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过后家长难消停 报考冲突等家庭矛盾如何解决

中高考过后家长难消停 报考冲突等家庭矛盾如何解决
2019年06月30日 07:24 北京晚报人

  伴随着中高考的结束,毕业年级的初中生、高中生们完成了各自现阶段求学路上的一场重要测试。紧绷的弦一松,各种心理问题、家庭矛盾也随之而来。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这些问题所反映的还是家庭教育问题。

  案例 考后闹结婚买车

  ▶分析 家长考前过于溺爱

  高考刚刚结束,一名考生就向家长提出,打算把女朋友接到家中同住。在家长瞠目结舌之时,考生还将“终身大事”的日程公布出来——上大学就结婚。这只是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接待的一个“后中高考”的案例。

  温方对记者说,高考结束之后,不少考生紧张压抑的情感开始得到释放。“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的情绪应该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总是压抑不行,总是兴奋也不行。情感释放是正常的,但是在释放过程中要把握一定的度。”

  事实上,温方最近所接触的案例,几乎都是考生们超过了这个“度”:除了提出婚姻要求的考生之外,有的孩子闹着要买车,有的则闹着去欧洲旅游。“从这些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上,可以看出家长在考前对于孩子的溺爱。”温方谈道,那位提出买车的考生,之前就是拿着高考当筹码——考后不给买车坚决不进考场。无奈之下,家长只好答应了这个“非常”要求。

  备考期间,家长大多以孩子为中心,对于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尽量满足。长此以往,便让孩子养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现在,子女向家长提出的非分要求,已经不是情感的宣泄,而是教育的缺失。”温方建议,如果这些要求真的是考前的承诺,那么,家长还是应该说到做到。但是,要把好“怎么用”的关。

  考试过后“乐极生悲”的例子并不少见。此前,温方曾接待过一个案例,一名初三学生得知被心仪的高中录取之后,便与几个朋友相约来到了野三坡。年轻人一野起来便刹不住车,结果不小心从山上摔了下来,丢了性命。“这样的例子其实经常出现,释放情感的同时,家长也应该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

  案例  暑期打工兼职

  ▶分析 孩子寻求独立自主

  彭彭一考完,就打算跟着自己的好朋友去练摊儿。对此,妈妈却忧心忡忡。原来,彭彭口中的“好朋友”是他的一个初中同学。这个同学在初中毕业之后便开始在社会闯荡。因为早早有了在社会上的历练经历,朋友也沾染了不少成人的习气。彭彭妈妈担心孩子会“近墨者黑”,但又碍于是自己儿子的好朋友,所有的担心也不好意思说出口。

  除了心理问题之外,因为暑期是否应该让孩子外出打工的家长,也是北京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常客。温方表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打算外出打工背后的原因,这或许是他们寻求自主、寻求独立的一种外在表现。既然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家长可以用别的方式进行补偿满足。

  随后,中心给彭彭开出的方案是,让他在家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做家务、做饭等。对此,彭彭也欣然接受。“这其实也是培养孩子家庭情感的好机会。”温方解释道。

  对于假期打工,北京猎鹰防暴恐技术推广中心总教官朱东巨特别提醒,在假期寻找兼职时,要注意招聘信息的真伪,多与父母进行沟通,尤其要注意对传销等活动的鉴别,以防上当受骗。

  案例 成绩不理想自残

  ▶分析 孩子严重自我中心

  与过度宣泄和释放相对的,是过度的压抑。高考结束没几天,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接待了好几起因为自我感觉成绩不理想而自残的孩子了。其中,一位考生竟然用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刻划。“考完之后,越想越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该拿的分没有拿到,想去的大学去不了,于是对自己人生的看法也越来越悲观。”温方道出缘由。

  这种情况下,家长的安慰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孩子的情绪已经掉到负性情感的漩涡里了,家长硬拽是拽不出来的。”温方分析道,孩子自我中心比较严重,坚信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家长的安慰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对方是在说漂亮话。“你是在同情我、在可怜我,我不要这样的同情和可怜。这样的负性情绪慢慢成为家庭亲子矛盾的一个攻击点——你们不理解我、你们不爱我……继续发展下去,便有可能导致孩子的自残自杀。”

  对于家长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迁移”——转移孩子的关注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的小我走出来,看到更大的世界。比如:鼓励他们多多参加义务劳动、做做志愿者等。对于那名用小刀自残的考生,温方开出了一剂“药方”:替自己上班的父母照顾家里的老人,带他们去医院看病,陪他们到公园遛弯儿等。“从心理治疗上来说,这是一种任务驱动法:给他一个任务,促使他去完成。这样的话,他的情感就会从原来的负性漩涡里跳出来,而去关注其他的事情。”

  案例 行为过激寻短见

  ▶分析 家长引发孩子负情绪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范范的家长想不到,这短短的8个字,差点闹出人命。原来,范范考试结束后,成绩不太理想,家长情急之下,甩出这几个字。没想到,范范扭头回到房间,就给自己来了一刀,幸亏抢救及时,缝了七针才无大碍。

  温方提醒广大考生家长,考后的关键时刻,尤其出分阶段,家长切不可使用“激将”法。“孩子正处于讲情不讲理的阶段,特别是考试结束后,需要撒撒欢、解解气。家长应该挖好渠道,让孩子顺着这个渠道把负性情绪排解掉,从而保证他们情感上的安全。”

  家长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绝对不做任何评论。“孩子说考得好,你好好听;孩子说没考好,你还要好好听。”温方表示,家长们可能心里都明白,无论成绩好坏,考试都已经翻篇,没法再来一次。“但是,这个话家长别说出口,因为说这种话,会让孩子心里的火拱得更厉害。”还是应该用转移的方法,让孩子把负性情绪卸掉。

  温方还特别提到一点,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对外宣扬孩子的弱处,揭孩子的短。“有的家长少了根弦,在外聊天时,很容易就把‘当初不用功,现在如何如何了’挂在嘴边,这其实会让孩子内心有想法。长期下去,孩子还会再跟家长亲密吗?”他表示,孩子有的时候是很情绪化的。但是,再怎么情绪化、再怎么撒泼打滚儿,都还是很在意自己的脸面和自尊心。“家长也应该多学习家庭教育的技巧。”

  案例  志愿填报冲突

  ▶分析 家长学会适度放手

  随着成绩的揭晓,志愿填报也成了引发亲子大战的新议题。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志愿填报过于马虎,个人意愿较强。平时成绩还不错,因为喜欢玩游戏,执意要报考高职院校的游戏编程专业;相互要好的几个学生为了能被同一所大学录取,打算以几个人的最低分为依据报考志愿;还有的学生出于面子,与同学打了赌非某个学校不上,打算冒险只报一个志愿学校……

  然而,在考生们看来,家长依旧打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的武断想法,太过经验主义,不够尊重自己。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相关咨询师告诉记者,高考志愿填报,就业导向固然重要,但还是应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前为了找好工作,置自身兴趣于不顾是理所当然的事,但00后们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前四个需要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已基本获得了满足,最高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凸显出来了。简单地讲,00后的孩子们以后会越来越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幸福感。所以,从孩子的长远幸福来讲,家长们应该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选择他们真正喜欢的专业,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孩子们喜欢的,往往也是他们擅长的,更有利于提升成就感。如果一味追随就业潮流,一个喜欢文学的男生,非逼着学计算机。结果,毕业之后固然可以拿高薪,但对工作充满排斥的人,高薪并不能弥补其心理缺憾。”相关专家建议,如果确实专业选择困难,或是对一些专业不了解甚至有误解,考生可以到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倾向测试,以便对自己以及职业能够有更加理性的判断,确保科学、正确地选择专业。

  温方建议,孩子填报志愿上大学,是他们成人发展的起点。家长要学会适度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搜集足够的资料,帮助孩子理性认识社会。

  本报记者 牛伟坤

  原标题:闹心 中高考过后家长难消停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余骏洁

中高考家庭冲突
扫码关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