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月开销多则上千,少则数百,大学生们以自己特有的消费方式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正悄然兴起,不过花起钱来,也各有各的特色。
大学生最易接受新事物,书信稀了,电话少了,mail来mail去,要不就相约Q上见,上网费已成为生活中一笔必不可少的支出。旅游也是笔不小的开销。每到寒假、暑假、五一、国庆,校园里随处可见结伴而行的背包族,一般是五六个人一拍即合,乘火车或汽车,吃住AA。小尚去年暑假就和男朋友游了趟漓江,一共花了两千多元。
不过大学生最看重的还是文化消费。电影、话剧、音乐会、展览馆、博物馆再加上各样的书店,音像店和情调各异的“吧”,学生们一月开销平均在一百元。当然消费有共性也有个别。男生宿舍两张桌子上放四台电脑不稀罕;女生床头成排地摆大大小小的化妆品也不奇怪。大一、大二的学生愿意掏几百元钱看场偶像的演唱会,大三、大四的同学也甘心为考证、出国、找工作花个上千元。但总的来说,消费水平取决于收入。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70%的经济来源仍是家庭。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打工兼职的热潮。传统的有家教、促销、市场调查,月收入200至300元。更多的学生愿意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打工学习两不误。最热的还是IT业,编写程序、开发软件,清华学生给网络公司做兼职开价也要5000元起。更有的学生,干脆自己做起了老板。(郝毅敏)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