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 正文

新闻闲话:让单科冒尖学生“走班”,合适吗?

http://www.sina.com.cn 2001/03/22 14:00   新闻晨报

  据报道,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已开始了“走班制”的探索:即对个别学科有突出表现的儿童,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高一年级课程。每到这门课开始,“走班”学生便坐进学长的课堂听课,结束后回到自己的班级。

  你对此举措看法如何如有机会,你愿意让你的孩子这样“走班”吗对单科冒尖的孩子,除了让其“走班”,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因材施教的建议?

  潘静:拓宽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应该提供各种条件,使孩子得以自由发展,我认为单科“走班制”倒是不错的尝试。现在不少父母较注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我认识几位有点小“绝招”的学龄前儿童,有一位识字很多,已能看懂《十万个为什么》;另一位掌握了几百个英语词汇。我想,有类似超常表现的儿童进小学后让他们按部就班地接受教育,等于对早已掌握的知识不断“炒冷饭”。这样,一方面,他们可能不好好听课,顽皮捣蛋,影响其他学生。另一方面,他们课上老是“吃不饱”,抑制了自己的发展。

  我朋友的女儿目前就是这个情况,朋友曾想过让她“跳级”,但考虑到其心智仍在同龄孩子水平,而且只是语文、英语超常,要“跳级”还得补数学等课程,朋友又不想对女儿拔苗助长。要是她所在的小学也能“走班”,朋友的难题就解决了,用不着“跳级”,孩子的特长还能自然发展。

  我觉得学校还可以有更多的因财施教的措施,营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环境。对单科超常的学生,允许他们该单科免修,再由专门教师引导他们往该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还有,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能否衔接一点,这样小学毕业班的单课超常学生就能去中学“走班”。

  许明芳:不如创造机会发展兴趣

  女儿读小学时,学校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有这样一项措施:在每星期两节的自修课上,安排这批同学进机房,由专门的老师讲授基础的计算机编程知识。这对孩子们来说既是不同于课程表上任何科目的新领域,又能将数学、外语等知识运用于其中,对提高素质有利,更重要的是及时促使他们发展兴趣爱好。

  我觉得,学科优秀的孩子的优势就在于有余力接触更多的东西,与其“走班”对课程钻得更深,不如培养些其他方面的兴趣,可以激发潜能。对单科优秀者,我所知道的某些中学的选修课制度就是不错的方法:每周有二到四个课时开设英美文学、化学实验乃至插花、扎染等课,供这些同学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选择,其他同学可选上各门基础课或提高班。

  这些选修课老师多为外聘的,知识面广,教学质量有保证。这样不求深度求广度,对年龄尚小的中小学生来说更有益于触类旁通和挖掘潜能。

  钱风:防止学生有偏科倾向

  我认为小学生平衡发展更重要,如果单科稍微突出一点就“走班”,学生会对该单科的学习积极性大增,说不定他对别的科目关注度就要减少,长此以往别的方面的潜能可能被埋没。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应各方面知识都齐头并进。

  我熟悉的一位家长很有远见,她女儿小学低年级时,文科方面很超常,她没有往女儿特长上“锦上添花”,而是盯住女儿数学这门弱项不放松,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数学不太开窍,但她很有耐心地坚持训练孩子,硬是把其潜能挖了出来。到中学时,这孩子已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并获奖,她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小学时打的底子?

  如果对“走班”的学生引导不得法的话,很容易使他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强项,在思想上对学科厚此薄彼,埋下了偏科的伏笔。以后上中学时,若在别的科目遇上困难,他们更加有了偏科的理由。

  岳琴:有利于求知

  如果我女儿想“走班”,我一定会发通行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钻研得越深越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记得一个科学家这样形容知识与无知: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像一个圆圈,圈外的就是无知部分,这个圈越大,它跟周围无知部分接触就越多,这时候人会因为“无知”而越加努力求知。

  我想给女儿这样的机会,因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我做学生时也曾在初学物理时出类拔萃过,课堂的东西都能懂,于是就很不耐烦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授,便自高自大起来,结果三四年里只抓住了课本的皮毛,想起来挺可惜的。

  其实很少有人能完全平衡发展,总有自己的特长,那么应该对特长进行重点培养。本来就没有必要在完全能懂的课堂上浪费时间,因为课堂纪律总是要遵守的,于是要拓宽知识面的话,总得在课外时间,每天课堂的45分钟、90分钟就有被浪费的可能。让孩子在课堂就能够学得更多些、站得更高些,这一定能让她更增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知识面也会更广泛的。

  梁涵政:走班生需要调整心态

  看了“走班制”新闻,倒是想到一个学习以外的问题。走班学生的出现符合因材施教的需要,形式上打破了按部就班的进程,是否会因此令学生本人滋生优越感事实上某个或某些学科学得超过平均水平是不值得沾沾自喜的,要是由此使孩子骄傲自满是不合适的。

  所以在搞走班制的同时,老师、家长在关注学习进度外还应注意调整孩子的心态,使其以平常心对待走班,仍以全面发展为读书的方向。

  林伟:孩子“走班”不适合

  我女儿数学蛮突出的,于是她成了数学课的“走班生”。这几天,她数学课到三年级上,其他学科仍在二年级读。从这几天看,她“走班”走得挺累的。毕竟脱了一学年的课,女儿对一些数学公式搞不清所以然,对一些答题程式也感到陌生,而老师对她暂时的不适应也没有特别关照,我们只好研究课本,为女儿开小灶。万一她“走班”一段时间后仍然不顺,成绩也中不溜秋,我担心这会打击她的自信心。

  现在想想,要是二年级的老师能抽空给她和其他一些尖子生个别施教,让他们做些思考题以拓展视野反而更好。

  刘沛丰:应有“逆向”机制

  走班制从学生的实际程度出发,能让学生更灵活地学习,是件好事。我想,走班资格的认定必须比较科学,应通过一定的考核;并且也该有“逆向”的机制,如果走班学生不适应高一年级的课程学习,还是要让他她有机会回归原来的课堂。之所以想到这一点,是因为联想到亲戚的孩子小学跳过一年,却从此显得读书力不从心了。我觉得有“逆向”机制的走班制更完善,更切合学生的情况,而且以后可以既鼓励“向上走”,也允许“向下走”。

  小雅:课程怎么安排

  如要“走班”,学校所有年级是否在同一节课安排同样的内容?不然,三年级的英语“走班生”会听不到自己的数学课……而提前“走”完小学某一门科的孩子多余的时间怎么办?所以,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试行办法来保证优秀的学生可以持续性地学到更多的东西,使其早日成才。但不管怎样,有尝试总是好事。

  朱萌:五年级怎么办

  单科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到高一年级班级听课,这是一个好举措。但五年级和预备班的课程如何衔接按理说五年级修读完全的学生可单科“走”到预备班去。可是,预备班的课程是要到中学去学的,难道要求“走班”的学生去“走校”?作为家长,我又得多一层对孩子安全的担心。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世纪盛典倒计时--2001奥斯卡奖完全接触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男人女人频道倾力推出爱情小说连载
超级名模王海珍展示世界足坛经典队服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