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没有喧嚣,没有进行曲。只有持续了一个小时的闪光灯辉映着一幅幅生动的人体和它们的作者。 摄像机、照相机大小镜头挤成一团。当获奖者手捧起奖座,当金奖模特田静戴着墨镜站到获奖作品《黄土风韵》面前时,人们激动了…… 黄旭升,金奖获得者之一。这位白发斑斑的老人,脸上挂起了泪花:我们等得太久了…… 金奖作者之一、65岁的黄旭升(右一)含着泪光,接受了奖座。 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人体艺术摄影大展,昨日终于如期在广州中华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共同见证了这场盛会。上午9点钟不到,就已经有不少从本报得知展览消息(见本报9日本版和10日《焦点新闻》报道)的观众,早早地来到了中华广场门口,一直等到10点钟开门。 田静:第一个“吃螃蟹”的模特
影展开幕前,本报记者经组织者特许,独家采访了金奖模特田静姑娘。一米七五的田静秀气、乖巧,显得非常平和。只是脸上戴的墨镜看上去有点“酷”。话题就从墨镜开始——— 记者:你戴着墨镜是不是想掩饰面对观众时的难堪,而为自己建一堵心理的防护墙? 田静:不是,我只是一个模特,不想在传媒面前太张扬。 记者:那你可不可以摘下来。 田静:可以的。不过现在不行。 (她告诉记者,从事人体模特工作纯属偶然,是觉得好奇、好玩。自己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都不懂艺术。当初黄先生找她谈合作的事时,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就答应了。) 记者:你是怎样走上做人体模特这条路的? 田静:我从1998年开始做人体模特,第一次是在室内拍,拍完之后就感到很后悔。我怎么敢这样?自己也说不清。紧接着压力也就来了。后来,自己又看了一些关于艺术方面的书,黄先生也告诉我一些关于艺术的知识,使我对艺术、对人体有了更好的理解。 记者:你同时也做时装模特,它与人体模特有什么不同? 田静:两个角色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展示美。但做模特更难。我也看过很多书,知道做模特是件很难的事,也知道有很多模特因为受不了压力而精神失常或自杀,但我相信人们会理解的。将人体的美展示给观众,我觉得是值得的。自己的作品能获奖,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今后,我还会继续这个工作,虽然压力会更大,但我会克服的。 记者:你能勇敢地站到前台来,也跟作者一样,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你想对从事模特工作的女孩子说些什么吗? 田静:还没想好该说些什么。我只想说,人体不是邪恶的,而是美的。请大家以平静的心态来看人体艺术。 (为了表彰田静为人体艺术摄影所作出的努力,表彰她作为中国第一个敢于走上前台面对观众的人体模特的勇气,组委会特设了“特别贡献奖”,颁给了田静。)
黄旭升:创作作品千多幅 在现场,记者找到了刚走下领奖台的金奖作者黄旭升先生。黄先生退休前是机关工作人员,已从事摄影工作40多年,人体艺术摄影开始于1988年。10多年来,他一共创作了1000多幅作品。目前,他已与60多个模特签订了协议。他的目标就是要把中国的人体艺术摄影往前推进一步。 《黄土风韵》创作于1999年4月17日上午。他说,我从小生活在太行山区,那里的黄河、黄土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些都在我心里打下了烙印。我作品的构思就是想拍出中国的精神,反映出“龙的传人”的精神。跟黄河一样,女性是大地的最好的象征。我认为中国女性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羞涩的美,这幅作品就是在这一点上达到我的理想。我与田静的相遇是在1996年,当时她正参加中国第五届名模大赛,是山西阳泉进入半决赛的三位选手之一。我看到穿着泳装的她,其身体的线条和气质就是表达我思想的最好语言。我与小田的合作开始于两年前。在拍摄前,我就将我的意图和构思告诉了她,我们合作得非常好。 参观者:20年前就该搞了 “这个展览20年前就该搞了!我只想说这一句话。”面对记者,刚参加完开幕式就急着赶出去办事的原岭南美术出版社社长说。 “这个展览来得太晚了!”展览来迟了,是到会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艺术工作者第一感受。一大早,记者就在中华广场的门外碰到了早来的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林星先生。他说,广东早在1982年、1983年就有人开始了人体摄影的创作,也有零星的展览。但大多是半公开的。当时,我们虽然支持,但要举办公开的展览却一直不敢表态。这个展览虽然来迟了,但近20年来,人体艺术摄影一直像地下的岩火在突奔,今天终于喷薄而出,才使得作品达到了较高的档次,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梁惠湘说,人体艺术摄影到现在还是在实验阶段,展览前有人问我这样的展览合不合适。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要不要撤下一些作品。我说没有必要,艺术作品不是工业产品,艺术水平的好坏都可以展示出来。当然,也不一定要所有作品都露三点。 《摄影之友》杂志社社长崔惠兰女士说,这个展览,北京、上海、广东都没有搞,而由福建来搞,勇气可嘉。我们不能以苛求的眼光来看待它,而要以开放、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这次展览的社会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她说,人体是艺术永恒的母题,她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将人体艺术摄影推进一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全国性的摄影大赛上看到人体摄影,希望能早日看到人体艺术摄影的专项大奖能在中国出现。 《人民摄影报》总编辑司苏实先生说,这个展览对人体艺术摄影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自己的传统和观念。我们的艺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些作品格调都很高,也得力于这20年来的适应和过渡。希望人体艺术摄影能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的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人体艺术摄影学会会长刘雷说,举办这次展览的这一群人,敢于吃螃蟹,他们为改善和营造一个好的摄影艺术创作环境立下了大功。这个“第一次”,一定会在摄影史上写下一笔。 小观众: 幸运留给未来 在展览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个还在母亲怀抱里的小观众。也许他还不能理解墙上这一切的含义,也不明白为了今天的展出,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但他是幸运的,等到他们能理解的时候,这一切或许就已是人们生活中平常的审美权利了。 记者采访了一位前来参观的中学女教师。问她这样的展览可不可以允许学生来看。她说展览很好啊,为什么不可以?不过一定要有大人指导。让孩子早点接触人体,并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引导,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在旁边,记者又看到了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8岁。记者问他们父母有没有“引导”过他们什么,他们显得很天真,说“不好意思告诉你。”在门口售票处,记者问管理人员,有没有限制青少年进来参观,他们说我们允许任何人进来。记者再问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来看,他们说,有什么不可以。与其让他们去看那些地摊上的“黄色”东西,不如让他们来看看这些真正的艺术作品,这样可以使他们正确地对待人体,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展场里,气氛热烈。短短的两个小时,门口的影展作品集就卖出近150本。佘山和田静为观众签名,签到手软。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还不断有人进来。 窗外凄冷的冬雨,挡不住这100多件作品的融融春光。是啊,春天,将为这些跋涉在艺术苦旅上的勇敢者带来温暖。文/本报记者周洪威摄影/本报记者符超军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