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微问答133期:高考后是否该鼓励孩子估分?

高考微问答133期:高考后是否该鼓励孩子估分?
2017年06月09日 18:00 新浪教育

  本文由“高考家长圈”(sinagkjzq)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袁茹凡

  高考终于落下帷幕,但家长们的担忧却并未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而终止,因为接下来的志愿填报则更像是一次对家长的考试。

  高考家长群中的部分家长认为高考结束后应该估分,根据分数了解不同梯度院校和专业,为志愿填报做准备,但也有一些家长则反映孩子不愿意估分,因为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考生来说,估分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在不同科目失分的过程,极易产生强烈挫败感。这也让家长陷入两难境地,到底该不该鼓励孩子在考后进行估分呢?

  针对家长们的这一疑问,高考家长圈(sinagkjzq)认为:应该鼓励孩子在考后估分,但应注意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和方式。

  估分有利于形合理预期

  高考于6月8号结束(上海江苏等省市9号结束),而出分日期为6月22号至26号(各省具体出分日期不同),志愿填报于6月底进行。由此可见,出分与志愿填报的时间间隔较短,难免仓促决定,措手不及。

  因此,考生和家长应该充分利用高考之后到出分之前的间隔,根据预估分数去重新调整保/稳/冲三个梯度的院校和专业。对志愿填报所知甚少的家长更应抓紧时间,根据预估分数缩小范围,精准锁定目标院校,然后及时补足相关信息。

  家长须注意沟通态度和方式

  家长鼓励孩子估分时应避免施压,若孩子考后挫败感强烈,家长应首先安抚其情绪,通过谈心、家庭出游、同学聚会等方式缓解孩子心理负担,等情绪稳定后再跟孩子理性分析考后估分的重要性:分数已无法改变,但志愿填报是一场博弈,利用既定分数填报好志愿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最后逐步引导孩子调整心态,完成估分。

  估分需要注意的几点

  估分与高考时间间隔不能太长

  家长留给孩子时间与空间去释放压力的同时也应把控时间,避免时间间隔过长孩子对答题情况记忆模糊,否则将严重影响估分准确性。

  对客观题和主观题应采用不同的估分方法

  客观题如选择题答对得分,反之失分。是否得分,得多少分都一目了然,几乎不存在争议性。而主观题如语文的阅读题和作文,则很难做到精准估计,建议考生根据参考答案与自己答案的相似度(如答题思路、切入点相似度,文笔水平相似度)酌情给分,得出最低分形成保守估计,得出最高分形成乐观估计。

  大题估分时应按步骤分解

  例如数学,物理中的大题是按步骤得分,题目最终的求解结果都是建立在解题步骤中每一个基础性、铺垫性的解答之上。所以,即使最后结果计算错误,但只要答题思路正确,公式正确,都会有步骤分。提醒考生严格按照标准答案中的步骤分解自己的答案,以免形成的估分结果与最终得分偏离过多。

  形成预估分数区间

  估分的最终结果是形成由保守估计和乐观估计为两级的区间,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分数,因为前者的容错性更高,考生很难精准确定最终分数的具体值,但却能确定最终分值极有可能落在这一区间之中,即使出现偏差,也不会偏离太多,这样的估分才是科学合理的,才是对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有积极意义的。

  “高考家长圈”(sinagkjzq)倾情打造“高考微问答”栏目,特邀请高考学习、心理及志愿填报方面的专家为高三家长解疑答惑。您在陪考当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我们向专家提问。

  责任编辑:余骏洁

高考家长估分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