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第一课:从“选分”到“选人”的过渡

新高考第一课:从“选分”到“选人”的过渡
2018年09月07日 17:10 新浪教育 微博

  2018年,很多地区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面临全新的教学与高考制度。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也将接触等级赋分制这一新的高考录取评估方式。

  自主选科取代文理分科,高考遇40年未有之变革!对考生来说,兴趣、理想,规划从未如此紧迫。 9月7日,《新浪会客厅》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育部高考改革课题专家潘昆峰,为你上新高考第一课。

  新高考最大的亮点在于自主选科

  相关链接:《潘昆峰:新高考最大的亮点在于自主选科

  新高考不分文理,而是变成“3门固定科目+3门选考科目”的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固定,其他科目考生自主选择,不分文理。同时,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显示在高考成绩单上的选考科目分数将不是考生的卷面分数,而是按照分数排名百分比折算的成绩。

  这样的改变为学生带来自主考虑人生和未来规划的机会,同时也催生了趋利避害的选择,可能导致考生整体科学素养下降的风险。

  高分考生更愿意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理科(物化生);成绩中等的学生会考虑如何避开强有力的竞争,拿到一个高分,进入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学校;成绩更差的考生选择理科的意愿就更低了。

  事实上,高校对理工类科目的要求较多,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薪资也相对较高。潘教授建议广大考生,即使出于各种原因不选择理工科,但是还是要认真地学,因为这是一种基础素养。考生在中学阶段打好学科知识的基础,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会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工作就业产生强有力的支撑。

  引导考生认识学科价值,不要光看难度

  相关链接:《新高考选科忌只看难度 考生应关注学科本身价值

  根据潘教授的调查,考生往往会从竞争优势和学科价值两个维度来考虑,从而做出选考科目的选择。同时,选科的偏好与性别也有所关联。女孩子更加关注难度,对传统理科的选择比较少,男生和女生在物理的选科中大概有3倍以上的差距。

  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通过一些方法去引导,去促进、去激励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正确的选择,不光是对自己正确的选择,也是对整个国家民族和整个未来的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新高考选科需要一定的视野,需要对学科本身的价值有准确的认识。人的心智往往在25到30岁的时候才能成熟,所以,在中学阶段,学生看不了这么长远,选科需要一定的引导,要让学生对学科主观维度的判断更加准确一点,更多认识到这个学科本身的价值,而不光看到难度。

  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好

  新高考是一种倒逼的机制,逼着考生从高中开始考虑职业生涯规划。事实上,15、16岁的高中生做职业规划一点都不早,“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职业规划越早越好。

  做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兴趣优势,早做打算,可以比别人早一步跨入这个领域,他所接受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就更有优势。

  如果学生心智没有那么成熟,到选科之前还没有想清楚,可以参加一些职业规划的课程,通过科学的测评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从孩子的性格、特点出发,了解他适合在哪一行业发展。现在多个省份都开设了职业规划的课程,上海甚至从小学就开始了。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会客厅: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本期《新闻会客厅》,我是主持人国杏。

  当前新高考改革如火如荼,自主选科取代了文理分科。面对多门学科、多种组合方式,考生如何来进行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放眼未来的人才竞争,我们如何来把握高考赛道才能抢占先机?相信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都非常想要了解的问题。

  新浪会客厅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部高考改革课题专家潘昆峰老师,首先请潘老师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

  潘昆峰: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潘昆峰。说起高考研究确实有一段渊源:我担任过北大的招生考试官,博士阶段一直做相关研究。

  新浪会客厅:非常欢迎潘教授今天来跟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新高考改革的那些事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恢复高考4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一个非常巨大变革。您关注相关方面的研究,觉得新高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什么?有哪些令人比较欣喜的改变?

  潘昆峰:变化确实很大,称得上是40年未有之大变革。此次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规模、广度、深度、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并且会影响未来很长时间的高考走势。本次高考改革从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第一轮试点从浙江跟上海开始,随后北京、山东等四个省市也开始陆续介入。到今年,有更多省市陆续进行新的改革,可以说铺开的面很大。

  网友关注高考改革的技术层面,比如怎么考、怎么报。实际上,高考改革是系统工程,从上到下,最开始要考虑招生计划分配的公平。这次高考改革提出加强中西部的招生协作计划,提高中西部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这样一个目标。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大概是16万多的本科计划,按照招生数量来看,相当于为中西部直接新建了40多所院校。

  新浪会客厅:力度非常大。

  潘昆峰:对,同时,三大专项计划(国家贫困专项、高校贫困专项、地方贫困专项)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这些考生提供专项的入学机会,这是结合着扶贫大战略做的一个重大的调整。这保证了我们整个高考的公平性,是其中的第一大点。

  第二大点,网友们更加关注的是技术上的环节:蛋糕已经切好了,哪些人能够得到这个蛋糕,怎么考、怎么评、怎么录取、怎么报志愿?由文理分科变成“3+3”,这是新高考最大的亮点。高考从文理科的套餐制变成了3+3,可以自主选科的选餐制、点餐制。从以前的一卷定终生,只看分数,变成现在的“两依据一参考”。从一年一考变成像浙江选科的科目,也可以一年多考,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高考改革后,录取模式也有很大变化。以前报志愿,考生以学校选志愿,学校志愿下面是专业志愿,再分档、分级差。新高考把专业跟学校合在一起,像浙江走得更加激进一些,总共80个志愿。

  不管在整体分配的盘子上,还是在具体的技术环节上,新高考都有很大变化。如果说最大的变化,对于普通人、家长来说就是选科。

  新浪会客厅:这是跟考生最密切相关的。

  潘昆峰:对,在我看来,这次高考改革在技术环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强了选择性。看到这个方案我很自豪、很高兴:中国学生终于有机会在高考之前就思考自己人生和未来的方向。

  其实,这样的机会在西方国家很早就有。中国很多学生到大学都不会想这个问题,现在新的高考方案已经出来,考生必须很早就要考虑自己人生未来的规划。

  高考从“套餐制”变成了“自主式”的模式,自己定制自己的未来。你的未来跟别人从此可能不再相同,你需要从开始就想清楚自己的未来。这个“定制”包括考试时间的定制,考试内容的定制,考试方式的定制,涉及到方方面面。考生自己开始对自己负责起来,中国40年以来终于走到这一步,我特别开心。

  新浪会客厅:刚刚聊到学生要提前思考自己更长远的发展、自己的人生规划,从套餐式变成了自主点餐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这是我们40多年来非常欣喜的的大变革。但是新高考改革也让学生面临一些困惑,自主选择权的增加也让他们思考如何选的问题。除了考虑个人的兴趣,也要考虑科目的难度、长远的发展,因为这时候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为它负责了。您在研究中也会关注这个现象,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潘昆峰:由于选科变成自主选择了,中学生需要一定的视野。到底如何去选?按照自己的兴趣选,还是会考虑到学科的难度?方方面面我们也进行了调研。

  目前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比如兴趣、成绩。一些专家学者比较困惑或者顾虑的田忌赛马式结果并没有出现。我们在研究中和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至少这两年,从浙江、上海的第一轮的高考改革之中,学生的选科整体平稳,但是有些科目存在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比如物理,这是社会上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物理选科为什么那么少?为什么会越来越少?怎么办?这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您说的是如何选的问题。

  新浪会客厅:根据您的研究,大家在选的过程中比较考虑关注哪些因素?

  潘昆峰:考生会关注自身的优势:我在这个学科中学得怎么样,兴趣和优势是我们调研出的最重要的两点。当然男女有所差别,我们发现女孩子对传统理科的选择会比较少,更关注难度。男生和女生在物理的选科中大概会有3倍以上的差距。

  新浪会客厅:差异很大。

  潘昆峰:差异非常大。集中地体现在物理这个学科上。难度是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提到很重要的一点:物理很难,很多人学不下去,女生不爱学。

  但事实上,中国的文理分科从恢复高考以来一直出现延续到现在。文理分科以前,我们认为有人喜欢学文科,有人喜欢学理科,这是基于兴趣的选择。我们后来发现,影响考生选科的不光是兴趣,有很多能力的分层。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实力支撑不了物理的难度难度,会去学文科。当然我这里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实际上会有这样的问题。

  在研究中和未来的政策建议中,我们也会去想到底如何去让考生对一些学科主观难度的判断能够更加准确一点。考生应该更多地认识到这个学科本身的价值,而不光看到难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难,马上对我的情绪带来一个很负面的影响。这个时候人的大脑,情绪脑就开始作用——情绪脑发展比较快,在小孩的时候就能成长起来。但是,让人看得更加长远的皮层需要在25岁到30岁时才能发展得很好。所以,中学生的时候看不这么长远,跟发展也是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建议到底怎么选呢?应该分成两个象限。考生首先要看这个学科的价值,另外一个象限是竞争优势。对一个考生来说,如果某个科目的学科价值很高,竞争优势也很大,必然是他的首选;如果这个学科的价值很高,但考生的竞争优势没有那么大,意味着需要慎重考虑;如果学科价值低,竞争优势也很低,考生就不会选了;竞争优势高、价值低是一个小而美的情况,相当于考生在另辟蹊径。

  所以,建议每个网友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从两个维度进行考虑,这是一个大概的框架。

  新浪会客厅:新高考改革之后大家选科其实还是跟自身的实力、自身学习的程度如何脱离不开。

  潘昆峰:对。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