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的素质、情商教育更应受到社会的关注 摄影/范继文
“在今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只要排在前5名的学生进入我校学习,每人可以获得8万元人民币奖励,第6至10名的学生每人奖励5万元,第11名至30名的学生每人奖励3万元,从第31名开始只要是上了省一级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学生奖励2万元。”日前,浙江省余姚四中再爆“热门”,为争抢已经很激烈的“尖子生市场”又扔“重磅”。
粗粗一算,这笔奖金就已经超过百万元。如此高的奖励目前在教育界还没有先例。
-民办学校出手不凡
去年底,私人老板赵百祥以1500万元买下了余姚四中,从国有公办转制成民办学校,余姚四中就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
已经是校董事会董事长的赵百祥在接受《浙江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投入巨资办学时,就下过决心,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余姚四中办成浙江省内一流的中学。学校的硬件和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学生的素质也至关重要。由于现在余姚四中不是重点中学,按照有关规定,录取学生时排在第二批次,这样一来我们很难录取到高分学生,在招生中处于了劣势。现在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
“这不是短期行为,这是为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的。”赵百祥强调。
除了希望以巨奖吸引尖子生为学校增光外,赵百祥还有另一个想法,“前些年,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都往其他县市的重点高中就读,给余姚造成尖子生外流的巨大损失,而这批学生往往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出彩。去年就有9名尖子生去了其他县市上了重点高中,真的很可惜。”他很有信心地说:“今年就不太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不是炒作
“我们根本不想炒作。事实上,这件事现在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我们的压力很大。”学校办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外界的议论的确给了我们很大压力,但是我们坚持认为,我们的尝试是有意义的。”
据介绍,已与学校达成意向的学生大多是成绩较好、地处农村的初三学生,他们大多爱学习,能吃苦。“我们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办一个45名学生左右的希望实验班,这批学生是花钱引进的学生,将是学校培养的重点。希望他们在三年的学习后,能从高考中脱颖而出,为学校带来声誉,给学校增光彩。毕竟现在余姚四中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赵百祥说。
学校有关领导表示:学校会在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加强培养,把最好的老师和班主任调到实验班里。我们曾告诉学校的老师,与学生要零距离。你们就像学生的父母,你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为学生服务。加上这是实验班,在教学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还要发挥老师的积极性,引进先进管理机制、薪金机制,真正推动教育质量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多数人望奖兴叹
余姚市教委办公室李主任在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考与高考中不排除某种偶然因素,中考前五名,将来考大学你能说一定也是前5名吗?第100名也说不定。人才是变量,有着复杂的因素。“我们很难说,将来这批学生就是该校最优秀的学生,能否为学校撑起门面实在难料。”
李主任不无忧虑地说:“当听到前5名每人可以拿8万元人民币时,心里总觉得这与素质教育不是很合拍。有意无意地突出成绩,这与中考的导向也不符合。尽管目前我国除了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外,还没有更好的方式。但事实上,一考并不能定终身。我们现在正在改变完全依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做法。民办学校以优厚的经济待遇吸引优秀学生,无可厚非。但最主要的还是,学校要靠先进的管理和上乘的办学质量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成才。”
“但是短时间内,我们不排除它的积极效应。”李主任说。
搜索个例
“尖子生”成新宠
吉林:名校争招尖子生
高考填报志愿在即,排名在前的考生成了众多名校争夺的“香饽饽”,随之展开的游说工作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7月25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3家从吉林省招生办拿到全省文、理科高考成绩前100名的考生名单,单独吃起了“小灶”。中科大今年派来6名“伯乐”,兵分几路,前往各市、县做工作,找学生谈心。北大也派来了3名“说将”,来后却连呼:“来少了!来少了!”
当地院校也不甘“肥水外流”,纷纷拿出自己的“上方宝剑”。东北师范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上明确写到:凡文科成绩在570分以上、理科成绩在580分以上报考东北师大者,皆可免学费一年。
吉林省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也是一种竞争,它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生源不好,没有学生,办学也就没有意义。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它将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
(2000.7.27《中国青年报》)
南京:重点中学争挖尖子生
虽然离“小升初”还有3个多月,但不少重点中学已早早行动,“潜入”小学里暗暗寻觅成绩优秀的学生特别是特长生,一旦相中就和学生及家长私下谈判,以种种优越条件把学生提前“挖”走。
据了解,这些重点中学为了确保“挖人战略”万无一失,往往采用多种渠道打动对方,如和家长谈判,以“不交钱”、进特长班等优厚条件晓之以利,再和学生谈,带学生去学校参观,展示这些最有利于他今后发展的地方,有的甚至要和家长“订合同”,列清条件表示不会反悔。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很难有学生及家长能抗拒得了诱惑。
(2001.3.8《扬子晚报》)
链接看法
别再拿分数说事
余姚四中的高额奖励很容易使一些学生由此走向极端。片面讲成绩,会导致一些学生的行为过激、心理压抑等现象,由此也很容易产生高分低能,这就会产生由巨奖引出的短期炒作的泡沫效应,这是最大的负面影响。这与我们提出的“轻负担,高质量”的口号相违背。目前社会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商教育。试想,学校如果用百万巨资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岂不是更好吗?
(心理学教授夏青)
作为一个初中学生家长,我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标准,首先要看学校的师资质量、特色办学、能力培养以及校风学风建设等,在这些条件同等的情况下,我也许会建议孩子选择奖金高的学校。但是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而只是想通过用巨额奖金网罗优秀的生源,作为孩子家长,我决不会为了得到金钱而降低孩子的入学环境,稍有常识的家长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一个学校能否办成一流学校,取决于师资、教学、校风等建设。千万不要把赤裸裸的商业竞争引入学校培养人才的净土上来,否则会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我建议,如果真有钱就多办几个宏志班。(家长刘玉珍)
拿着巨奖上学心理压力肯定特别大,如果将来没考上大学,可能会导致心理崩溃。我的同龄人有许多喜欢玩电子游戏、喜欢穿名牌衣服,有些自持能力差的人如果有了这几万元,没准儿会整天泡在网吧里或者与其他人进行物质攀比,长期如此,学习成绩和个人品行都会下降,原来以尖子生的身份走进学校,结果可能会以差等生走出学校。这样这笔巨额奖金不但没有起到奖励作用,反而害了我的同龄人。(北京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二学生高羽尘)(陈筱红邓兴军)
专家说法
奖励不应过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赵忠心认为:通过巨额奖金招揽优秀生源,学校有炒作之嫌。民办学校的目的是为国家分忧,利用社会资金改变基础教育设施较差的现状。但是商人办学的目的不是这样,而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用巨额奖金招揽中学生,对中学生带来的副作用很大。一次中考获得高分并不能说明这个孩子将来就是一个优秀人才,从目前只能说明他的学习考试能力。人才是需要经过社会实践考察才能出来。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培养一个尖子生不是特别难,但是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教师确实需要很多努力。办好学校,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其次是教学物质设备,第三才是生源的优劣。
通过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比用金钱吸引学生的效果要好的多。我不是不赞成奖励考试优秀的学生,而是说奖励要适度。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