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出土大量的陶器碎片表明,这里曾是先秦古人的生活废物遗弃区,那么,居住区和墓葬区又在何处呢? 在番禺鹿颈村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精心绘图。本报记者 李向新 摄 此次发掘可填补对珠江口岸尤其是广州地区先秦历史、地理的研究勘探的空白 本报讯(记者李桃)3000多年以前珠江口岸的地理环境和先人们的生活形态,有望从近万平方米的沙丘遗址和异常丰富的出土石器、陶器之中得到复原。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广州番禺南沙经济开发区发掘出一处先秦沙丘遗址,出土了大批珍贵实物。专家认为,这是广州至今发现范围最大、出土器物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先秦遗址。 范围之大堪称一绝 记者昨日在番禺南沙东南部的鹿颈村考古现场看到,遗址位于珠江出口处虎门水道西岸大角山的坡脚下,其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向海,平均海拔高度约7·5米。 据广州市考古所副所长陈伟汉介绍,该遗址由番禺文化局早年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经调查和勘探确认遗址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属环珠江口典型的沙丘遗址。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自2000年11月下旬开始,现发掘面积460平方米。经考古确认,文化堆积层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时期和唐宋时期3个阶段,文化层最深达1·8米,其中堆积层尤以商时期最为丰富,可基本断定为夏商时期的沙丘遗址。 考古专家称,从发掘情况看,该处位于珠江口岸的古海湾,夏商时期居民相当密集,可能在商代以后曾一度废弃,居民迁移到内陆发展,直至唐宋时期才重新兴盛。据当地村民的族谱记载,最早的记录仅到唐代。广州早年也曾在南岗、新市等地发掘过先秦遗址,但无论从规模范围和文化层堆积上,都远远不及这一次。本次发掘,对珠江口岸尤其是广州地区先秦历史、地理的研究都堪称为填补空白之作。 出土文物异常丰富 据介绍,本次出土和采集石、骨器百余件,陶片数万片,可复原的陶器约数十件。石器包括有肩或有段的斧、锛、穿孔石铲、镞、刀、砺石等;陶器的种类和器型较多,有釜、罐、钵、盆、支座等,陶系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制陶,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几何印纹、镂空等。在遗址南区出土大量的陶片、石块、红烧土、贝壳等,其中红烧土可能与附近的窑址或灶膛有关。 记者看到,这些在当时仅靠石、竹等工具打磨、烧制出来的文物,虽历经3000多年的沧海桑田,但其制作工艺之精细,依然让今人叹为观止。从出土大量挖土和打鱼工具来看,当时居民基本上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专家认为,出土文物种类和数量之多,将为研究珠江口岸的社会形态和岭南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实证。 居住墓葬区尚未找到 从遗址南区的发掘情况看,出土文物基本上为残缺不全的石器和陶器碎片,考古人员基本断定此为古人生活废弃物的堆积区。那么,遗址中最重要的居住区和墓葬区又在哪里呢? 在遗址的北区,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范围较大、显然为人工用石块铺垫的活动面,初步推测为一个活动广场或路面,可能与建筑基址有关。考古人员由此进一步推断,生活区应该就在北区以西、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下一步,考古人员将朝这一方向继续大规模发掘,全力寻找居住区和墓葬区,期待有更惊喜的发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本次对番禺先秦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将为追溯岭南文化渊源,研究珠江口岸史前时期的社会历史进程和文化风貌,提供重要依据。(南方都市报)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