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三考生正在进行第一轮的复习,重庆高考手机报围绕语文学科复习要点,特邀重庆一中史瑞老师提出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语文复习:要注重六个重点环节
史瑞:重庆一中高三语文教师
自重庆回归全国卷后,近两年感觉高考语文的难度不断增大,高三语文的复习效率和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都面临着挑战,也对第一轮复习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对于语文这个学科,第一轮复习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这个时间阶段距离高考尚有些时日,所以对考生而言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全局,在此期间建立和形成自己对各个考试板块的有效复习模式,并完成所有知识层面的积累和梳理,为后期的训练打下基础。有鉴于此,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将“作文”进行到底
把作文写在第一点,是由作文训练的周期决定的。我市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提笔少”“下笔难”“怕动笔”。三者的关系是因“提笔少”,渐渐的“下笔难”,最后“怕动笔”。许多考生提起写作文便头痛,更不要说写好作文了。所以,第一轮复习的各个阶段,都要坚持作文训练,集少为多,迎难而上。
在训练频率上,建议每周一文或三周两文;在训练方向上,初期以议论文章法训练为主,入格后对论证思维慢慢修正;在训练内容上,考题应多涉及热点话题或核心向度;在训练侧重上,建议以长期素材的整理和积累为要务。最关键是,坚持不懈,也不可因其周期长而有所忽怠。
将“散点”铺散开去
所谓“散点”,即命题点集中,但知识点零散的几个板块。如词语板块,集中复习会有效果,但并不能实现其全面、深入;如文化常识和默写板块,学校往往不会安排集中复习,会将其规划在各次考试的范围中分阶段解决;如文言文的实词板块,集中复习只是解决了理解问题,“应用”依然是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各位考生就需要将其铺散开去。所谓铺散,就是把它们纳入每天的复习安排里,日日打磨,直至解决问题。在完成常规复习任务的前提下,每日三词二识一段,一段为文言翻译小段,计划时间差不多一刻钟,最多不过二十分钟,周期贯穿第一轮复习,成果可期。
古文复习应回归教材
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回归教材,且以实词、句法和文学常识为重点梳理教材,应是古文复习最能够落到实处的方式。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大多是由教材内容继承或变化得来,落实了教材,不仅可以提升自信心,还可以温故知新,在重复中夯实语感。并且在回归教材之余,考生可以将教材中可用的素材归类整理,以备作文之需。
而且,事实是,大多数考生对教材中的古文极其陌生,这些考生考下来,每每感叹于高考命题之偏僻,如2016年全国2卷文言翻译中的“雁矢”一词,“矢”字的通假意,其实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选修教材中《狱中杂记》里都有提及,不过是随文迁移罢了。
思维训练以归纳为基础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中,许多考生做题无数,但依然心里不安稳,准确性不稳定,归根结底是解题思维没有跟上命题思维。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十数年如一日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就一场复习而变更。这就需要从最基础的能力训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平时训练时,有意识的对论述类文本的各个段落进行归纳概括,并形成思维导图,我认为这是最接地气最有效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也会有所助益。
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要树立“理解为主、套路为辅”的阅读观念。近几年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诗歌阅读都呈现了重理解、整体评价,轻技法、套路化的倾向。然而很多考生不是凭感觉做印象化阅读,就是沿用初中带来的诸多模式,对阅读题做套路化的分解,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故而,针对文学类文本要注重理解阅读:散文应侧重于语言风格及主旨的把握,小说应侧重于人物分析训练;针对诗歌鉴赏,应侧重于不同题材的典型文本的翻译训练。
要注重“书写”细节
练字不是写书法,是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的。这个周期最短可以缩减到两个月,之后就可以为你的卷面赢得一定分数。所以,语文因其存在大量的主观题,部分考生应该训练书写,而且在这个过程里还可以调剂紧张而焦虑的情绪。
以上六点,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取舍,希望能够有所助益。
来源:重庆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