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正文

7个美食名人的日常食谱(下)

http://www.sina.com.cn 2001/04/02 13:16   新周刊

  伦敦《饥饿的女儿》虹影:从不按菜谱做菜

  因为《饥饿的女儿》一书的出版与官司,虹影开始在国内红了起来,就现在。她写过诗和其它优秀的小说比如《K》,但不一定有人记得或读过。这个1962年生于重庆的女人没法忘却她所经历的成长岁月,那其中包括了饥饿的年代,人们连树皮草根都吃,只要能活命。

  由饥饿活过来的人们一定对美食怀着美好的感情。出国了,也尝了东西方的美食,虹影学会了用“快感”来形容吃的幸福生活。

  我曾说过,“饥饿是我的胎教”,对饥饿的体验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因此开始去考虑是不是要这样生活下去,从而改变了自己。我写“饥饿”的目的是恢复记忆,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体验,也是一代人的;而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他就永远不会长大。

  “饥饿”当然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饥饿,还包括灵魂上的、精神的饥饿,而在我们身上,饥饿的伤痕太深了。举个例子,我回重庆,朋友请吃饭,叫了好多菜,好几千块,根本吃不完,就扬长而去。对我来说这是吃得很不愉快的一次,同时也感叹我们的内心伤痕之深。

  吃得最愉快的一次是在马德里。我的西班牙出版商请我在一家特别奇怪的餐厅吃饭。这家餐厅从外面看是马德里旧火车站,里面是玻璃房子,每个桌子都像包厢一样。当时是冬天,餐厅里温暖如春,然后头道菜端上来了:西红柿里放了海鲜。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种奇妙的感受,西红柿那种红,用骨头做的盛有粉红色调料的调料瓶,一片夏天才有的叶子,还有,我很想知道西红柿里的海鲜是怎么放进去的,却怎么也找不到开口。整个的感觉充满趣味性,是惊喜吧。

  啊,平时我自己做饭做得很好,去朋友家,我总是强烈要求自己做。拿手菜也很多啊,比如海鲜水锅、烤鸭子、凉拌菜、素炒蔬菜,很多人都吃过的。我从来不按菜谱做菜,我觉得菜谱是很可笑的、骗人的东西,按照程序做出来的东西都不对。第一流的厨师应该没有准则、条框的限制,只有超我、超他人,超越于江湖之上,他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师。还有,我从来不用味精。

  说到最喜欢什么口味,具体说不上是哪个国家、哪种菜系的,原则是健康、色

  彩、质量,快感的生活就很好。之所以用“快感”而不用“幸福”、“快乐”,是想强调那一瞬间的感觉,还有随心所欲吧。吃并不仅仅是裹腹,人本来就应该这样,使食品更艺术化,琢磨怎样才吃得好,吃得妙,吃得有文化。有人为了减肥喝难喝得要命的减肥汤,给我的感觉就像严刑拷打,吃是一件多么好多么幸福的事情,干嘛弄得自己那么痛苦,还不如死掉算了。

  我的日常食谱是:早餐,一杯果汁,一杯脱脂牛奶,煮鸡蛋,水果(葡萄、西瓜、哈蜜瓜),两片烤鱼;中餐比较简单,海鲜面条或炒饭(不一定是蛋炒饭,可以加别的东西),一杯菜;晚饭一定要有汤、蔬菜,主食就随便了。晚饭吃得迟的话可以吃夜宵,喝粥,或者汤、点心。

  我愿意向大家推荐的好菜是英国的沙拉,法国的法式鸭肉(看上去像生的),西班牙的熏猪腿肉,重庆的火锅,成都的小吃,广州的早茶,上海的西餐,啊,太多了。

  上海《春风得意梅龙镇》沈嘉禄:母亲烧的菜最好吃

  上海人一向吃得精细,沈嘉禄更精细,因为他在饭店工作过,还当过厨师们的评委,有点像电影《食神》或《满汉全席》里的评委,一勺而知全味。

  现在沈嘉禄转行了,供职于上海传媒,与文化人泡在一起,在餐桌上反显得比谁都有学问。他的《饮啄闲话》、《消灭美食家》不是太有名,电影《春风得意梅龙镇》你很可能看过,他就是编剧。

  跟朋友、同事出去吃饭,大家总喜欢跟我坐在一起,也总是我点菜,我吃什么对大家有一定的导向。原因大概是我交往的大多是文化人,文化人是不大注意吃什么的,我则是每一道菜都能讲出一个道道来,大家听着有趣,厨师也有高山流水的感觉。

  我原来在饭店工作,负责档案管理,帮厨师整理菜谱,包括主料、配料、帮派,还有菜谱之外的小诀窍。就这样我渐渐积累了很多关于菜的做法、口味、掌故等知识。也曾经被当作专家去评菜,早吃晚吃,连吃半个月,吃得嘴巴里泡也起来了,原来好东西也不能天天吃的。现在在媒体工作,也还是喜欢和厨师打交道。我给电影、电视剧都写过剧本,电视剧本是讲“小绍兴”的传奇,电影剧本就是《春风得意梅龙镇》,不过电影拍出来把我气得不得了,导演根本就不懂吃。

  我觉得最好吃的菜是母亲烧的菜,不可替代的。我喜欢的口味是我老家绍兴的,三个字:咸、臭、霉。我还喜欢吃宁波菜,善做海鲜、臭是宁波菜的特色。我喜欢吃的东西,说出来大家要笑的,鱼头、鸭头、鸡爪,鸡腿、排骨我反而不吃。

  我自己也做饭。外地人喜欢嘲笑上海男人下厨,其实这是体贴太太,懂得生活的表现,是一种生活艺术。再说了,好的厨师都是男的,为什么?第一,男人有力气,做菜是一个力气活;第二,男人胃口好,能多品尝各种口味,这样做菜才能融汇贯通。还有男人肯用心去钻研。

  我觉得做菜的火候很重要,我在《春风得意梅龙镇》里设计了一个镜头:厨师炒草头,要问客人坐在一楼还是二楼。这是有讲究的,客人坐一楼,离厨房近些,就让菜在锅里多留几秒;二楼远些,就必须少几秒,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菜上桌正好熟。

  1990年我到福建参加笔会,在一个小山村里吃野味,什么狐狸、狼、野驴、野兔,我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结果回来生了大病,带状疱疹,一种很厉害的病,以后就不敢再吃野味了。

  最难忘的则是一次到浙南,在乡里吃饭。就在天井里吃,大碗饭,大碗菜,菜是最普通的慈菇烧肉清蒸鱼,青菜豆芽拌香干,中午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身边有狗在打转,就连苍蝇也没有那么讨厌。一顿饭要吃得好,不在乎吃什么,而是环境要好,人也投机。

  我一天的食谱是:早饭稀饭小菜加腐乳,来不及时就吃泡饭。腐乳不吃臭的,因为影响交流。不喜欢吃早菜,东西太多了。午饭在单位吃,两荤一素。因为有胆结石,不吃大鱼大肉。晚饭是青菜豆腐、马兰头、笋,还有鱼头汤、老鸭汤。

  现在去外面吃饭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我自制能力差,菜端上来总要吃一点,很容易就吃多了。

  我愿意向大家推荐一道好吃的菜——砂锅鱼头。鱼头是鳙鱼头,就是胖头鱼,加海椒、泡椒、醋熬,最后放豆腐,这样豆腐才嫩。

  成都“川菜活历史”车辐:最爱是川菜

  拍川菜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编导彭丽感慨:车老对川菜而言是见证川菜发展变化的一部活历史、一本活字典。87岁的车辐年轻时当记者为川菜老字号仗义直言国民党的苛捐杂税,从解放前吃到了解放后,好吃与好人缘是出了名的。每逢赴宴,他总是兴高采烈,谈天说地大侃特侃,一旦主菜上桌,他马上闭口不言,心不旁骛,手持“篙竿”(筷子),只顾拈可口的菜肴往嘴里送,一副美食家本相。“文革”之后,四川硕果仅存的特一级厨师只剩下了泸州的一位,车老先生专程坐十几个小时汽车赶到泸州,就是为了吃一口。

  在成都,就得说说川菜。川菜在四大菜系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以往的川菜形象比之粤菜等其它菜系似乎还缺少点大家风范,其大气之作还少见于豪门筵席,这是以往川菜的不足。但川菜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把乡间的小吃,发展出名堂来。这也是川菜富有生命力的地方。

  我对川菜,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现在的新派川菜,说老实话,我不是很喜欢。

  我一向觉得,民间有滋味,带朋友去吃饭(当然,那是很久以前了),我喜欢带他们到小店里去,我知道哪里的东西既好吃又便宜。比如肥肠豌豆汤,是很好吃的,但要到小店里才吃得到。我还就是馋成都各种各样的小吃,1997年我摔伤住院,我跟他们说,别的不用带,给我带一点二姐兔耳吧。

  我这个人,吃了一样好的东西,还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就不厌其烦地去问,然后记下来。我本来就有记笔记的习惯,了解一道菜是怎么做的、它的源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菜系的创新,我认为,只要既保持原有特色又能吸收其它菜系的好做法,就是好的。我记得我曾给成都一家菜馆题过名,叫“盘中诗”,他们有一道菜,叫“满江红”,实际上是番茄汤,类似于罗宋汤,名字很好,味道也好。不是正宗的川菜做法,但是好吃。(文—谭山山、王军、龙竞雄)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2001奥斯卡奖完全接触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组图:超级名模王海珍展示世界足坛经典队服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