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暖冬计划”

北京市教委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暖冬计划”
2020年01月07日 15:22 新浪教育

  党中央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稳就业”工作大局。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面对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的挑战,北京市教委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暖冬”计划,助力学生成才就业。

  完善公共就业供暖体系,筑牢求职“保温层”

  2019年11月5日下午,北京市教委联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召开2020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会议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了部署。这次会议较往年提前将近2个月。

  市级双选会共102场,提供岗位43.61万个,北京地区各高校校园招聘活动4333场,提供岗位38.33万个,总体供需比已达到3.4:1…… “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异彩纷呈。在充分发挥招聘会这一求职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市教委创新形式、搭建平台,组织高校与用人单位无缝高效对接。12月26日,市教委所属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北京地区58所高校就业部门和95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齐聚一堂,对接2020届毕业生供需信息。参会的95家企业,都是经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推荐、受广大毕业生青睐、接收毕业生较多的典型单位,其中包括华为、阿里、京东方、以及67家“中字头”“京字头”公司。本次洽谈会上,由学校介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向企业代表推介毕业生,有的企业在现场就与高校达成了接收毕业生的初步意向。

  市教委通过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成功就业》订阅号等多种渠道推送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毕业生206.96万人次。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新上线“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实现用人单位线上报名和线下招聘高效顺畅,供需双方沟通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大幅攀升;开拓“市级就业中心+高校校园”服务渠道,针对性个性化就业信息投放和职业指导服务成效明显。

  在广泛“找路子”的基础上,各高校发扬“钉钉子”精神,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做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对于有就业困难的学生,严格落实“一生一策”,及时雪中送炭,做到“责任清、问题清、需求清、措施清、去向清”。以北京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为例,学校在学生帮扶过程中,不忘兼顾“温度”和“深度”,分层分类推进帮扶落地。学校成立了少数民族就业专项工作组,通过政策交流会、岗位推荐等方式为少数民族学生回乡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专项求职补贴30余万元。

  市教委和各高校在“服务季”共同发力,通过一项项稳就业、促就业的实际举措,想方设法让就业市场热起来,让气温跳水的冬季温暖起来。

  增强学生求职防寒能力,助力学生“自发热”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关键在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抗压能力和防寒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市教委和各高校积极作为,创新工作手段,扎实服务内容。2019年下半年,市教委举办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培训、创新创业导师培训等4期培训班,培训高校就业指导教师474人次,有效提升就业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求职季伊始开展2020届毕业生求职指导需求调研,策划推出“求职下午茶”系列工作坊和“从校园到职场”职前团体辅导,平均每周举办2-3场,围绕就业形势分析、重点领域求职辅导、市场行业趋势、简历面试技巧等同学需求最为迫切的话题开展针对性辅导。中国传媒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发挥学科优势,构建精细化就业指导信息矩阵,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登高望远•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弘毅智远•选调生招录”等专题,编发《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指南》《校园招聘宣讲会干货合集》《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实用指南》等材料,进行政策解读、岗位推介和求职指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活动,针对2020届毕业生已经举办了4场简历诊所活动、3场就业工作坊、2期集训营活动以及4次职点课堂讲座,累计服务近1500人次。首都师范大学优先基础教育系统,组织编写《基层就业范儿》学生辅导读物,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

  注重导向做好分类指导,帮助学生“自采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高校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市教委和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注重价值引领,鼓励毕业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积极做好政策保障、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帮助毕业生把好人生方向、找准人生定位、打好人生底色,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生根据自身需求“自采暖”。

  近年来,市教委和各高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专业教育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市教委以“一街三园多点”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在园团队300支,其中218支完成工商注册,60支完成社会融资3.5亿元,在园团队年营业收入3.3亿元,孵化大学生创业者2300余人,创业团队数量及质量实现双增长。25家高校分园是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的延伸与补充,目前在园团队691支。市教委为在园团队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投融资对接等12项管家式服务,支持优秀创业团队参加互联网+、创客中国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奖项200余项,在园团队、北京理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云智车——未来商用无人车行业定义者”项目、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交叉双旋翼复合推力尾桨无人直升机”项目,分别夺得2018年第四届、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

  健全就业状况监测机制,构建科学“预警阀”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头连着人民幸福,一头连着民族复兴。当前我国经济要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校源源不断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业。因此,就业服务保障系统运行过冷过热都不行。

  就业数据在引导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预警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作用。市教委和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研究构建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质量与数量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总结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与建设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毕业生就业数据对人才培养的预警和反馈功能。

  与此同时,市教委不断加大工作调研力度,2019年下半年,将北京93所普通高校和80余所科研院所分为8个交流研讨组,研判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各高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毕业生就业进展定期跟踪统计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跟进岗位需求、签约进展等形势变化,持续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群体的跟踪调查,深入研判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做到及时预测、即时预警,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

扫码关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