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文化漫步 > 正文

三孔遭“水洗”后周庄又遇“洗肠”

http://www.sina.com.cn 2001/04/17 18:27   新民周刊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不是一个"洗涤时代"?

  人们变得越来越喜欢用一种介质去骑跨另一种介质。且看那山东曲阜的"三孔"前不久刚刚被摁倒在地搓了"背",最近"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又被洗了"肠",所不同的是前者最终似乎以闹剧收场而后者以喜剧结束。

  一个共同的原因大概是我们的环境太脏太灰了,以至于有时候我们的手脚必须不停地动弹,才不至于被结成钙性硬痂,但是洗涤本身就技术而言还是大有讲究的,一旦涉及一个万众瞩目的视点,你就千万不能用错力气,洗错地方,比如曲阜搓了不该搓的部位或周庄洗错了"难言之隐",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因此,一听到周庄准备"汰肚肠",第一反应就是"那么多的明清建筑,周庄人好大的胆"。其次是,何为周庄的"肚肠",又为什么要清"肠"?而且,我们能去现场看一看吗?

  本刊记者/胡展奋

  周庄水是被每年七十万只"万三蹄"熏臭的吗?……

  上海人对周庄之熟悉差不多就像熟悉自己的"城隍庙"一样,所以它的地理位置已无须我来介绍。

  这座全国著名乃至世界著名的小镇在2000年12月启动了900年来最大的一项工程--周庄古镇水环境治理工程。

  由于周庄的水道像九曲回肠,人们也就把治理工程谑称为"清肠"。

  周庄的水,900年来一直清清地流淌着,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它的水质就开始"化脓",始而像面汤,继则像肉汤,最后呈果绿色的酽茶状,船桨一搅,水面就五颜六色地泛油花,不要说洗涤就连灌溉的功能也快丧失了。

  周庄的水如果再不置换,就和昔日上海的苏州河水没什么两样,沿岸古建筑就算不朽坏也会"熏坏",对此历届镇政府一直想"动手",酝酿多年,"周庄古镇水环境治理工程"终于在2000年12月1日开工,历时4个月,待记者到达现场时,整个工程已经接近尾声。

  一眼看去,治理后的周庄水突然亮丽了,如果说,水是周庄的眉眼,那么,今天周庄的眉眼已是眸光盈盈地颇能传情了。总长1500米的河道除了一条最后连接镇外水体的支流外,都已疏浚并铺设污水管(专业术语称为"管网敷设")完毕,所有河段平均"吸掉"了30至50厘米深的浮泥,全镇生活用水都通过污水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厂,如今河道里的水,已经像淀山湖湖心处那样清冽了。

  "双桥"附近的居民对河水的清浊特别敏感,由于知名度太大,所有游客游周庄必然在此逗留最久,留下生活垃圾也最多,"治理前,那水像泔脚一样酸臭,水面上不要说鱼虾,就连蜻蜓也懒得去点水",工艺品商店的女店主董庚凤对我说,"大热天睡觉常常会被熏醒,甚至衣服在河边晒久了,也会染上那味……现在可好了,一点怪味也没有了,希望以后还能像以前那样早晨起来能钓鱼钓虾……"

  镇长庄春地告诉我们一个喜讯,周庄刚刚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2000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这意味着周庄,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只差半步之遥了。

  周庄这几年的发展是几辈子周庄人不敢想象的,他说,现在唯一遗憾的就是,水。

  但是,周庄的水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须知周庄毕竟不是一座"工业兴镇"的乡镇。

  对此,老百姓的说法是"每年70万只'万三蹄'兴了周庄,也害了周庄!"

  周庄成名以来,驰名全国的周庄"万三蹄"多少借了元末周庄巨富"沈万三"的光而大行其俏,但普通游客不会知道,"万三蹄"的原料--猪蹄膀(肘子)并非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安徽,只是"加工地"倒确确实实在本地,如此一来,加工倒是"道地周庄风味",就是苦了环保。

  因为动物性油脂的一个特点就是遇冷后容易结成硬块,当山一样的蹄膀被"大火烤,小火吊,微火焖"以后,我们可以想象有多少令人皮背打噤的"老油"、"板油"会像潺潺小溪一样流入周庄蜘蛛网状的大小河道,它们首先在下水道的管壁上结成无数灰白色的硬痞,造成"肠梗阻",由于它们硬得像石头一样,而且还有韧性,那就比石头还要难以清除……其次是更多的呈自由状态的"老油"则直接飘向镇内河流,形成厚厚的油膜,周庄的水因此而好肥好肥……肥得藻类疯长,肥得发绿发亮,专家称之为"富营养化"。

  如此"肥水",治理时怎么处理呢?周庄污水是否真和蹄膀有关?我们问。

  那只好"外流"了,有关部门回答说,周庄的水本来就是和外水相通的。当然,最好是处理后外排,但是当时污水处理厂还没有建造,镇内污水是无法处理的。

  至于蹄膀,"万三蹄"的确是最重要的污染源,庄镇长说,现在有案可查的"万三蹄"烧制户就有70家左右,如果平均每家每天烧制50只计,一年确有70余万只的产量,20年下来,累计的污染程度的确是惊人的,老百姓可能就是这样计算的。事实上,畅销全国的"万三蹄"并非都是注册厂商生产,也并非都是周庄生产,产量恐怕也不止"70万",不管怎么说,它使小镇的水质加剧败坏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治理工程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每家每户的厨房排水必须先通过隔油装置的过滤,才能排入下水道,至于"蹄膀专业户"则统统迁到指定地点去生产并接受集约化的"减肥处理"。

  俗称"走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碰一碰,动一动,周庄都要胃气痛"--周庄的"肚肠"只有铁四局才敢洗……

  周庄的"洗肠工程"在很长时期内被业内人士视作"坑子工程",意思是一个难度极大,到时候极可能鸡飞蛋打、赔了名声又赔钱的"滞活、赘活"。

  采访中,我们有幸把设计方"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和施工方"铁四局"请来座谈。

  "难!难!"设计方的高级工程师张声浩和设计部主任陆智纲一坐下就大念"难经"。周庄古镇水环境治理工程由三部分组成:一,污水截留工程,亦即污水收集管网,将古镇内各类污水截留后,汇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二,污水处理工程,对汇集的污水进行综合净化处理,使处理后的水质指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三,河道综合工程,建立河水处理厂和5座截留坝,确保镇内河水良性循环,水体长清。

  但是在这里我们再次遇到了"理论总是灰色的"这个老命题,古镇的总体结构历经900年沧桑变迁,毕竟太复杂了,由于一切都必须在"保证古镇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工作,这就给工程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比如房屋,周庄旧区内的房屋严格地说几乎都是一触即溃的"危房",画家眼里、旅游者眼里那么有诗意的旧宅陋巷事实上都是棚户级的"豆腐架子",对有的人来说,游历周庄事实上更像是房管所的一次危房巡查,而且你如果一解析那些地层、那些宅基,诗,就更没踪影了,有资料显示,史前的周庄是一片沼泽,是古淀山湖的湖底,整个镇其实就耸立在沥干的烂泥上,根本没有"骨子",以至于沿岸的房屋也就糨糊一样地"搭"在没有"骨子"的河岸上了,你根本没法夯地基,因为往下是烂泥,再往下还是烂泥……它们之所以不向河心坍垮完全是靠河水和河底的淤泥"撑着"。

  有鉴于古镇路面根本不能开挖埋管,几千米长的污水管也就只能往河底走,但河道的情况更糟,陆智纲主任说,河底的泥忽而是"硬底",忽而是"软底","硬底"不能开挖,挖则危及屋基,"软底"亦无法置换,"换底"也会导致塌方,真所谓"碰一碰,动一动,周庄就要胃气痛",这周庄的"肠"和周庄的屋都是软硬不吃的德性,经多次现场勘探和专家论证,设计方大胆拟定了"污水收集干管河底敷设、压力流与重力流相结合"的先进工艺路线,说通俗点,就是污水管在河底走"之"字形,"重力流"就是管内污水利用地形自然流向,"压力流"就是在低洼处设立提升泵站,把污水打到高处去,专家一致评定,这样的工艺业内首例,国内独创。

  但是轮到施工方怎样操作又是一个大难题,施工离不开机械,这"整个儿就是文物"的周庄到处都是危屋仄弄,比上海的"南市区"还"南市区",而且还丁点碰不得,机械怎么进去?材料怎么进去?更"苛刻"的是,施工期间,"游船不能停,居民不能惊","肠",只能一段一段地"清","烂泥萝卜,吃一段洗一段"。

  一支又一支施工队伍看过现场就摇摇头走了,周庄太有名了又太局促了,"瓷器店里捉老鼠",谁都怕落下"毁坏文物"的骂名,最后还是全国著名工程劲旅"铁四局"把这个活给揽了下来。

  "从此我们就没有睡过囫囵觉!"负责工程的铁四局三处项目经理魏义臣说,2000年12月1日正式开工以来,天天提着嗓子过日子,江南有句俗话"螺蛳壳里做道场",我们今天算是真正领会了。

  大型机械进不来,中小型的机械只好人工扛进来,所有的材料钢筋、水泥、石子、石块、钢板、钢管、工字铁……偌大一个工程你且想想那是怎么大的一个工作量!

  即令铁四局都是解放军工程兵的老底子也都累趴了。但后来发生的事仍然让我们紧张得差点精神失常--那是工程的实验段"青龙桥"抢险之夜。

  工程开始,"肠道水"刚抽取一半,一直担心的事就出现了:两岸的房子简直是"丝瓜级"的,痿软得比我们想象的还"丝瓜",乃停止抽水,三九严寒大家伙穿着橡皮衣下水施工,又冷又湿,其苦万状,坚持了几天竟下起了冬雨!风大雨狂,雨水顺着石头缝往下渗,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刹那间,两岸危屋摇摇欲坠,一时间大呼小叫,兵荒马乱,我们顿感头发根根竖起,立即紧急集合抢险,政府忙着疏散居民,我们连夜从昆山调来钢管和塑料布,黑咕隆咚地增加"对口撑",打木桩,支钢管,护堤(在石堤上铺塑料布防渗),忙乱了一夜,总算度过了险关。

  但后来,在其他路段发觉打"对口撑"也不济事,河心一开挖,两边地基还是往河心滑移,只好再挖"堤中堤",用钢管钢板撑住两岸的烂泥……最难忘的是"双桥",这座有名的桥也是有名的难伺候,地质复杂,软硬兼备,常用的是"顶管工艺",可它也是一个"丝瓜级"的,一顶,桥身就变形,只好两种方案一起上,增设大泵站,绕过石桥走……有的巷段危屋特多,我们就逐间逐间地往宅基的缝隙里灌混凝土,让老宅复壮加固。

  铁四局几十年来经历无数恶战,但像周庄如此"夹紧尾巴干活",有劲无处使,有力无处发,因而必须"少林拳、太极拳、地趟拳、猴拳一起耍"的工程也就仅此一例了。

  工程的终端就是日处理污水2100吨的周庄污水处理厂,我们站在即将竣工的工地上,发现它坐落在周庄的西南角,和著名的"迷楼"遥遥相对,主体工程为封闭性地下结构,选用了质量稳定可靠的设备,辅以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确定了A/O+化学处理工艺,主体工艺采用"嫌氧/好氧"生化处理法,辅以化学除磷工艺,完美地解决了常规污水处理厂脱氮与除磷之间的矛盾,确保各项出水水质指标达到排放标准。

  大约百把年前,柳亚子先生和陈去病常常在迷楼把酒赋诗,为国势日蹇而愁肠百结,但那时他们应该还不必为周庄的水而犯愁。

  物换星移,一个世纪过去了,国家的强盛早已超出了柳、陈的想象,但他们的后代却必须为古镇的水体清洁而战。

  所幸周庄人这次可以向先人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水乡古镇周庄游 (2001/04/17 14:52)
我国第一水乡周庄实施“换水”工程 (2001/03/23 07:59)
迎接APEC会议 周庄进行“换水”工程 (2001/03/19 09:30)
周评--本周热身完毕 下周庄股狂欢 (2001/03/17 09:43)
网友摄影作品欣赏:最美是周庄 (2000/11/06 11:15)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都市生活全新改版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独家连载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