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最早走出家门的人总是孩子。在冬天,天还没亮就得叫他起床,看他赖在床上不想起来的样子,我也觉得孩子真辛苦。要不是为他准备早餐、送他上学,我自己还能多睡几分钟呢。”
仅凭日常见闻,就知道,这位家长说的是实话。
中小学生上学时间是不是太早、应不应该推迟些?从今年年初起,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做家长大概都不会不关心这事儿。
据北京媒体报道,在家长关心、人大代表建议、媒体大力呼吁下,北京市教育部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当地中小学将上课时间推后半小时。闻之使人欣喜。然而,不久又听说,因为制订学生作息时间的权力仍在各个学校,真正将这一调整落到实处者并不多。
相关的报道在华东各市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让孩子晚一点儿上课的呼声也时有所闻。记者从各方采集信息与反映,从中了解的事实及得出的结论颇值得深思。
事实一:每天,不同的学校规定的到校时间竟相去甚远
赶早起床去学校早读,是中小学教育的老传统了。学生们每天起床、离家、到校的时间究竟有多早?问问家长和孩子才知道。
胡介鸣(家长,孩子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小学上五年级):孩子班上的老师7:30进教室,孩子到得晚了是不是算迟到我不太清楚。但每次他觉得来不及了,就很着急,连早餐都顾不上吃就跑了。还好,学校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我们多半在6:30以后叫他起床。感觉上还是早了点儿。他们班上多数孩子都参加了课外兴趣班,作业还要加码;我不想让他太累,但我习惯晚上工作,他也不愿睡得太早。我知道国外学校多是8:00到8:30开始上课。
郭一楠(五年级学生,不久前从家附近的小学转到了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父母让我转学,是因为“威三”是象棋特色学校。还好,原来的学校早上7:30到校,现在的学校是7:50,否则就惨了。现在如果我挤公共汽车,早上6:00就得起床,6:30出发,书包很重,车很挤,父母不放心,就让我打的上学,这样我就能多睡一会儿,哪怕多5分钟也好啊。能晚一点儿上课就太好了!
李爽(江苏某中学学生):我每天最多能睡7个小时,早上5:50闹钟就响了。冬天,早上下楼的时候天还黑着,觉得害怕。我们学校7:15开始早自习,其实也没抓紧,还不如在家多睡会儿呢。
蒋露银(上海市静安区某中学教师):我们学校规定学生7:00到校,老师比学生还要早些。以前只是班主任进班,后来改成每周早上语文、外语教师轮流下班辅导。下午第三节课后的自习课也是主课老师轮流进教室,学生在校时间10小时以上。实在是疲劳作战,很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吴老师(江苏通州市某镇中心小学教师):上课还是应该早一点。我们小学夏天7:15、冬天7:30开始早自习。至于中学,学生多半是寄宿制的,早上6:30就要进教室了。
(采访中发现:原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对到校、上课时间的规定相差如此之悬殊。最晚的是8:00到校、做操,8:15上课;最早的,是寄宿制学校,夏天6:00进教室,冬天6:30;同为走读学校,最早者是7:00,不分冬夏。同龄的孩子,有的每天可以多睡1小时,有的每天在催促、责备声里睡眼惺忪地离家去上学)
事实二:几点上学,各地教委早有规定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朱老师:上海早在1999年就规定,除郊县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可以灵活安排外,中小学生到校时间为7:45。因为考虑到一些上班较早的家长的需要,学校可以早些开校门,安排教师值班管理,但不得安排全班性的早自修活动。
南京市教委小教处王老师:按规定,南京市的中小学生应在7:50之前到校,学校可以为因家长须上班等原因早到校的学生安排早自习,不参加的学生不能算迟到。7:50到校后主要是组织些活动,如升旗、做操等。
杭州市教委中教处人员:我们对到校时间并无规定,只是对学生在校时间进行控制。根据国家的一项条例,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8小时。
其他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对学校几点钟上早自习、是否要办早自习没有统一规定,或者规定与上述城市大抵相同。对于正式上课时间能否推迟些,有关部门则都表示,担心牵一发动全身,做起来很难。
(至少,在早自习从何时开始方面规定很明确:要求学生7:30甚至更早到校的做法,违反有关规定却普遍存在并被忽视;说得严重一点,它是对学生、教师“休息权”的一种侵犯。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6岁至14岁的城乡少年儿童中,由于做作业时间和在校学习时间过长,有46.9%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9小时。比起国家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而出台的规定,这些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睡眠缺口)
冲突:不能早睡早起———现实生活状态与传统观念难以统一
徐亚莲(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按每天晚上9:00入睡算,中小学生应在6:00以后起床,才能保证9小时睡眠。青少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早读的习惯,早上记忆效果好,应该加以利用,阅读文章、背诵诗词或者数学口诀、单词等,每天20分钟时间,日积月累,收获不小。
邓志伟(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副教授):我国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形成了早睡早起,身体好、学习好的传统观念和心理。如天色刚明,学校操场上就出现学生练身体和埋头自学的情景,便认为那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学校长期以来就推崇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他们希望学生们早睡早起。
然而,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已完全变了,家长晚上都有繁忙的社交或娱乐活动(如看电视、打麻将),家长和社会的作息规律必然会影响孩子,再加上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必然会造成晚睡早起。现在提出推迟上课时间,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首先认为错在学生们的晚睡,而不是早起。这是现实的生活状况和传统观念的冲突。
难处:谁都想赢,谁也不肯输———还是应试教育思路下的怪圈
推迟半小时开始上课,或者,不设早自习,相差往往只有半小时,看似一个小变化;又有教育部门的明确规定,做起来简单,但真要做起来,却显得复杂而艰难。
黄老师(上海市普陀区某中学教务主任):不要什么都扯上减负,上学晚了,教学任务不减,要么降低学习质量,要么就得挤占中午或下午时间,根本不可行。而且,不少家长还是在8:00上班,推迟了,他们怎么送孩子?
孔燕燕(郭一楠家长):我也希望他能晚点儿到校上课。但是早自习学校安排辅导、老师下班级,我还是要让他去,没办法的,总是怕孩子少听少练了要吃亏。
邓志伟:学生早上上学时间太早,影响学生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问题,我们早已提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推迟上学时间的问题,它涉及到观念、应试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如应试教育体制不彻底改变,校长们是不会轻易推迟上学时间减少学时的。他们会左顾右盼,看别的学校执行情况,因为怕减少了学习时间,影响本校学生的应试竞争能力。
我是搞比较教育的,国外尤其欧洲国家学生的学习时间比我们少得多。如德国,小学生只上半天课,下午休息。而上午的课程也主要是玩,让学生在玩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好奇心,所以学生根本不用太早上学。然而这种玩中学习的素质教育,我们的老师和校长是不能接受的,家长也顾虑重重。
破题:多为孩子们想一想
因为应试教育的根基未动,像其它许多教育改革的课题一样,晚一会儿上学的话题似乎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谈论阶段,它在许多学校里都搁了浅。
然而,敢为人先者还是有的。在听取了一些家长的好评之后,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一所。
王老师(上海威三小学教导主任):我们学校实行7:50到校好多年了。早上7:20开校门,方便一些家长早些送孩子来校,可以自习也可以活动,每层楼面有一位教师执勤管理,7:50出操、升旗,8:10以后上课。因为学校在市中心,又有办学特色,借读、拆迁后不愿转学而造成的上学路远的孩子占了1/3,到校时间早了只能逼得他们太早起床。没有早读,目前看来,对学生学习效果并没有什么影响。为了照顾一些双职工家庭,我们还与所在社区联系,在下午放学后,由他们帮助办起晚托班、延长班,很受家长们的欢迎。
(像上海威三小学这样早已对学生到校时间灵活处理的学校,已有不少。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真要解决也不难。关键在学校。只要每一所学校都多为孩子、家长设想,将改革做得细致周全,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都必须抛弃攀比怕输思想,改变强调时间占有量的疲劳教育观念,敢于从我做起。一直卡着壳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每一项改革,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勇气与态度)(姜泓冰)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03月23日第三版)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