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相信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有这么一两首令人回味无穷的歌谣,童年也在这歌谣中变得清澈美好。
而媒体,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的研究刊物近期爆炒的新校园歌谣,却让所有的成年人大跌眼镜,而在孩子们中间却广为流传。一些媒体因此将其广为传播,理由是要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要用孩子们的视角来看待社会,要与孩子们多沟通。“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一个过滤后的纯净的社会”的观点,也获得了众多教育专家的支持。
到底沟通应该如何进行?这种观点能否立得住脚?
俗语说:学好十年,学坏三天。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负面消极的事物对孩子的冲击力有多大,难道将在小范围内流传的歌谣搜集刊出,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全国的小朋友都耳熟能详就是最好的沟通?也许现在看来,在成人中造成的这种冲击、争议远比在孩子中间造成的冲击激烈得多--孩子们不过在广而告之,但作为负责任的少年问题专家,难道能够忽视其在孩子中产生的负面作用?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难道有谁希望看到我们跨世纪的一代少年儿童在“去炸学校、考试作弊、老师抽风、校长上吊”中成长?难道这就是少年儿童眼中“真实”的世界?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防止黄、毒、非法作品侵害未成年人的措施难道也是多余之举?
到底是一个“真实”的世界重要,还是一个健康的世界重要?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选择后者,而不知道教育界的专家们掀起一场大争议之后是否还有另外的收获?(橡皮擦)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