政政策研究的工作与财政政策的执行分由两个部门负责。马里兰大学将大学财务机构分为预算办公室、会计办公室、收费办公室三个并列的管理部门,与我国高校财务机构设置普遍采用预算、会计、收费职能于一体的形式相比较,这种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权责更加明晰,更加注重预算的制定。从参与范围来看,国外高校各部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例如加州大学的预算办公室制定预算时,会与各利益相关方协商讨论,并且需要接受教师、学生、提供经费的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与问责,这样一种统一管理和监督、又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的预算机制保障了经费的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高校财务自主性的加强,财务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高校需建立适合校情的财务机制,加强财务部门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作用,从主要从事日常性财务收支工作的“小会计”提升为能够规划资金用途、能监督使用过程、能测评支出效益的“大财务”,发挥财务运营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预算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编制时需依据规划内容合理分配经费的使用,保障重点项目的执行。另外,随着高校对战略规划更加重视,高校也可以提高经费在发展规划论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效果评价上的使用比例。同时,高校需根据校情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前期论证和后期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本文来源于“麦可思研究”公众号)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095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127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