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正文

当“两极”成为“三角”(下)

http://www.sina.com.cn 2001/04/18 12:35   新周刊

  中段:其实,谁也不比谁牛

  三月的武汉春寒料峭,东湖边的树虽然还没长出新绿,但在湖面飞翔的红嘴鸥的映衬下,也别有一番生机。美丽的东湖就好像面积宠大的武汉市的眼睛,散发着灵性,有老武汉人说,东湖附近是武汉的风水宝地。这么说来,武汉光谷显然选取对了地方。

  在所有提出“中国光谷”概念的城市中,武汉是来势最猛的一个。从数字上看,武汉的光谷计划的确庞大,武汉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建成5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100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武汉准备在5年内筹资300亿实现这一目标。

  武汉的愿望是借助光谷造就一个新武汉,武汉的底气在哪里?武汉光谷办公室副主任梅松列举了三条: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科教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位;60%以上的科研人员从事的是高新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相比其它同样在提“光谷概念”的城市,梅松的比较是:武汉的最大优势是技术,资金市场的优势在广州,项目优势在深圳,宣传造势上长春来势不弱。

  在武汉光谷,我们听到两件有意思的事:5年前,武汉邮科院几名光电子科研人员被“挖”到美国,开办台湾ETK公司的一家子公司。一年后便以10多亿美元卖给一位美国老板,加拿大政府支持的JDS公司不久前又以150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已拥有2000名员工的公司。

  去年,两名华裔光电子博士来到武汉光谷,两人的背景类似,都曾供职于加拿大北电,然后又到朗讯工作了一段时间,最后回国,并选择武汉。武汉在近十年来和其它内地城市都无奈地面对了一个事实:人才流失。以武汉几十年重化工基地的地位,加上几十所高等院校的力量,这座华东重镇累积了不少的人才,但因为机制和国家产业的调整,人才的使用明显迟钝,武汉光谷计划提出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

  武汉市政府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来对待光谷,政策优惠几乎和沿海等同,个人所得税起征数额提升至5000元,并且支持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占有企业股份,高新技术成果折价入股的最高金额可增至企业注册资本的35%。这一切,大有把武汉光谷建成一个“科技特区”的架势。

  就武汉光谷范围来看,政策的优惠已经到了极大值,但这毕竟是武汉的光谷,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武汉明显滞后于沿海城市。当我和同事们走在武汉街头,这座城市给我们的感觉就像一个殷实的大户人家,但却毫无贵气。终其原因,这里虽然商业强盛,但却缺乏令新兴科技产业的支持。你甚至很难想象这座城市与其雄厚的科技实力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在广东随处可见的IC电话亭在这人烟浩瀚的城市却为数不太多。

  台湾明基电脑总裁李焜耀对武汉的不足提了三点:一是武汉并非直航城市,从商务上讲对国际企业是个阻碍;第二,武汉是一个内地城市,运输成本还是非常高,技术工业比较难以搞好,难做总庄;第三,武汉的开放意识差,关门过日子的心态很重。

  在武汉光谷办公室,记者想象中的忙忙碌碌景象依然不见,整幢大楼有规模无人气,机关气息依然很浓,价格不菲的一个个真空杯摆在办公桌上,而桌边乏有人影。

  同样的景象在长沙和郑州依然见到。郑州人都知道郑百文,极少人知道有个郑州硅谷,当的士车开过一座立交桥,记者在一片灰蒙蒙的楼群中看到“郑州硅谷”几个字样,大有百年老字号之感。长沙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幸运得多,在湘江边上湖南省政府拿出3000万元支持大学科技园创业大楼的建设。这幢大楼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准备吸纳一批有成果有技术的科研人员入内进行创业,优惠政策是明显的:头一年水、电费全免,房租以政府入股的形式实现,可以说创业人员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不过,在泥泞的郊区,这幢大楼显得有些孤独,两公里外,一幢“影视艺术培训中心”的大楼则显得异常红火。当记者问及创业资金的来源,有关人员告诉我一般情况是在政府帮助下进行融资或吸引风险资金。

  这显然需要投资环境,长沙这几年除文化娱乐业异常发达外,其它产业鲜有建树。仅仅是两年前,湖南一个名叫邵东县的小城竟然出现20亿的民间资本不知该投向何处的现象,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但却接不上头,最终的原因在哪里呢?

  京广线的中段稍不留神就陷落了。

  东边:飞奔的上海真的只能让人欣赏它的背影吗?

  早年有人讽刺上海是一个徘徊在黄浦江畔挂点残破珠宝的半老徐娘,改革开放那些年,当人流、物流、信息流甚至时尚流在京广线迎来送往的时候,上海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而今的上海显然已经恢复了昨日风韵。“国际大财团的目光向着东方的中国看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上海。”通用全球副总裁杨雪兰对记者这么说。

  在很多人心目中,上海的定位似乎就在金融中心这么一个点上。实际上,上海的高科技产业也如火如荼,上海计划吸引100亿美元,建立10条半导体生产线,要在2005年以前将上海建设成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准最高、出口量最大的半导体设计、生产及封装基地,占全中国半导体生产量的80%。目前已有5家大型半导体公司将企业总部设在大上海地区,中国国内的封装公司也基本上落户上海。

  “未来的产业里,半导体会是一个亮点,它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是难以想象的。”Oracle中国区总裁胡伯林说。

  去年年底,上海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36家,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上海着力扶持的张江科技园仅去年头11个月就吸引了外资31亿多美元,这个数字是前7年的4倍。

  上海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中国应该是无人齐肩。但上海的隐忧在于,上海的科研人员太少。在上海这么一个温柔乡,更多人愿意去做中间环节的业务、行销等工作,就上海全力要发展的半导体工业,全中国目前真正从事半导体产业的人只在3000人左右,划分到上海名下的则少而又少,人才的匮乏是上海发展高科技产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涌向上海的人才远没有这么些年来中国人南下北上那么火——上海的门槛至今还让很多人觉得太高,但是对于大量回国的留学生来说,门槛低得无需抬脚的上海简直就是一个创业天堂,相对于渐渐多地涌来的内地人才,这些海归派精英的人数已不在少数。仅2000年上半年,回上海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就占到了上海引进人才总数的21%。这种人才结构可能是上海的最大优势。

  就像广州带动了珠三角的繁荣,上海也带起了长江三角洲的繁荣,被经济学家钟朋荣称为“小狗经济”的江浙经济呈现出的活力是广东也无法比拟的,它们以家庭形式为依托,不求产业做大,只求产业做精。一粒粒钮扣就能做到上亿资产,当这些小型企业联手,国外企业也无可奈何。在湖南的一次经济峰会上,钟朋荣对江浙一带的经济做了最高评价:小狗虽小,能吃掉大斑马。

  现今,江浙一带继家庭制造业累积巨额资金后,开始着力吸引外资进来开发信息电子业,仅昆山和吴江两地,吸引了近80%的台商进驻。华东招商团深入到台高聚集的东莞,试图将资金吸引走。

  在以上海为重心、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为依托的条件下,华东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这块文化氛围浓厚的土地上,提供给投资人的是合理合法的环境。“尽管华东的花费要高一些,但毕竟规范。”一位台商说。而这,恰恰是上海最津津乐道的:它的国际化,它的规范化。

  华东的崛起,实际上隐灭了京广线曾经的光环。按新华社前记者王志纲的分析,目前中国的走势是三足鼎立,而以广东的幅射最强,毕竟广东根基强硬。

  (文—周桦)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都市生活全新改版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独家连载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