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3日电 今天,教育部关于今年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的消息发布,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下午,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一些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解释。内容包括:这一政策为什么选择现在出台;它的实施是否会引发更多大龄考生参与高考,从而挤占现有教育资源;它是否会影响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我国的学制和学籍管理是否会作出相应变革,今后高校是否会允许符合结婚年龄的学生结婚等。
瞿振元说,这一政策的出台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素质教育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看,从恢复高考制度后,1977年、1978年两年的考生,因为被十年动乱磋砣了光阴,普遍年龄较大,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结婚,有些人还有孩子。对于他们入学,当时是没有年龄与婚否限制的。
1979年以后,应届高中毕业生占了高考考生的多数,他们参加统一考试的能力要强于前两届考生。更重要的是,从80年代起,我们的招生规模始终在30万左右,录取率仅为20%~25%,高校毛入学率在3%左右。
在当时教育资源很紧缺的情况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效益是必须考虑的。是投给50岁的人,读完4年,再工作5年就退休呢,还是投给一个20岁的人,让他能为国家工作30年呢?好钢当然要用在刀刃上。而且,大龄考生,结婚、有孩子在当时也不便于学校的管理。
但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已达250万,是过去的8倍。2000年高考录取率是57.4%,高校毛入学率超过了11%。与此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收费上学等政策的实施,都使放宽报考条件有了可能。
其次,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来说,放宽报考条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教育、终生学习是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现在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如果从今年起,考生的年龄、婚否不再受限制,会不会引发许多大龄考生都来参加高考呢?瞿振元说,请告诉应届考生,完全不必紧张。参加高考的人数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今年估计不会有太大数量的增长。而且,不同年龄的人考试的竞争能力也不会完全一样。年纪大了,离开学校久了,只有很少数的人能适应高考竞争。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这是我们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且,今后几年,我国的招生规模还会继续扩大,2005年高校的毛入学率要达到15%。所以恐慌是不必要的。
瞿振元强调,接受高等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普通全日制高校,高等教育应该是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对于大量已经参加工作的人,重学历固然好,但更应该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学历的“历”改为能力的“力”。不要为了文凭而放弃好的职业培训。
瞿振元特别指出,放宽报考条件,并不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用有多少学生能升入普通高校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也不可以用有多少学生考上普通高校作为中职校校长的任期目标。也就是说,国家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方向不能因此动摇。放开限制仅仅是为了给个别有能力的学生留出发展道路。
至于高等职业学校,本来就是高等教育专科层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发展,而且要面向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瞿振元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迅速扩大,现在必须提出要更加注重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的问题。要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我们的学生才能学有所用。他指出,现在,我们的家长和考生对于高考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盲动,一味追求考普通高校、考热门大学和专业。如果我们对将来的社会需要和教育层次不加考虑,几年以后将会出现大学本科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对于放宽考生报考条件所带来的相应的学籍、学历管理问题,瞿振元说很快教育部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出台有关政策,例如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届时将会向社会公布。(蓝燕 谢湘)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