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2000年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发表《关注考研的机会成本》一文,文章作者王法舰从经济、时间、心理三个方面对考研的机会成本做了详细的计算,指出《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24日报道的贵州三个下岗青年,历经四年考研成功,实乃机会成本投入太大,似不可取。并且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不计成本地考研,就大大加重了我们这个并不很发达国家的发展成本。作为一名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我认为文中说法都似有不妥。 首先,从经济成本看。按经济学观点,预算成本有两种意义:一是衡量支付能力;二是预测成本收益。因此讲,考研在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谈经济成本,必须与经济收益结合起来,抛开机会收益单单谈机会成本毫无意义。因为成本大小是相对收益来讲的。王法舰先生的文章讲一个应届大学生考研费一般在2000-4000元,再加上三年的误工费等有近万元,并且考的次数越多,经济成本也越大。就这个万元,能不能就说明考研的经济成本太大了呢?这要从成本收益方面来分析。举个实例,我的同学小A1998年考取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我同年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留校任教,今年小A硕士毕业,以6万元年薪被一家公司聘走。这就是说,从今以后,他将以年薪6万元的速度逐年增加收益,而我仅以8000元年薪逐年增加收益,扣除其他非正常因素,他考研的机会收益是52000元/年。用这个机会收益来衡量他考研的机会成本,谁能简单地说,1万元的投入就太大了呢? 其次,从时间成本看。王文认为,在投入时间成本的过程中可能要错过很多发展机会。我认为,当机会性的损失与机会性的收益是同时存在时,关键要判断两者的几率大小。现在从时间收益或时间节省的角度分析,一般说来,同一个单位研究生的待遇优于本科生,譬如讲硕士生年薪6万元,本科生年薪4万元,那么本科生要想挣到6万元钱就要一年半的时间。反过来,相对于本科生,硕士生的时间收益还存在逐年放大的可持续性,而考研的时间成本不存在永远滞后的可持续性。 最后从心理成本看。王文认为考研那段时间人几乎成了读书机器,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压力很大,造成心理成本投入太大。我认为,任何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我们关注的压力应该是个人的最大压力。现在的社会,知识经济流光溢彩,科教兴国方兴未艾,就业难的问题将伴随着高校扩招逐渐降临到本科生的头上,研究生的内在价值明显提升。在这种形势下,到底是考研究生的压力大,还是不考研究生压力大呢?答案很明显。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人才地位、价值的变迁,使青年大学生只有考研,心理成本才能降到最低。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明显加快的今天,本科教育将成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才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提倡青年大学生考研就是鼓励莘莘学子在学识上更进一步,就是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实际行动参与科教兴国战略,以实际行动支持高教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因为大学生考研带来个人发展成本的增加而加重了国家发展成本。实际上研究生数量的增多,人才质量的提高,不正是国家资源、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标志吗?因此,我认为,应该特别提请青年大学生关注考研的机会收益而不是机会成本。(冉昆玉)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