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日趋畸型的考研市场:能否给学子更多求学机会
http://edu.sina.com.cn 2001/01/19 08:10 精品购物指南
这个冬季,火爆的考研市场依然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有识之士已开始对日趋走向畸型的考研市场加以审视了。
畸型现象之一来自考生本人。应该说,人才市场逐年走向高消费的趋势是促成考生对考研近乎宗教般顶礼膜拜的始作俑者。大学本科生就业的窘迫现状使得考研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成为类似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高考那样的全国大考。应届毕业生不惜牺牲即将就业的良好机遇在校苦读,在职人员更是冒着辞职的风险在家奋战。北京的考生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守在家门口“备战”,外地考生则不远百里千里,不惜花掉几千元、上万元的路费赴京赶考,一副副秀才要中举的凛然气魄。虽然大部分考生手头并不富裕,但他们用在考研上的成本却往往是超水平发挥:上千元一期的辅导班,举不胜数的考研参考书,按小时计费的家庭辅导老师,再加上至少数百元一月的房租,吃穿费用--而这一切的花费并不一定带给每个考生应有的收获,因为毕竟目前的研究生录取率仅有10%左右,于是,大批落榜者再重新加入到来年的考研队伍中,而一切努力也将重新来过……
畸型现象之二来自考研辅导班。当然那些正规办班的,在社会上已建立了良好声誉者除外。要说考研辅导班的混乱,也与考生逐年增多有关。在利字当先的时代,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赚钱的机会,办班者的初衷肯定是为了赚钱,这是许多考生不理解为什么辅导班那么“黑”的根本原因。为人师表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当然做不到为人师表,因此,可怜的考生们只能慢慢理解为什么看着自己荷包渐瘦,而辅导课上老师的讲义还是“不着四六”。遇上早来晚走的老师还算好的,再赶上那一天要跑好几个“场子”的老师,就只能自认倒霉……
畸型现象之三是越来越杂的考研辅导书。以前,考生们通过辩认出书单位和作者,还能挑出一两本中看也中用的,现在则是考研书满天飞,一所学校里可能有来自同一系的八个老师出的八本书,随便翻开哪一本都能找到一些常识性错误。考生愤愤然,教育部门伤脑筋,可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一现实问题。因为到任何一个学校走走看,就会发现,出书已成为不少大学校园从上到下的创收产业,仍然是受利益驱使,系主任的书派给系里讲师编,讲师的书派给学生编,学生的书派给同乡不同校的学生编……以此类推,书的质量当然好不到哪去,而考研市场的迫切需求却仍使这些杂编书一路畅销,而且价格不菲……
本人无意于去探究目前考研市场到底有多少畸型现象,只是想说,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之时,有关教育部门和办学单位还是以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式选拔研究生是否有欠妥当。而对于考生来讲,特别是在职考生,考研往往意味着事业的告一段落,如果考不上,大部分人也只能选择重考,那么,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讲,这无疑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早就有教育界人士呼吁,希望通过高自考、网络大学等多样化形式开办研究生学历教育,以满足越来越多人的求学需要。现在看来,这种迫切的需求已到了非满足不可的地步了。说得直接点,如果中国的考研比美国的GRE、GMAT还难,那么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海外,这是大家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小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