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文化漫步 > 正文

博导杨义读博各方关注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04/16 14:21   南方日报


  本身就是博士导师的著名学者杨义研究员却在武汉大学“读”本专业的博士。这一消息近日经传媒披露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术问题的关注。这没有影响杨义近日正式获得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相反使得杨义的这个学位更具象征意义。

  很多人都认为,杨义自己已经是博导了,已经指导了若干博士研究生,使他们获得博士学位,并且杨义有非同一般的学术成就、在学术界的尊崇地位和那么高的学术职务(见背景资料)。而现在,他还来读博士,而且是读本专业的博士,这显得很荒谬。难道杨义还要用一个并不重要的博士学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学术水平?

  博导读博士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博导考博是利益使然,因为在现在的高校体制内,一些待遇往往是与学位高低联系在一起的。“博士”学位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利益“优待证”。有人将博导读博士与时下的“考研热”、“考博热”联系起来,认为这是社会上普遍的功利主义导致的“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学者在学术方向上的迷惘。

  也有很多人为杨义此举叫好,认为博导读博士,无论其个人动机如何,但所传递出的却是中国学术界泡沫泛滥的真实信息。杨义考博,以他的学术良知和勇气,在泡沫的学术酱缸中,丢下一块巨石。杨义读的是“论文博士”杨义前年在武汉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就是人们经常讲的“论文博士”。其申请程序大致是,申请人在报名时要带博士论文的初稿,经过资格审查,和经相当于博士入学考试的一次考试后,再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改论文,再经专家审阅,方有资格答辩。答辩结束后,要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和学校学位委员会两级审查通过,最后授予学位。

  据杨义的指导老师陆耀东教授介绍,杨义虽没有经过“考试”,但一样经过了相应的程序审查,对他的学术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包括专业基础和外语等。杨义符合武汉大学关于博士学位申请的有关规定:对于在科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申请人,经本人申请、专家推荐、由学校组成专家小组审查后,可免除部分或全部资格考试。

  杨义为申请博士学位而提交的论文是《京派与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这是在他的一本专著《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去年12月,杨义赴武汉大学进行了论文答辩并顺利通过答辩,武汉大学学位办公室今年1月初发布公告,决定授予杨义博士学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博士学位从获得之日起须有3个月的异议期,若3个月期满无异议,发放博士学位证书。因没有人对杨义提出异议,今年4月,杨义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为何“读”博士,记者三问杨义

  昨天,一直保持低调的杨义,就其为何“读”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坦陈了他的真实想法。

  记者:您有那么高的学术地位,并已经是博导了,为什么还要“读”博士呢?

  杨义:我要拿博士学位,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我尊重现代学术制度,我认为高学位应该授予给那些有创造力的学术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术制度才能健康正常地发展下去。具体对我个人来说,我是文革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我国的博士制度还没有建立,我不可能连着读下去。而从1981年到1991年,我在从事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研究,全部精力投在这一研究上,我读了2000多本原版小说,十年磨一剑,我又不可能为了一个学位而停下手中的研究,而去拿个博士学位。其后,又因种种原因,我没有去拿博士学位。我现在拿博士学位,是我不中断自己的研究,同时又尊重学术制度的结果。

  第二、学术是无止境的。我是搞现代文学的,后来我也搞古典文学,我写过《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楚辞诗学》、《李杜诗学》等著作,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我的学术成绩的取得过程是我在学术上不断努力开拓的过程,我多次说过,我是一个不偷懒的学生,我去拿博士学位,去当学生,去学习,表明了我一贯的学术态度。当博导并不是学术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是动力。

  第三、博导当学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博导为什么不能当学生呢?一方面,博导去当学生,体验一下学生的甘苦,有利于自己作为一个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在论文答辩时,很多老师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这对我今后的学术思维、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启发,这么多学有专长的人在学术上敲打你,指点你,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我平时听不到的。听不同的声音,是学术上不断超越的动力。学术只有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倾听不同的声音,才能不衰竭,才能保持创造力。如果博导只当老师而不愿意当学生,我认为是学术衰竭的表现;如果认为博导不能当学生,那就是对学术的不理解。

  记者:为什么要选陆耀东教授做导师?

  杨义:凡学有专长的人都应该成为我的老师。陆耀东教授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是我的前辈学者,能得到他的指点,是件难得的事情。我选择陆老师作为我的导师,是偶然也是必然。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陆老师看了我的论文《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认为我这篇只有七八万字的论文比一篇30万字的博士论文水平还高。我开玩笑,那您给我一个博士学位吧?随后,我到武汉大学申请博士学位,陆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这个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必然是我的求知欲望和前辈学者对后辈学者的赏识。

  记者:您的博士是如何读的?

  杨义:由于我工作很忙,我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两个研究所的所长,我不可能在武汉呆上3个月作论文的。但这并不妨碍陆老师对我的指导,真正的好的学生不是靠导师的耳提面命,而是靠悟性,导师一讲即透,学术其实只是一张纸,一点就破。我在读硕士时,唐先生也是很长时间才见一次。陆老师对我要求很严格,对我的论文修改提出了意见,这其间,我四易其稿,将原稿改成近2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包含着陆老师对我的指点,也包含了10多年来我对学术的理解,温故而知新啊。陆耀东:我没有理由拒绝

  陆耀东教授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认为,杨义“读”博士是平常事,也是不平常事。杨义拿到硕士学位,现在来拿博士学位,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但杨义已经是一个博导,是全国著名学者,这又是一件不平常的事。

  如何理解博导读博士现象,陆耀东认为,博导只是中国有的,国外没有,国外的教授也不是终身制,但博士是终身制。博导读博士主要是围绕学术制度向国际的接轨,是很正常的。杨义要读博士,表现了其学术上的追求,谁也没有理由对他说三道四,我拒绝他的要求也是不对的。因为这是有利于学术的发展的,如果将杨义读博士与学术腐败联系起来,是很荒谬的。博导读博士并非个别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博导读博士,并不始于杨义,也并非只有杨义。只是杨义以其尊崇的学术地位、职位等攻读博士学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

  博导读博士的现象其实几年前就出现,虽然人数不多,但范围很广,很多高校都有这种现象。仅中山大学哲学系就有两位教授在读博士前就已经是博导了,他们是鞠实儿教授和陈少明教授。其中,鞠实儿教授1999年获博士导师资格,2000在武汉大学哲学系成功申请到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博士”);陈少明教授1998年获得博士导师资格,2000年在中山大学成功申请到哲学博士学位。

  鞠实儿教授和陈少明教授在学术上也有相当的造诣,前者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曾主持包括国家863课题、攀登计划课题在内的5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有关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陈少明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工作集中在中国哲学与人文科学方法两个领域,在《哲学研究》、《学人》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谈到,我读博士,主要原因是我个人有兴趣和学校鼓励中青年学者拿博士学位,拿了博士学位对我个并没有什么影响,不会因此而增加津贴等,也不能靠这个证实自己的学术水平。但博导读博士是很正常的事,因为现在高校中80年代初毕业的学者,很多都没有博士学位,而高校又鼓励他们拿博士学位。如果有兴趣,去拿一个博士学位,为什么不可以呢?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很难留在高校,因此,博导读博士现象很快将失。

  背景资料

  杨义,广东省电白县人,1946年出生,197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1978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唐,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9年破格成为研究员,1993年获得博士导师的资格,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还是牛津大学、英国学术院、荷兰莱顿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

  杨义的成就在9卷本的《杨义文存》一览无余,其中成名作《中国现代小说史》,著名学者王瑶认为该书“体大思精,多有创见”,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润华教授认为该书是“近几十年来最有突破性、最有见解的文学史”。该书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一道,被评为中国社科院首届科研成果奖,被列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十部最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之一。《中国新文学图志》,萧乾先生称为“这将是文学史上一部旷世奇书,图固然稀罕,更有嚼头的是一篇篇短文……”;《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楚辞诗学》都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国叙事学》充分体现了杨义力图建立与西方文化体系可以对峙互补的叙事学体系这一学术理想。钱钟书先生赞赏杨义“积学深功”、“后起之秀,君最突出”。著名学者夏志清称赞杨义是新一代“治小说史文学史第一人”。(撰文:郑君)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争鸣:从“博导”“攻博”看中国学术界的怪圈 (2001/04/16 08:02)
述评:“博导”读博引发学术界争议 (2001/04/14 13:58)
教育时评:博导读博士 一个不应回避的话题 (2001/04/11 14:37)
教育时评:我看博导读博士 (2001/04/11 14:21)
新闻分析:博导考博与中国学界的泡沫泛滥 (2001/04/06 07:17)
话题:博导读博士,究竟为哪般? (2001/03/29 09:36)
学界新景观 博导读博士 (2001/03/29 08:41)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都市生活全新改版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独家连载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