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新周刊 > 正文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百年美丽(上)(附图)

http://edu.sina.com.cn 2001/03/09 13:51   新周刊

  美丽的价值一向在女性身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甚至成为女性被关注的最重要理由。百年丽人长卷这样告诉我们。

  “她世纪”初露端倪,但我们仍然找不出太多迹象来扭转女性作为审美的最主要载体这一事实。虽然,美丽的定义和标准一直随着时代的物质水准和社会意识不断嬗变着。

  1900—1909 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

  世纪之初,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一本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与爱国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女学报》出版,女子不缠足运动兴起。剪发之后是短发的普及。在天津,有人惊叹女子打扮的花样翻新说:“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礼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不剪发的呢,大半不梳辫子了,有的把髻梳在前面像一朵花像一个蝴蝶似的,也有梳在头顶梳在两旁梳在后头的,有千百个样式。”

  旗女袍服变得像汉女袄裙一样宽身大袖,而汉女袄褂也变得如同旗袍一样越来越长。着装的界限已不再那么明确,有穿长马甲的汉女,也有穿袍身极短的露出双脚的旗女。这一时期不论旗女还是汉女极富时代感的时兴做法就是都喜施镶滚锈彩。一般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等边缘地方施锈镶滚花边。早期为三镶无滚,后来发展到十八镶滚,以至连衣服本料都显现不多了。

  新开设的西式服装店,还兼卖香水、胰皂、牙粉、生发油、擦鞋油、衣刷等“舶来货”。而尖头高底上等皮鞋、金丝边新式眼镜、丝巾等时髦玩意儿,则成了时尚女人们的标签。

  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放过脚、出过洋、懂得自己动手把宽身长袖向西洋裙服靠拢的女人,在世纪之初美丽地生存。

  美丽人物:赛金花

  这个直到21世纪还能为娱乐界“爆料”的奇女子,如果不是有了早年随夫出使西洋的资历,又怎能有日后十里洋场上海滩的艳帜高扬。及至那段被野史笔记写滥了的“以身救国”,一个一厢情愿的“石榴裙抵挡八国联军”的神话故事,塞金花之所以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谜,美丽是根本,“西化的美丽”则是催生剂,在那个年代格外有效。

  1910—1919 美丽标准:不嫁的白衣黑裙女学生

  辛亥革命胜利,民国建立,在世纪之初稍微开了个头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深入人心。妇女解放运动首先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始,新式婚礼在都市里流行开来。袁世凯复辟的闹剧让封建礼教那一套重新找到了市场。1914年底出台的《整顿教育方案草案》中,明确宣扬女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贤妻良母。就连1914年12月创刊于上海的《女子世界》,也开始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在这种情势之下,上海、南京等领时尚之先之地,都出现了女子自发组织的不嫁会。不嫁会的宗旨固然是终身不嫁,还禁止种种冶艳之态,所以她们的衣着打扮,一概是女学生的简单质朴。

  其时女孩子已经有了就业的机会,一些女子在经济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婚姻既然不是她们预期的饭碗,她们自然要反抗它的束缚。然而,传统贞节观念使她们难以大胆地追求婚姻自由,不嫁只能视为消极、软弱的抵抗。五四运动以前,女子独身流行,正是她们尴尬处境和复杂心态的体现。

  “新文化运动”对这个时期的女性影响很大,这个时期的女子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衣衫比较朴素,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少用。这种装束,时人送它一个专有名词:“文明新装”。

  那是一个亦旧亦新的时代、渐趋成熟的时代,旧的万分依依不舍;而新的已经露了头,只是还没有彻底定型,显得不成气候。这个时期的时尚风格,女性的年龄很重要。少妇有少妇的特点,年轻女孩有年轻女孩的特色,几乎是泾渭分明。

  少妇采用的依然是清末的款式,一种稍微经过改良的传统发型。长发,向后梳,在后脑的最低处挽成一个髻,此为堕马髻。如将发髻扭一扭盘成英文S字样的,称S髻。S髻,又有横S和竖S的区别。整个发型的特点是清清爽爽纹丝不乱,仿佛很规矩,可谁还愿枯守那些禁锢女性的规矩?于是,前额中间奇长无比的刘海,齐刷刷地一刀剪下来,笔直而浓密,狠狠地压住眉毛,夸张得有点霸道……真的是有些不耐烦了,都什么时代了!学生式。

  美丽人物:杨步伟

  可以理解为就是《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著名歌曲中的“她”。这个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医学博士的女孩子,毕业后在北京开私营的森仁医院,同时宣扬自己“终身不嫁”,为风气之先。虽然这个誓言不久就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的语言学家赵元任的求爱攻势打破,但收敛的美丽、不凡的事业、惊人的独立,让这个不媚不俗的素朴女子光彩照人。

  1920—1929 美丽标准:有身段的才女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五·四”运动就像一阵清劲的风,一下子给曾经压抑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空气。新诗人刘半农就是在这个年代之初,开创性地将“她”这个汉字增添进中国文字,那首为了宣传“她”字而创作的白话新诗“叫我如何不想她”,成了这个时代的音符。

  在繁华的上海,出现了美式的酒吧和法式的咖啡厅,电气灯、自来火(电灯),东洋车、洋车(人力车),火轮车(火车),脚踏车(自行车),德律风(电话),这些好东西进入人们的生活。海报、杂志上,广告所占的位置之大一定让现在的总编们心疼不已:卖儿童食品的,会摆出新加坡一殷实家庭的小公子的可爱照片,并从头至尾絮叨这公子的成长与这食品的功不可没。卖为女性去火的药,会使用诸如“欲求男女身体康壮无疾除非每日大便通畅有序……莫不如……”的文字,诚实得令你发笑。上海唯一的英国肥皂厂生产的“日光牌”肥皂,就精心印制了大量月份牌赠给经销商,还在当时发行量巨大的上海“新闻报”上公告用户,只要将报上的利华广告剪下便可得肥皂一块。

  虽然刘海栗使用裸体模特引得舆论大哗,但节育、避孕、“天乳运动”依然有一大帮的追随者。女人们往日被紧身褡或小背心强压下去的双乳,敢于骄傲地挺立在开始充当日常服装的旗袍之下。

  20年代女性的妆饰以简洁、淡雅、多元、实用为特点,从前作为等级、身份标示的妆饰已经淡化,传统头饰甚至连耳环、手镯也一一免去,代之以发辫缀蝴蝶结,或是素雅鲜花插鬓。所谓“茉莉太香桃太艳,可人心是白兰花”,透露出当时上海女性追求一种简洁、淡雅的装饰效果,也可以见出今日上海街头沿街兜售白兰花的风俗,早在那时就已常见了。

  短袄长裙仍是20年代压倒一切的着装风格,然而,随着废除小脚的运动,鞋子的款式开始进入时尚的天地,小脚的绣花鞋不再摩登,转而成为不出门的居家便鞋,适应天足的布鞋、皮鞋相继登台。至于化妆品,从清朝咸丰年间开始一直占领江、浙以及上海市场的老昼锦香粉、生发油逐步让位于近代化工厂生产出来的进口、国产化妆品。旁氏白玉霜摆上了当时最时髦的商店“先施”的柜台。

  美丽人物:林徽因

  因为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恋情,80年后美丽高雅、多才多艺的林徽因重新被演绎成一代新偶像。其实,20年代以一位大家闺秀的美丽和才华,她就红极一时,因为它有着那个时代所认定的完美:出身世家、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美丽高雅、妙龄,而且懂得进退。

  1930—1939 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

  30年代属于上海。3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消费之都。

  巴黎的新款飘洋过海,几个月的功夫上海就开始流行,其后,全国其它城市也开始流行。各大报刊杂志也开辟了服装专栏,请著名画家配画时装插图,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图更是为文明新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式样变化最快的是旗袍,几乎是一年流行一个款式,搭配方式也是中西合璧,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式服装。衩高及臀、且腰身也变得紧窄的旗袍使中国女性第一次展露出服装中的性感成分。

  30年代流行狐毛袖笼、羊毛长围巾,还有手表也是需要突出的助妆用品。此外,上海许多名媛名太喜欢的长长的珍珠项链不知是否与法国的CHANEL的个人品味有关。耳环被大量采用,以年龄作为大致分类,年轻女孩子用垂长的款式,已婚的,大多喜欢圆珠形贴耳的设计。

  女子烫发是从3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风气。如果说上一个剪发的潮流,已经彻底改变了上海女子传统的头部轮廓,这一次烫发的时尚,则完全来自对欧美时尚的认同和追逐。虽然,也有经整烫的短发型,但烫发多喜欢采用中长发型。所谓中,长度是齐肩;所谓长,是延续至肩下。头顶三七分路,额前没有刘海。无论中长,头发表面都可见出烫过后明显的弯曲波浪纹,而且,大都在两耳处使用发夹,既是为了衬托脸型,也是为了平时生活方便。上海女子毕竟还是讲规矩的,披散着头发,在当时仍然被认为“不雅”。

  三四十年代,西方审美眼光对上海女性妆饰的影响已涉及女性整体形象的重塑:化妆品的使用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目标,冬季有雪花膏,夏季用雪花粉、爽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等。

  美丽人物:胡蝶

  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除了脸若银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之外,双颊上的一对酒窝是她的招牌。也许是因为胡蝶的缘故,那个年代,有酒窝的女子都有被冠以美女的幸运。较之30年代另一个出名的美人阮玲玉,胡蝶有一种传统的、委婉的气度,骨肉均匀温柔敦厚,是人们几千年来所谓“全福全寿”的长相。胡蝶参加过好几次上海本地举行的“时装发布会”,展示的基本上是西式服装,从连衣裙到晚礼服,非常准确地演绎了30年代上海中西合璧的精髓。

  1940—1949 美丽标准:政治之花

  40年代是很难界定美丽标准的,是因为战争。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使上海也无可避免地陷入战争的艰难之中。在物资贫乏,人心仓皇的时候,又谈什么时尚或时髦?战争使生命轻于鸿毛,连美女也不例外。

  美丽标准:宋美龄

  虽然20年代她结婚时的一袭婚纱,引发了上海滩上的“婚纱热”。可是真正让这个女人的美丽大扬于天下者,还是战争和政治。对日抗战结束后,宋美龄到美国周游,为中国大陆的战后重建争取美国支持,她以优雅的英文在国会两院联合会议发表演说,风靡美国。

  美国著名的新闻老将甘瑟John Ganthen曾在他的“中国内幕”一书中说,他发现,许多中国人都没有察觉到,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本人比相片漂亮。甘瑟所未察觉的是,直到蒋介石去逝之前,无论是在中国大陆或在台湾,蒋介石手下的臣民没有几个敢正眼多瞧宋美龄一眼,哪还会去比较她本人和照片的差异?

  百年美丽(下)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新周刊》101期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图文专题:日内瓦国际车展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