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回眸2000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200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结束。截止到2000年底,北京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6%,近90%的用人单位完成了当年的招聘计划;2000年我市共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11200余名,其中毕业研究生3000余名,创历史新高。在2000年的工作中,北京市人事局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同开展了两次“大学生求职倾向、现状调查”,调查揭示了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下面选择部分调查结果,以飨读者。 -对择业有压力、有信心,总体心态平稳 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毕业生首先感到的是压力。1月份的调查显示,有65%的毕业生表示“求职是最困扰他们的事情”;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又充满了信心,73%的毕业生表示对于找到工作有信心,只有5%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没有信心。毕业生的心态总体平稳,只有极少数毕业生因就业压力产生不良反应。 -绝大多数毕业生支持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毕业生资源配置由计划配置为主转向市场配置为主,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面对人生的转折和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毕业生虽然感到困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他们对毕业生就业由国家分配转向自主择业是支持的,调查中只有3%的毕业生表示希望国家分配工作。 -态度积极、注重全面素质 就业竞争相当激烈,但从总体上讲,毕业生对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的认为是积极的。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主要是专业、学历、社会实践经历、实用性技能等的毕业生占80%以上,认为是社会关系的只占7%;认为当前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主要是全面素质的竞争的毕业生两次调查均占50%以上,而认为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社会关系的竞争的毕业生均不超过8%。 -毕业后的选择呈现多元化 毕业后是否马上参加工作,已经成为毕业生开始考虑的问题。调查中有21%的毕业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不是找工作,而是选择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北京生源毕业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高于总体水平,为23%。另外,有5%左右的毕业生考虑做自由职业者或是选择自己创业。 -找工作重实惠、重发展 毕业生择业中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依次是:经济收入、能否发挥特长、工作环境;希望就业单位能够提供的最重要条件是:发展机会、深造机会和工资收入。专业是否对口已经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只有17%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对口”非常重要,其他同学只认为“应该考虑”、“不太重要”或“无所谓”。 -就业期望值仍然较高 就业期望值高是近些年困扰北京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次调查再次证实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42%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首选地为北京,另外近30%的毕业生首选沿海开放城市,愿意去边远省区工作的毕业生微乎其微。对于“是否愿意去小城市或乡镇基层工作”,68%的毕业生明确表示了不愿意,表示愿意的仅占11%。对于工资的要求,选择月工资为1500至2500元的毕业生占49%,选择2500元以上的占28%。 -择业途径多样化 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择业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通常的选择有毕业生招聘会、家庭关系、学校和老师、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同学和朋友、社会中介机构。认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择业途径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工作机会和网上求职,对以社会关系获得就业机会的发展持否定态度。在各类招聘会中认为最有效的是校园招聘会和政府主管部门举办的大型综合毕业生招聘会。 -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需求强烈 调查中有66%的毕业生表示择业成功是与受过择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有关的。但同时在6月份尚未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有48%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是不满意的,在毕业生渴望得到的服务中就业信息服务占到了首位,7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服务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最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其次60%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也很重要。 展望2001 一、供需两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据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北京生源本、专科毕业生2716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6284人,占60.0%,专科毕业生10881人,占40.0%;北京生源毕业生中在京院校就读的有21830人,占80.4%,在京外院校就读的有5335人,占19.6%。与2000年相比,有两点突出变化:一是,增长幅度大。较2000年北京生源本专科毕业生的数量增加了6085人,增长幅度为28.9%;二是,专科生比重上升。2001年北京生源毕业生中专科生所占的比重为40.0%,比2000年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是近些年来专科生比重最高的一年。 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北京市属用人单位对2001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为37800余人,比2000年增加14000余人,增长幅度为62.5%。需求中,毕业研究生占27.1%、本科毕业生占67.1%、专科毕业生占5.8%。按需求人数排序,我市2001年需求量最大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英语、会计学、数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市场营销、中文。与2000年相比北京市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有以下几点变化: 1、总量增长明显。与2000年相比,毕业生需求量增加14000余人、增幅达62.5%,总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2、对绝大部分科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出现了增长,其中工科、师范、理科、财经等科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增长较大。农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与2000年持平,林科类毕业生需求量出现了下降。 3、需求毕业生的专业相对集中。需求量最大的十个专业的需求量之和占总需求量的39.8%,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两个专业需求量之和占总需求量的18.2%。 4、毕业研究生的需求量继续大幅增长,专科毕业生的需求依然低迷。与2000年相比,毕业研究生需求量增加6000余人,增幅为144.2%;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7900余人,增幅为45.4%;专科毕业生的需求量虽然增加了570余人,且增幅也达到了35.7%,但绝对值只有2000余人,占需求总量的5.8%。 从北京生源本专科毕业生数量和北京市属用人单位的需求量看,较2000年我市高校毕业生供需都出现了较大增长,且需求量增长幅度大于供给量增长幅度,总体供需形势良好。但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专科生就业难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在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工民建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长线专业毕业生却无人问津。 二、就业政策———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广纳贤才服务于首都建设 对于市属高校和与北京市实行共建的高校的北京生源毕业生,继续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办法,面向北京地区各类用人单位就业,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基础教育系统内就业,其中城近郊八个区生源的毕业生面向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就业,十个远郊区县的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的基础教育系统就业;委托和定向培养的毕业生按协议和合同就业;我市与外省市协作培养的北京生源毕业生,按市属高校毕业生对待。 鼓励北京生源毕业生到西部省区工作,凡北京生源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工作,户口可落在北京,并建立《北京生源毕业生到西部就业联系卡》,在西部工作满三年可随时申请调回北京,回京后,凭就业联系卡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推荐工作。 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以保证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急需为基本出发点,继续采取条件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引进接收硕士、博士非北京生源毕业研究生,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不做专业和数量限制。在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方面,对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部分急需人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给予重点倾斜。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为无主管单位接收、使用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凡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了集体“立户”手续的无主管单位接收毕业生,其档案及组织关系,均可转入人才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为毕业生进行档案管理、转正定级、档案工资调整、职称评定、工龄认定,承接各种社会保险金缴纳及其他用人单位委托的人事代理服务。 2001年市级国家机关从毕业生中录用工作人员,仍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有关文件要求,一律纳入选调生的范围;继续采取公开报名、择优录用的办法,选拔一批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对于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北京生源毕业生,属京外院校的,由北京市人事局接收;属京内院校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北京市人事局或生源所在区县人事局接收,也可暂留在学校。未就业的北京生源毕业生毕业后凭北京市人事局出具的报户口介绍信到公安部门办理入户手续,并由市、区县人事局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推荐就业。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