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2000年7月8日黄果树-贵阳
![]()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旅游业的“龙头”。李明放摄 植被的稀少使土地涵养水分功能大大降低,黄果树多雨时河水混浊,少雨时瀑布细小。而60年代以前,黄果树瀑布是不分丰水、枯水季节的。如今,她不仅有了明显的枯水期,而且枯水期越来越长,目前已达半年之久。黄果树区域内的一些村庄,井水枯竭,山泉干涸。这无疑是大自然向人们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 不远处隆隆的瀑布水声更增添了黄果树夜晚的几分宁静。清晨起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晴朗的天气,碧蓝的天幕间,是朵朵飘浮的云团,远处山峦的翠绿和滔滔的瀑布声编织出一份美好的人间锦绣。带着种种美好的向往,我们走进了黄果树。 黄果树风景区是贵州省的金字招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旅游大省"是贵州的总体目标之一,黄果树则无疑成为贵州旅游业无可争议的龙头。在风景区内畅游,无论是在玲珑剔透的天星桥,还是在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下,每一位造访者无不为它的雄美奇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 然而,当地居民的话却让我们心里充满担忧:与几十年前想比,黄果树地区今天的风景差多了!有关专家也忧心忡忡地指出,近几十年来,黄果树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如果再不下大力气进行生态建设,不出50年,这个全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将不复存在。 在黄果树风景区采访,我们才知道专家的预言并不是危言耸听。 黄果树风景区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195平方公里,而其林灌木覆盖率仅为10.3%,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大瀑布和天星桥两个核心景区也只达15.6%的森林覆盖率。这的确与黄果树在世界上的名气极不相衬。 植被的稀少使土地涵养水分功能大降低,多雨时河水混浊,少雨时瀑布细小,水源日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的现象。而60年代以前,黄果树瀑布是不分丰水、枯水季节的。如今,她不仅有了明显的枯水期,而且枯水期越来越长,目前已达半年之久。黄果树区域内的一些村庄,井水枯竭,山泉干涸。这无疑是大自然向人们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 1992年,黄果树曾与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一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当时因植被少、环境差、人工痕迹(景区内建筑多)而名落孙山。按既定规划,它将于2002年再次申报。八年前黄果树申报失败的阴影犹存,如今距再次申报的时间已不足1000天,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容不得有丝毫懈怠。 其实,能否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树立现代、科学的生态观念和旅游观念,理顺管理体制,管护好、利用好这片融瀑布、溶洞、石林、石峰、峡谷于一体的自然奇观。 作为贵州省的一颗"明珠",黄果树的健康发展必将会为贫穷的贵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人们来到黄果树,是因为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可以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旅游的主题是自然生态旅游,贵州在这方面得天独厚,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而像黄果树这样处于岩溶地区的生态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不可再生。如果这里的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如果这里依然在管理上如此混乱,如果不时有凌乱的建筑和垃圾闯入眼帘,如果人们来这里缺少了美的感受,那么黄果树必将失去应有的价值,贵州旅游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我国西部地区,有着许许多多像黄果树这样在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应该说,这些是西部地区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这些风景名胜区无疑也是展示当地面貌最好的"名片",依托这些不仅可以发展当地经济,更可以为塑造当地形象、吸引投资创造美好的环境,因此保护和发展这些风景名胜区已是迫在眉睫。 想起这些,我们无法不为黄果树的明天担忧!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