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正文

有经济实力才谈得上怀旧(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04/02 18:30   新周刊

  石库门整新如旧还原旧上海

  如果仅仅是从外观上看,“新天地”这一新改造的上海石库门更像是二三十年代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重现,直到进了门来——满目的欧式壁炉、沙发与东方八仙桌、太师椅相邻而处,酒吧、咖啡室与茶座、中餐厅巧妙搭配,墙上的现代油画与立式老唱机中西合璧,才让你知道这里终究还是21世纪新的石库门景象。

  相信任何一个上海人对石库门都不会感到陌生,石库门曾经是上海最普遍的建筑样式,最多的时候在上海达9000多处,占了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六成以上,自1999年开始大面积改造的石库门位于繁华的上海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的3万平方米的地带,这片地带二三十年代曾经繁荣一时,解放后逐渐衰败,改造的目的是力图形成一片石库门里弄与现代感新建筑融为一体,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商业、娱乐、住宅等为一体的特色小区———石库门“新天地”。

  在改造中保护

  相对于其它城市旧城改造对古迹的大规模破坏,这次改建重点突出一个“旧”字:在档案馆蒙尘多年的由当年法国建筑师签名的原图纸被重新翻了出来进行修改;将防潮药水注射进墙壁的每块砖和砖缝里,屋顶上铺瓦前先放置两层防水隔热材料,再铺上注射了防潮药水的旧瓦。不惜代价的修复,力求使改造后的石库门不仅形似,更神似当年的石库门。

  整新如旧,这个“旧”指的是建筑和社区的“旧貌旧味”,这个“新”则是不落伍于时代的使用、服务功能。作家苏童在一篇随笔里曾经很认真地驳斥过那些浸淫于苏州小巷、小桥流水的人,说让他们用一下苏州老城人家用的马桶,他们就不会再喊什么“老城保护”了。苏童写这篇随笔的时候是在1997、1998年吧,那会儿全中国“老城改造”和“老城保护”几乎都可以称之为一对反义词。

  直到2000年,中央台的“实话实说”还在拿“改造”和“保护”说事。也就是在一片议论、说词、指责、辩解之中,我们终于有了一批颇具规模和影响的“改造典范”,如北京的菊儿胡同、类四合院及新竣工的平安大街、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海宁路石库门、南京东路步行街,苏州的桐芳巷,南京的夫子庙……

  有经济实力才谈得上怀旧

  记者采访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的何承主任时,证实了一个说法:上海也曾如火如荼地毁掉那些旧式建筑,而代之以国外新流行的建筑,好在外国专家发现了,即将毁掉的旧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上海才如梦初醒。刻薄一点讲,整新如旧的思路竟是“崇洋媚外”的结果。

  这戏剧性的一幕一点也不令人感到例外:海派文化本来就擅长吸收外来文化,在上海,老外看中的东西总是能形成相当规模的市场。这一幕只是让人有点汗颜:什么时候我们能有老外的那副眼光呢?

  有人说上海是最洋派最新潮的城市,其实新潮也讲究历史渊源,否则何谈“品位”?怀旧在上海成了一种流行的情绪,由于“怀旧”情结,小到手机套的设计,大到旅游景点的规划,上海总有聪明人在这方面发财。去年《花样年华》在上海放映后,旗袍店的生意奇迹般火爆。记者采访时,很多专家学者也同意说,整新如旧的思路在上海,更多的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文化保存的意义而来。

  《当代建设》的主编韩狄明教授认为,其实上海城区改造中的整新如旧已经称不上“新思路”了,这思路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南市区人民路蓬莱路一带的旧式里弄改造。当时的资金较紧,再加上上海的一批老建筑师和规划人员对上海旧式建筑有某种依恋,所以旧区改造在当时的基础上就延续了旧时的风格,仍是里弄建筑。到了90年代,国外的一些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被移入,上海的人口密度又高,从那时就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大拆大建,高层建筑风靡一时。当时也有有识之士奔走疾呼,希望政府对那些有保存价值的建筑和片区能手下留情。可是限于捉襟见拙的经济实力,那时也只能先照顾上海人住上有抽水马桶的房子再说。

  2000年上海的人均GDP首次超过4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政府开始重视对旧有文化的保存了,最近就在南市区老城救下了一座700多年前建造的的楠木结构的房子,本来这样的房子还有一些,但都已被毁掉,所以目前的这一座就显得犹为珍贵。即便如此,这种“挽救”的出发点,考虑更多的仍然是经济价值,而非其文化意义。

  尽量不留遗憾

  就像任何一座城市的老城区改造一样,住上了渴盼已久的现代化住宅的“张大民”们,不可避免地缅怀昔日老街坊之间的那份情意。上海人有上海人的“石库门”情结,最近《新72家房客》在沪上的反复热播,就是很好的佐证。石库门,这种几十户人家共用一座大门、一条走廊、户户相通、彼此鼾声可相闻的建筑样式,本是殖民时代为应付人口暴涨而施的权宜之计,不想经过了一番风雨故事,竟成了老上海的代表。受够了七十二家房客困扰的石库门居民,怎么也不会预料到,当兴高采烈地搬进新式公寓之后,竟然又会对石库门溢出沉沉的眷恋。记者不经意就会在报上看到这样的随笔,不用说,又是那些老房客在发“思古之幽情”了。

  其实遗憾还是可以避免的,静安区新福康里的做法就值得借鉴。新福康里的建筑不仅延续了石库门的风格,而且“就地动迁”,也就是说,原居民回搬率达到50%以上。

  从外滩望向对岸的浦东,或是徘徊在浦东世纪大道高楼比邻的水泥森林中时,谁又能否认今日的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已经是当今世界最具现代感的地方之一。而当你来到豫园或是城隍庙,或置身于方浜路、大境路一带时,又不免感怀于老上海的那份神韵。现代而又沧桑,时尚而又古典,这就是上海最让人动情的因素之一吧。倚重任何一方,上海都将不再成为上海。

  新不如旧?

  据说在英国的一些鞋店买鞋,店员会特地在新鞋上涂一层油蜡,使新鞋看起来不像新鞋,从而显得自然而贵族气,因为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区别就在于“贵”的时间感。扩大到城区的建设,明明是新整修的,却要故意按照老式的风格来做,也是一种整新如旧。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苏州周庄、云南丽江和山西平遥,将整个城市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进行了改造,成为地道的古董。

  好像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经历过一个“疯狂追新”的年代,有些现在仍然在经历。但正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所指出的那样,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对它的改造应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千万不可粗暴地大拆大改,否则城市失去了史迹,犹如人类失去了记忆,肯定会对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文—董薇)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军侦察机摧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