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20日 星期二 晴 于成都(上任第82天 离卸任还有648天)
白天拍院士。
晚上到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作节目。
吃晚饭的时候,老杜来了。
老杜是个人物。
老杜叫杜恩湖,《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文化娱乐版的头儿。圈儿内算个“名记”了。
老杜比我小,叫他老杜,因为长的老。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小朋友当中估计是最显老的。
老杜忠厚。
一脸忠厚,脑袋忠厚,体形忠厚,走路忠厚,办事忠厚。
我跟老杜交往年头儿多了。
从《华西都市报》创办到现在,我的《牛眼看家》在他这儿没少发。这份报纸今天发行100多万份不能说没我的一份功劳。我的摄影今天能让这么多人喜欢,老杜和《华西都市报》更是功不可没。
我看一个人,不看他对我,我看他对人。
老杜对我没的说。他在演员们的心目中是热心肠儿,好心眼儿。
演艺圈儿的人招眼儿,显得事儿多。
人们看这个圈儿的人爱用放大镜看。
其实演员是普通人,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柴米油盐酱醋茶,喜怒哀思悲恐惊……一样一样的。
但用放大镜一看,事儿就大了。
微微一笑,成了狂笑不止,
眉头一皱,成了怒发冲冠,
一声不吭,成了冷若冰霜,
眼晴一湿,成了痛不欲生。
要是谁探出头儿来擦玻璃,没准儿就成了跳楼未遂……
这还是有影儿的事儿,没影儿的事儿更多了。
韦唯得了艾滋病,
马玉涛死于车祸,
洛桑根本没死,死的是他为了掩人耳目,找的替身儿。
……
牛群跟他老婆协议离婚,财产是这样分的:牛群老婆分得一套别墅,一辆奔驰和孩子外加150万元人民币。牛群念一日夫妻百恩,一分钱不要,表示再闯出一片天地……,说得有鼻子有眼儿,问题传这个的时候,我们两口子快揭不开锅了,一听这段儿传奇,我俩都乐了,那才叫穷乐哪。
演艺圈儿的人不必别扭,想出名总得有点儿代价。
记者们也不必自责,看走眼的事儿谁都备不住。尤其文章这么一写,那么一弄,读者就爱看了,发行量就上去了,不是坏事。不说实话的多了,干嘛非揪着媒体不放?
说对了,说错了,说准了,说偏了,说正了,说反了,说大了,说小了,说成一朵花了,说成臭狗屎了,都是一乐儿,娱乐娱乐嘛!
老杜很少鼓捣演员的花边儿、隐私,这也是一种作法儿,都挺好。
这次来成都之前,我给老杜打了个电话,他很高兴。
此次成都之行都是老杜给安排的,他还特意把肃儿从北京接来,让我们两口子能见一面儿,我就特别想给他一些独家的东西。
没想到,进了宾馆,几乎成都各家媒体都来了。
这是老杜安排的。
老杜后来跟我说,大家厚爱牛哥,牛哥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不能吃独食,谁想采访,我都支持和配合。
我很感动。
这是我的初衷。
我很想所有的媒体都采访我。
我很想所有的媒体都宣传蒙城。
可媒体之间是有竞争的,四川更甚。
老杜够意思,《华西都市报》够意思。
皆大欢喜。
我的日程排的满满的。
老杜的日程排的满满的,还要照顾我。
我的节奏是旋风式的,
老杜的节奏是旋风式的,还要跟着我转。
我的事儿多如牛毛,
老杜的事多如牛毛,还要给我捯毛。
我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觉。
老杜这两天没睡。
我听说他做大手术,刚刚出院,
接我的时候,是他伤口拆线第三天。
我说“你不要命了?”
老杜说:“我是共产党员”。
…………
老杜又说了很多,絮絮叨叨,婆婆妈妈的,可我什么都没听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