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文化漫步> 中华读书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手抄本有无出版必要 《一只绣花鞋》引发争议

http://edu.sina.com.cn 2001/01/17 14:03   中华读书报

  “文革”手抄本《一只绣花鞋》的出版可谓世纪之交出版界的一大热门话题。一是该书在出版前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宣传,二是出版后许多经历“文革”时期那个特有的文化饥荒年代的人纷纷涌进书店抢购,三是学界竟对这本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通俗文学读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思索,产生了一些争议。可以说,《一只绣花鞋》的出版并没有被简单地当作是一种出版现象,而是成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所谓“手抄本”,主要是指“文革”期间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因其用手抄录而得名,多数因为特殊原因而不署作者的姓名,主要以手抄和口传为传播方式,并在传播中不断被不同的人加工润色,因此称得上是一种集体智慧结晶的自由通俗文学作品。《一只绣花鞋》因其神秘、恐怖、扣人心弦的故事而广受百姓欢迎,不胫而走,一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大众文化出版社的这一本是作家张宝瑞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其实,手抄本从“地下”走出、重见天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脍炙人口的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顾城和食指等人的“朦胧诗”,最初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出版之后因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思想内涵而受到了广泛欢迎。然而《一只绣花鞋》的出版却引起了有关人士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它是否具有足够的艺术价值,是否有再出版的必要性。

  上海大学中文系的袁进先生认为,“文革”手抄本的出现是在当时人们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形势下,以讲故事的方式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样式,这些文本就像今天的《故事会》杂志一样,只是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有多大的文学价值根本谈不上,造成今天手抄本如此火爆场面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出版商的过度炒作。清华大学的蓝棣之先生则认为,像这类作品大致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且在当时甚至今天都拥有相当的读者,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蓝先生当年也曾听说过“一只绣花鞋”的故事,它在侦探故事的背后还描写了一个地下党人特殊、动人的爱情故事,写得较有感情,恐怖氛围的渲染也颇有特色,如今许多已成为文学经典的作品在其当时的年代也都是通俗文学,因此将部分较为精彩的手抄本公之于众也未尝不可。

  但是,《一只绣花鞋》描写的是解放初期我公安人员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的侦探故事,题材和时代都与今天有较远的距离,特别是一些年轻读者,他们会买出版者的帐吗?山东大学文学院的张学军先生认为,不同的书籍总会拥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手抄本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认为《一只绣花鞋》的出版至少会唤起一部分人的怀旧情绪。至于反特题材,苏联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一些同类题材的小说在今天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题材不是作品是否受欢迎的关键。同时张先生也承认该书的出版有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的炒作嫌疑。

  该书的作者,知名的“手抄本作家”张宝瑞自己则认为,手抄文学、口头文学和如今的网络文学一样,都是一种自由的写作,自己讲故事,是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怀的一种表达,而这故事大家又爱听,这就足够了。或许,这也就是手抄本的魅力所在。(张蜀津)




 相关链接
《一只绣花鞋》手抄本重现上海引发争议 (2000/12/25 10:10)
曾让人毛骨悚然的《一只绣花鞋》正式登场(附图) (2000/12/06 09:48)
《一只绣花鞋》唤醒“文革”手抄本难忘记忆 (2000/12/01 11:04)
《一只绣花鞋》:“文革”期间手抄本今日成畅销书 (2000/11/19 07:00)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聊天室全面升级 手机大奖等着你
2001年春运信息
你消费我出钱,有奖征春节消费方案
新浪招聘网站
全新两性健康频道给您最贴心的帮助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中国男足备战世界杯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