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三联生活周刊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息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资本浪潮:13亿资本运作2000亿交易

http://edu.sina.com.cn 2001/02/23 12:16   三联生活周刊

  正是因为看中保险业的前景,王梓木辞去国家经贸委司长之职,放弃仕途的上升空间,创建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出任董事长。然而,华泰从1996年至今,保费收入虽然突飞猛进,但保险主营业务效益平平。保险不赚钱,天大的笑话。

  但事实正是如此,1999年底,华泰请国际著名的安达信公司做财务分析,给华泰敲了警钟。按照中国企业的传统财务,华泰的保险业务头两年增长50%,第三年增长100%,形势一派大好。而按国际精算方法算帐,把保费与责任联系起来,保险责任未到期,已收保费还将发生赔付。华泰是新公司,发展滚动很快,责任全在后面,过去3年算总帐,保险业务净亏。

  谁都说,保险是个赚钱的行业,因为垄断。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去了理赔和费用,净剩利润。殊不知,伴随华泰等一批新生代公司的出世,保险业的竞争已趋向白热化,价格战和折扣战打得头破血流,不仅华泰,几乎所有的财险公司的保险业务都不出彩。

  华泰是股份制公司,保险业务年成不好,60余家股东没有分红,王梓木恐怕早已下台。但同样惊人的是,华泰的投资业务几年下来贡献8个亿的利润。

  王梓木今天由衷感慨:“一架飞机的两个引擎必须都能匀速转动,一快一慢弄不好机毁人亡。华泰的两个引擎,一个是保险业务,另一个就是资金运作。”

  华泰在创立之初的整体发展战略中,资金运用就被确立为核心业务。公司开始运转就设立投资部,而一些老牌公司的机构设置则不然,主管投资的人大都放在主管财务核算的计财部下,因为它们的资金运用主要是买国债,而且把国债定位于银行存款,买下放着完事,到期兑付吃利息。

  华泰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赵明浩说:“我们一直把保费收入视为负债,通过理赔再还给投保人,保险业务本身赚不到钱,赚的只是保险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华泰的厚厚几大本交易日记中这样记载:13亿资本金一到位,华泰便拿出2亿做国债,其余最初在银行存款项下趴着。华泰在1996年6月进入债市,投资规模从2亿迅速推到8亿,公司的半壁江山就攥在投资部手中。

  华泰是幸运的,一入债市就赶上大牛市。债市价格与利率调整成反比,利率下调,债市价格攀升。1996年5月下降了一次利率,华泰借机入市,8月又赶上一次降息,乘势扩大投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银行连续7次降息,年利率从10.8%降到2.25%,债市价格一路走高。

  在大牛市中,撞大运都能大赚。开始时,华泰投资部绝非有备而入,白手起家,一边组建队伍一边操盘。赵明浩说;“那时我们连交易席位都没有,投资部等于就设在华夏证券营业部里。投资部经理每天把手下人召集起来,布置买入卖出,跟生产队长派活计一样,然后开车把人送到营业部,晚上收工再把人拉回来。”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降息之间,华泰通过对宏观形势判断,估计将再次降息,及时建仓从2亿到8亿。一周之后,国家果然调息,国债突然大幅度飙升,117国债一路升至127元,这是国债的天文数字。华泰仓内债券一下浮动盈利5000多万,对一个刚刚入市的机构可谓开门见喜。赵明浩称:“这是一个大惊喜!”

  乐极生悲。由于此次狂涨确有炒作因素,国家立刻干预,价格止涨回落。紧接着,国家不准银行进入证券市场,资金大量撤出,一夜之间国债价格狂跌十几元,华泰仓内上千万浮盈顷刻消失。赵明浩后怕地说:“太惨了,每晚连夜开会,气氛很紧张,我们的心理素质经历一场考验。

  在经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后,华泰高层终于明白,只有培养一只训练有素的队伍,确立自己一套独特的投资策略,才能在潮涨潮落之间经受风雨。此后投资部研究之风顿起,全面关注各种经济指数,在物价指数与利率政策之间寻找各种关联性,甚至跑农贸市场问鸡蛋价格,从刮风下雨判断粮食收成。

  从1996年到1999年的3年间,华泰投资业务主要是在利率变动通道中谋求利润空间,3年投资赢利5.5亿。当利率降到2.25%时,华泰投资部的专家又睡不着觉了,因为利率降到谷底势必上调,债市价格反之下跌,因此他们分分钟钟都感到,手中持有长期债券充满风险,时刻可能把几年所挣的钱还回市场。

  7次下调利率会不会来个7次上调,如果真的如此,债市将跌得一塌糊涂。风险控制由此成为华泰投资部头等大事,但手中资本又不能闲着,必须增值,而其它投资领域又是保险公司的政策禁区,只能在狭小的债市内寻找细小的机会。

  从国债往前走的第一步是金融债。作为保险公司,华泰成为金融债最早的承销团成员。金融债推出第一年,在一级市场上,所有保险公司承销总额中华泰占了70%。业内同行为此佩服华泰的市场敏感,赵明浩则说:“我们不是在利率降到最低点时才有危机感的。”

  在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找到定位,是华泰投资业务的一个重大转折。银行间市场原来是银行的,交易所市场原来是券商的,两个市场之间存在着资金期限的差异、利率的差异、不同品种需求的差异。华泰成为两个市场之间第一批最活跃最有力的参与者,蹦蹦跳跳地进进出出,捕捉着一个个套利的机会。

  王梓木透露:“这几年,13亿资本金的华泰却在债券上做出2000亿的交易量,这说明我们的资金出入极为频繁。

  业绩显示,从1996年至1999年,华泰在资金运用方面的年均回报率都在14%以上,业绩一直平稳增长。好比股市上的稳定成长股,而非周期性股票。据业内观察家分析,华泰的资金运用业绩在行业内名列前茅也有诸多客观因素。一些老牌保险公司由于传统体制局限,资金大多散落在地方分公司手里,资金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低效运用,华泰的资金从创立时就采取集中使用机制。另外,一些资产规模大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盘子也大,而投资价值高的债券又有限,因此投资对象不可能都是好品种,一般品种也要投,否则资金闲置,一平均收益率下来,华泰投资盘子小可以先拣好的挑,收益率自然相对高。还有,随着债市渐冷,君安、华夏等大券商陆续撤离债市,给华泰相应腾出施展空间。

  1999年10月,在保险公司一致呼吁下,保险资金运作领域略有松动,允许部分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基金,间接进入股市。一切来得太突然,尽管华泰投资部早就开始研究基金,但没有机会实际操练,终归还是新手。华泰在基金投资上绝没有债券投资那样的底气,投资部总经理王德晓承认:“在债券上,华泰已经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型,以此独立分析债券的价值,但在基金上尚无这样的自信。”

  在基金的实际操作中,华泰投资部一定程度是凭感觉的。他们去拜访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在与基金经理们的交流中,去感觉对方的素质、士气、嗅觉、道德,如果大体上没有毛病就成交,有时因为与少数人的对话不愉快就放弃。投资部总经理王德晓说:“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很重要,我们就怕拎着一袋子钱就杀上去的人。”

  各家基金风格不鲜明,不仅是华泰投资时苦恼,也是保险公司共同的烦恼。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业绩最好的基金不一定是最佳的投资对象。基金风格趋同,使得保险公司很难在他们的投资理念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保险公司又无从获得各家基金的操作原则和具体做法,因为那是人家的生意饭碗,因此在基金投资上,保险公司并不是建立在完全分析上。华泰的王冠龙说:“我们看不到太多的东西,也很难找到很多证物,只能靠支离破碎的印象和几次当面谈话,去总结他们的特点。基金之间的市场观点虽有差异,但特立独行的基金罕见。”

  当然也有个性的。王冠龙就撞上一只“海龟”。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曾在美国市场上摸爬滚打数年,其风格有带有明显的美国烙印。他言行颇为自信:“美国的市场理论放之四海皆准,我受过美国教育,在美国市场也练过,我的美国理论在美国市场实现了,因此我的投资哲学是正确的,而投资哲学是通用的,我的理念在中国也应该是正确,如果你们跟我不一样,你们就是错的。”

  投资理念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对与错由赢与输而判定。巴菲特用30年时间,把他的基金管理公司从当初的每股1美元变成每股净资产8000美元,这位投资大师的理念就是一本投资圣经。华泰最终没有买那只“海龟”的基金,尽管一度倾向于那位基金经理的理念,但这只基金的成长几乎在所有排名中是最后的,被市场认为最臭的基金。王冠龙感慨:“他的理念可能是前卫的,如果我认同他的理念,随后更多人认同他的理念,他赚大钱我也赚大钱。如果只有我认同,别人根本不理睬,他孤芳自赏地不赚钱,我只有跟着倒霉。”

  在基金投资上,华泰投资部确认一个原则:市场不认同的基金不能做。尤其初涉基金市场,尚未确立自己独特的投资立场,绝不能以别人理念是否前卫而下注。华泰在04国债上的勇气和魄力,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判断上,尽管最初众人不认同04国债,但也敢于自信。王冠龙说:“在国债上,华泰有自己独特的立场,能够坚信自己是对的,在基金上华泰不敢那样坚持。我们相信那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理论,但不足以支持我们坚定地站在他那边。”

  据投资部基金处经理温大民介绍:“1999年10月,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于基金后,当年华泰就进入近9000万。2000年3月6日,保监会将华泰投资于证券基金的比例上调到总资产的10%,华泰当时的总资产为44.9亿。也就是说,华泰可投资于基金的规模是4.5亿。而同期,我们可运作投资的资金盘子是15亿左右,但基金投资只能是不到5亿的盘子,大部分资金还只能做国债投资。”

  温大民说:2000年3月,股市大涨,基金也有一段上攻,年中基金又有一波大行情,后期基本波动很少,华泰虽然初涉基金,几轮行情都抓住了,没有漏掉机会,没有操作失误。从业绩上看,股市上涨50%,基金涨26%左右。我们对基金的投资业务实现利润 万元,加上现在满仓还有一大块浮动盈利,华泰一年下来在基金上的收益率基本接近基金涨幅。”

  但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冠龙并不知足:“在基金上,华泰并未显现突出的优势和独特的视角。在投资理念和价值分析上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

  问及王冠龙与基金经理打交道的一年感受,他说:“在中国资本市场,机构过于追求短期利益,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这种心态在现在阶段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弥漫开来很可怕。在这种氛围中,基金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基金经理中有人做事不做人,有人做人不做事,当然这是两个极端。”创建一个自己的基金,成立一家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这是华泰董事长王梓木的一个梦想,也是保险业的共同梦想。

  囚徒困境:半梦半醒的雄狮

  主管投资兼管财务的常务副总经理赵明浩是华泰创业元老,他有两个“万万没有想到”。他说:“我没想到,保险资金被限定在如此狭窄的投资空间;我也没想到,政策放开的时间表如此漫长曲折。”

  不仅赵明浩,整个华泰决策层对政策开放进程都估计不足。在保险资金运用上,目前现状与最初定位相距甚远。创立之初,华泰按照外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模式,最初设想了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战略,股票、债券、贷款、房地产、重大建设项目等一应俱全。

  华泰并非不知《保险法》对资金运用限制极其严格,只限于存款、国债,不允许投资其它领域。但华泰一厢情愿地认为《保险法》是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出台的,赶上整顿金融秩序的风口浪尖,一些苛刻规定不过是一时之作,随着形势变化便会相应调整,时间不会太长。然而时至今日,保险公司除了在债券市场的狭小空间内翻跟头,政策只开了一条小门缝,允许总资产10%左右的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其余领域依然大门紧闭。

  相比其它投资领域,国债投资的回报太少太慢。5年来,华泰也曾试图开展多领域的投资探索,比如房地产,时间证明均遭碰壁。在现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除债券一条小道外,四周全是雷区。

  保险界公认,在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问题上,喊得最响叫得最欢的是华泰董事长王梓木,他不仅会上呼吁会下游说,还亲自写报告做文章,各种言路全部走遍。王梓木称:“如果保险资金运用再打不通狭窄通道,保险业就将窒息。”

  1998年,华泰投资部对欧洲7家保险公司进行分门别类的考察,其研究报告称:必须走具有保险公司特色的金融投资之路。在保险资产运用方面,华泰清晰了自己的定位: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的投资业务,应该是金融领域、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而作为一家财险公司,资金具有短期性和不确定性,随时准备大额理赔,因此资金运用要特别注重流动性的变现能力,只有投资于金融产品才能符合华泰资金的特性。

  恰在此时,国家对证券投资基金清理整顿,改组原有证券投资基金,出台证券基金管理办法,组建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又发现政策松动的机会,华泰在1998年底形成一份报告,1999年初正式呈送保监会。主旨是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

  1999年8月在重庆召开的国债协会常务理事会上,华泰携报告准备大声呼吁,但会上没得机会。会下,他们找到刘鸿濡,刘看过报告认为想法不错,告知参会的保监会副主席吴晓平,其实保监会也在积极推进此事。华泰在合适的时机挑起话题,在会上迅速得到全体呼应,达成共识。

  在刘鸿儒倡议下,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召开一次座谈会,并形成一份报告,呈送朱镕基总理,经肯定,政协财经委正式向国务院递交报告,国务院转发报告征求各部委意见。10月下旬,政策出台,国务院批准。

  在2000年的国债协会理事会上,与会者均说,没想到重庆国债会竟然具有了里程碑的意义,在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架起一座桥,尽管政策大门只开了一条缝,但是一次历史性的质变。

  政策开放了一小步,王梓木就想来一个跳跃。1999年底,华泰向管理层提交一份新报告:由保险公司参与组建开放式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这是一个更大的谋略。

  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是封闭式的,设立初衷是为中小投资者,突出专家理财规避风险的概念。按现行的政策,华泰只能在二级市场购买这些封闭式基金。华泰意欲发起创立开放式基金,由机构投资人为主体。而且开放式基金更适合财险公司,可以随时赎回,流动性更好。

  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想法,华泰在欧洲考察时就已形成。外国保险巨头是几十亿的注册资本,上百亿的保费收入,但管理着上千亿的资产。它们的业务核心并非收保费,上百亿的保费收入几年结算下来可能是收支持平,甚至净亏。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替客户管理上千亿资产以获得稳定收入。

  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冠龙说:“无论保险业务还是资金运用,都是高负债、高风险业务。作为金融机构尽可能要把风险推出去,基金管理公司就是相对无风险业务。基金的资本是投资者的,回报与风险也是他们的,基金管理公司只是从中获取管理费。在国外金融界有许多这类中间业务,比如银行的结算业务、信证业务、资金证明等,其利润能占到金融机构利润总额的1/3,等于坐地赚钱。当然,金融机构不可能好呈占全,风险全是客户的。基金管理公司彼此之间也要激烈竞争,业绩差肯定被淘汰,客户撤回投资,你就没得玩了。”

  此间有一个插曲。中国保监会曾提出一个方案,由各家保险公司联合组建一个共同基金。最初这个方案赢得一片叫好,但事实上行不能,最终流产。原因很简单,保险公司之间是竞争对手,在保险业务上争得你死我活,而保费收入又放在一个篮子里共同运用,在竞争对手之间寻求共同创益,想法好做法难。

  华泰高层嘴上喊着,手脚也没闲着,创立开放式基金和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排上日程表,组织架构和形式初具雏形,战略合作伙伴和策略投资人也有安排,彼此经过数次沟通形成共识。火烧得很旺,就等政策揭锅。从保监会获得最新的信息:保险公司参与发起基金或管理公司,就要修改《保险法》,因为法律规定“不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企业”,此事提到修改法律的高度,绝非国务院所能独家拍板,要上全国人大。多一道程序自然多一些时间,好事多磨。

  谁都知道,保险资金是一只猛虎,现在让其冲入股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连锁地震。因此管理层的顾虑多多:1.早先保险公司什么都可以干,但什么也没做好,这是历史教训;2.保险公司没有投资股票经验,缺乏专业人才;3.股市尚不规范,保险公司尚不成熟,一旦因关联交易而生风险,后果不堪。正因如此,在保险资金入市问题上,管理层高立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中间环节,意为一道防火墙。

  王梓木并不这样认为:“保险公司参与发起基金,并非一家独揽,只是参与发起,由几家共同发起,几家互为制约,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同样。如果说保业人才不足,我们可以聘请专业的基金经理。”

  早在两年前,王梓木对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就有一个“三部曲”战略:第一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票市场,这已变为现实;第二步,发起设立基金,原指望2000年能够实现,未果;第三步,成立基金管理公司。

  王梓木说:“我现在想把第二步、第三步并为一步走,不是我急,我门口蹲着上千亿美元资产的猛虎,如果中国保险业还是困在笼子里的幼狮,哪一天才能成为雄狮,又怎抵得住猛虎。”

  附:美国500家寿险公司投资结构变化

  一般贷款所占比重 债券所占比重 股票所占比重

  1920年 45.1% 45.1% 1%

  1997年 12.2% 56.3% 22.2%

  日本寿险公司投资结构变化

  一般贷款所占比重 有价证券

  1975年 62.5% 21.7%

  1986年 35.9% 41.5%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相关链接
资讯二:投资连结保险的基本特点(2001/02/23/ 12:09)
资讯一:分红保险的特点(2001/02/23/ 12:09)
保险资金入市:冬天里的春天(2001/02/23/ 11:53)
三联生活周刊 (2001年第6期)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全程图文直播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5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浪漫情话给最爱的人手机短信排行榜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