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中国农大强农兴农的十个篇章》出版

《念兹在兹:中国农大强农兴农的十个篇章》出版
2019年09月29日 15:06 新浪教育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编撰的《念兹在兹:中国农大强农兴农的十个篇章》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分“人民农大 开基立业”“多龙共舞 促粮增产”“千年盐碱 今日米粮”“动科动医 肉蛋奶安”“食品科学 营养健康”“节水减肥 绿色发展”“农业工程 致敬匠心”“基础科学 勇攀高峰”“献智献策 为国为民”“青春无悔 砥砺前行”十个篇章,以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分别从十个不同视角,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农大在共和国奋进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农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国家建设和农业发展中勤奋耕耘、砥砺前行、科学报国的盛大乐章。同时,表达中国农大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农业发展的渴望、对揭示真理的追求、对教书育人的执着。该书同时是中国农大对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序言中说,“编写组的同志们满怀对母校的热爱和对前辈的敬意,用丰富的史实和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撷取了70年奋斗历程中的闪光片段和动人时刻”,“希望本书所记之人、所述之事、所载之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以下为序言全文:

  公元2019年,新中国迎来70华诞。70年,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光阴一瞬,但却创造了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伟大成就。中国实现了由满目苍夷、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全面发展的伟大历史转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不可阻挡。

  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忆往昔,中国曾是世界的中心,盛世汉唐万国来朝的景象依然在目,多民族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行稳致远,即使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GDP仍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也曾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难堪回首,内忧外患严重摧残着千年文明古国。但中华民族的韧性是世人难以想象的,在恶劣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坚定信念,奋勇前行,在废墟中崛起。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震惊于古代中国为何在16世纪中期逐渐走向衰落,曾经提出了一个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之谜”的谜题。在新中国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又站在世界瞩目的舞台中心的时候,有学者在追问,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中国能做到?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做到?也许这又将是需要持续破解的历史之谜。

  回首往事,我们常常思考,是什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前行。自然,有智慧勤劳的中国人民的奉献精神,有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但我们想,也许是人民的那份对祖国饱含深情的爱国情怀,才是推动这个国家前行的根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抒发的是古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横渠四句”回响着的是救世济民的心声。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撑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到新中国的中国农业大学,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起源地的大学,百余年中,中国农业大学薪火相传、俯瞰神州、弦歌不辍、作育菁莪、陶铸群英,在屈辱中求自强,在艰难中求自立,在复兴中求报国。数代农大人饱含“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之情怀,情系乡土,忧患苍生,始终以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为己任,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

  历史,是过去的沉淀,是时间的精华,是人类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为了真正懂得中国农业大学,需要我们捧读厚重的百年校史,在校史学习中去认识农大人曾经的创业艰辛与辉煌成就。唯有如此,才能认清我们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并在未来的人生中续写中国农大的新篇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作为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开始筹建,这是中国农大的最早源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后的1914年,农科大学改组为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成为当时北京著名的国立八校之一。此后,农大不仅在传承文明、弘扬学术方面成就斐然、影响深广,而且哺育了一批优秀的爱国者、革命者,他们在爱国民主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中,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甚至不惜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同时,农大还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教师、学者和专家,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祖国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农大人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用不胜枚举的重大科技贡献,彰显出满腔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心。中国农大开启了新中国农业高等教育先河,戴芳澜、俞大绂、林传光、沈其益、周明牂、陆近仁、李连捷、黄瑞纶、娄成后、熊大仕等一大批学术大师,带领农大人积极投身于新中国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农大带着周总理的嘱托来到河北曲周,无论严寒酷暑,一头扎进盐碱地,呕心沥血创造了改土治碱成果,为扭转国家南粮北运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农大在艰苦的环境中开拓玉米、小麦育种之路,通过“农大108”、高油玉米、种衣剂、增产菌、吨良田等技术创新,为促进我国大范围粮食增产做出了划时代贡献;中国农大筑牢动物食品防疫体系,“杂种遗传力”理论、细毛羊育种、节粮型小型褐壳蛋鸡、猪健康养殖营养调控等为动物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动物克隆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丰富百姓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中国农大创设农业工程高等教育,在技术装备和农业装备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科学研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支持,促进了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中国农大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攻坚,立志用科学技术强国富民,努力改变中国农村、农业、食品产业的落后状况;中国农大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破解了国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难题,以石羊河实验站、科技小院为代表,在生态农业、节水减排等方面的科研成就,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中国农大建言献策,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多篇研究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多项政策建议被采纳,充分体现出农大智慧;中国农大探索和揭示植物生命未解之谜,在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有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国农大心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近十五万优秀农业人才。这些学子们怀揣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滚滚浪潮中,在祖国大地上矗立起知识分子的时代丰碑。

  秉笔春秋,温润而泽。回顾农大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展现出的是中国农大与新中国农业发展并肩前行的光辉岁月。编写组的同志们满怀对母校的热爱和对前辈的敬意,用丰富的史实和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撷取了70年奋斗历程中的闪光片断和动人时刻。虽难免挂一漏万,见仁见智,但足以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念兹在兹。《尚书•大禹谟》有云:“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意为一直勤奋努力,谨慎从事。7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农大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一代又一代农大人在国家建设和农业发展中勤奋耕耘、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曲科学报国的盛大乐章。故以本书表达中国农大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农业发展的渴望,对揭示真理的追求、对教书育人的执著。同时,希望此书所记之人、所述之事、所载之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七轶华诞,举国欢庆。谨以此书作为我们给新中国生辰的献礼!祝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中国农大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再创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扫码关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